“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南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1月13日,南海区召开鲲鹏人才大会,重磅推出“十四五”南海人才工作总纲领《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超50亿元,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大力支持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
这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南海召开的新年第一个高规格大会,向全球发出了最强的“求贤令”,传递南海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决心和诚意。
在新的形势下,这份“求贤令”有望激发新一轮的“孔雀东南飞”风潮,吸引更多高端甚至尖端人才涌入,必将为行进在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南海新一轮腾飞凝聚新动能。
渴求人才
最强“求贤令”堪称新时代“科技重奖”
南海依靠人才走到今天,也必须依靠人才走向未来。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的发布就是要传递出南海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决心和诚意。”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的讲话掷地有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南海必须像重视发展一样重视人才,像拥抱春天一样拥抱人才。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南海面向全球发布最强“求贤令”,不仅基于历来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更基于当前南海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从世界科技潮流看,当前,“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力量,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
从区域竞合态势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珠三角地区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但具体到不同市、不同区,人才相对优势是变强还是变弱,关键看城市环境和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
从南海发展历程看,南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人才奋斗史。从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等近代名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期六工程师”,从来自五湖四海的产业工人,到如今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者,人才始终是南海改革发展不断前进的最宝贵财富。
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具备完整产业链和庞大产业集群,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关键期,对人才资源特别是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十分巨大。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面临更激烈的全球性竞争。而南海城市能级量级、政策资源相比省会城市、经济特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新形势下,南海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加重视人才工作、加大人才投入,才能确保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保持优势。
当前,南海正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扎实步伐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了抢抓湾区背景下新一轮发展机遇和人才竞争制高点,南海在“人才立区”战略10年探索实践基础上,制订了以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十四五”人才发展纲领性文件,未来5年内投入超50亿元推动人才工作,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南海创新创业,为南海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南海此轮对人才和科创的重视力度,堪称新时代的‘科技重奖’,传递出让市场振奋的信号。”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世纪90年代,发端于珠海的“科技重奖”,成为吸引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典型案例,南海此次超高规格、超大力度发布《南海鲲鹏人才计划》也有望在新形势下激发新一轮的“孔雀东南飞”风潮,吸引更多高端甚至尖端人才的涌入,为南海新一轮的腾飞带来巨大的科创红利。
广纳人才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天下英才
人才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下,南海正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每一个步伐都离不开各类人才智力的支撑。
在此背景下,南海向世界敞开了胸怀,发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聚才”的最强音。
南海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会上,闫昊波给出了答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能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只要能为南海发展作贡献,对我们来说都是优秀人才。”
这与南海开放包容,对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为荣誉,是一脉相承的。
面向未来,南海将坚持引进外来人才与培养本地人才并重,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兼顾,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目的就是让各方面优秀人才在南海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汇聚起来,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关键力量,南海提出,坚持全球视野,大力推进尖端人才“领跑工程”,加快引进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和团队,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团队。
青年人才是城市创新活力所在,可持续发展希望所在。南海将大力推进菁英人才“青蓝工程”,积极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让更多有梦想的青年人才生活在南海、工作在南海、发展在南海。
围绕重点产业,突出重点领域,南海将以需求导向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加快实施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技艺精湛、能力超群的高技能人才,推动“南海制造”的品质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此次发布的《南海鲲鹏人才计划》还突出了对社会事业领域的人才的引育,提出以实施社会事业人才“荟萃工程”为抓手,加大文教医卫等人才队伍培养投入力度,给名师、名医、名家、名人更大事业舞台,让年青的教师、医生和文体人才有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为南海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对此,南海区四类人才、佛山市南海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地区执行总监郑玉棠很是欣喜。“南海把社工人才纳入全区人才工作体系中,这是区委区政府对社会工作重视的具体表现。”郑玉棠期待着,在完善的人才政策支持下,未来有更多人才加入社工行业,共同推动南海社会建设的发展。
善用人才
打造人才、科创、产业“铁三角”闭环
鲲鹏起而寰宇振,人才聚而南海兴。与以往相比,《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最大的亮点是致力于打造人才、科创、产业“铁三角”闭环,激活创新驱动发展动能。
说起人才、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铁三角”,不得不提深圳市。早在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就出台了“人才+科创+产业”补贴资助政策,实现了人才、科创、产业三大政策体系的良性闭环互动,成效明显。
回到南海,2017年,南海提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各领域都吸引了龙头项目或国家级平台进驻,引进的26个院士项目、266个人才团队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带动南海新经济新业态领先发展。
新时期,南海需要进一步延伸“人才立区”战略的内涵,服务大战略,融入大格局,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布局人才发展。
作为南海区“十四五”期间引领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是对之前政策的延续和升级,是通过建立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铁三角”闭环,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发展格局。
“围绕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需求,突出人才引领创新,培育壮大新经济新业态。”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研发、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创新方面,提供包括科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对接等扶持政策;在创业方面,提供包括创业孵化、双创基金、天使基金、风险补偿等扶持政策。例如,明确将投入25亿元的“天使”和“双创”投资基金,大力支持培育成长期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许多行业,特别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创业周期长,‘天使’和‘双创’投资基金,有助于创业者在创业前期获得资金资助。”南海区二类人才、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帅是“过来人”,深知政府对科创企业扶持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这犹如“及时雨”,将有助于更多科创企业在南海落地生根,助力南海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礼遇人才
用心用情营造优质人才生态
南海魅力,很有引力!真正的人才选择一座城市,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有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是否有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在大会现场,南海兑现一批人才政策,为3位二类人才颁发创办企业配套奖励,每人200万元。首批102名一至四类人才获得安家补贴申领资格,补贴总金额1.37亿元。其中,佛山市首个全职引进的中科院院士、领军人才叶恒强经“一事一议”,获得南海首个1000万元安家补贴。
“从佛山市创新创业团队奖励到南海区配套奖励,再到南海高层次人才创业补贴及其他研发补助,中科安齿通过人才扶持政策累计拿到数千万的资金奖励。”陈贤帅直言,中科安齿就是在南海人才政策培育下茁壮成长的。在南海优秀人才政策的支持下,该企业已有院士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2名,并有30多位入选省市区级人才。
南海营造优质人才生态,不只用真金白银,更是用心用情。南海区三类人才、广东省非遗传承人饶宝莲就是最好的例子。2020年9月底,饶宝莲的宝莲金铜凿剪纸桂城艺术馆刚在桂城落成,南海区人社局就主动找上门,得知其尚未申请南海区大城工匠工作室,又主动辅助她参与认定。
两个月不到,饶宝莲成功设立南海区大城工匠室,拿到了10万元的创办补贴。“南海对人才的重视并非现在才有,我在南海的二十几年里,一向如此。”饶宝莲动情地说,南海热情、贴心的服务让她深受感动。
“南海要用心用情营造优质人才生态,让南海成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地方之一。从解决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使人才在南海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闫昊波表示,《南海鲲鹏人才计划》的推出,体现了南海对人才的真心和诚意。
未来,南海将用真心诚意礼遇人才,用战略机遇吸引人才,用事业平台汇聚人才,用优质环境留住人才。某种程度上讲,选择南海,就选择了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奋斗、就选择了与时代潮流同行。
可以预见,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南海创新创业,定能如鲲一般畅游四海,如鹏一般翱翔九天,与南海一道奔向更美好的明天、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