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 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

西樵镇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全力打造品质西樵、生态西樵、幸福西樵

2021-06-29 20:03:39 来源:珠江时报

  2021年1月13日,西樵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在樵山文化中心召开。2021年,西樵镇将以“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为工作目标,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生态、生活空间。

  同时,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西樵将通过建设引领佛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极点镇、争做先进制造业生态化发展的排头兵、成为城乡融和共治的先进典范、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南海标杆这四大方面努力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力打造品质西樵、生态西樵、幸福西樵,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建设引领佛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极点镇

  “十三五”期间,西樵镇全力推动西樵山、听音湖片区、山南片区、西岸片区联动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渐成型,“文翰樵山最岭南”品牌越发响亮,西樵成为南海、佛山乃至大湾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西樵镇将进一步激发这“一极”的力量,深化“文化+旅游+体育+会展+演艺+乡村振兴+生态公园”融合发展模式,紧抓环西樵山及西岸片区文旅项目联动发展和提质升级,高标准构建全域文旅产业大格局,把西樵建设成引领佛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极点镇。

  在不久前的西樵镇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上,刚动工的有为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建成后,它将与飞鸿馆“一文一武”交相辉映,成为听音湖畔的新地标,并与樵山文化中心共同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的公共文化场馆,推动会议经济和会展经济发展,丰富第三产业形态。

  参与有为馆建设的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可介绍,“这里不仅有展现岭南历史文化艺术的固定展厅,还会有国际性的美术展厅,形成传统与现代的交错。广美将与西樵携手,把有为馆打造成新的文旅、艺术地标,助力广东艺术文化建设,推动广东的艺术文化生态发展。”

  此外,佛山千古情、樵顺嘉宝酒店等文旅重点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听音湖美食集聚街区、云影琼楼及白云楼升级改造也将于年内动工。这一系列的文旅项目建成后,西樵的文旅业态会更加丰富,进一步健全西樵的文旅产业链。

  另一方面,岭南文旅小镇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支撑。要想将“珠江文明的灯塔”延续下来,就必须加快文化资源转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使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为此,西樵将依托各个文化社团,丰富西樵山、桑园围的文化内涵,推动龙舟、醒狮、粤剧、香云纱等岭南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西樵积极打造以国艺影视城为中心的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推动粤港影视合作。

  未来,文旅全产业链和文化资源的力量将不断集聚到这个“极点镇”中,为推动佛山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争做先进制造业生态化发展的排头兵

  会上,西樵镇党委书记关海权强调,西樵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制造业生态文明创新之路,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动“三产联动,三生融合”,争做先进制造业生态化发展的排头兵。

  要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首先要突破产业空间的局限。近年来,生产粗放、产能落后的村级工业园已经成为制约西樵发展空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所在,也是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的源头所在。

  2020年,西樵镇成功腾出一片产业和城市发展空间,引入五八科创园等一批新兴产业载体和企业,在“空间赋能”的进程中“一路高歌”。2021年,西樵镇将乘势追击,持续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大力整合优化土地资源,高起点谋划五大片区产业布局,继续引入优质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对于身处国家森林公园——西樵山下的企业来说,绿色发展是一门“必修课”。推动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是政府、企业要共同坚守的方向。在这其中,获得国家工信部认证“绿色工厂”称号的蒙娜丽莎集团在一众西樵企业中作出了良好的示范。2020年12月投用的蒙娜丽莎绿色智能技改项目更成为西樵工业企业乃至陶瓷行业向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的示范性项目。

  “我们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铁腕开展环保精准防治,全力抓好行业治理,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培育壮大绿色清洁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关海权说。

  踏入2021年,西樵镇还将蓄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除了积极践行“深圳创新+佛山产业”部署,主动承接莞深科技产业外溢,近期正式在西樵镇太平社区动工建设的“双百亿”项目——腾龙湾区数据中心则是西樵现代产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砝码”。

  腾龙控股集团董事长任少龙表示,数据中心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与发展目标,为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助力佛山引入新技术、新智造、新产业,打造数字产业生态,为实现高价值产业聚集发挥重要桥梁与支撑作用。

  成为城乡融和共治的先进典范

  作为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示范片区之一,环西樵山片区既有老城区,也有新建城区,既有成片农田坑塘,也有连片村级工业园,是展现西樵城乡格局的典型区域。

  在关海权看来,环西樵山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建设是重中之重,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百里芳华西樵段建设,加快国家生态公园的建设,打造美丽田园。他透露,西樵预计用3年时间来建设该片区,总投资达80亿元。

  在经过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后,包括万亩桑基鱼塘片区、山南片区、听音湖片区和官山城区在内的环西樵山片区将通过水网、绿网、轨道、绿道等进行串联,实现城乡资源连片整合,推动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

  西樵镇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设计与实施的总顾问单位、广东乡伴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环西江事业部负责人张伟群介绍,将以西樵山为中心,把山南片区的10个村(社区)连片打造成“美丽家园、美丽园区、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廊道”的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并因地制宜地提炼打造“一村一品”,让这个示范区更具本土特色。

  “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构城乡格局,必须要告别‘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的景象。”在这一方面,处于山南片区的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颇有感触,“所以我们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在新时代焕发乡村的魅力。”一直以来,儒溪村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党群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产业与生态平衡,将儒溪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南海区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和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单位。

  人心齐,泰山移。要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性化的社会治理。“过了西樵大桥就是西樵人”这句话最能体现西樵在创新社会治理、融和共治方面的积极态度。

  接下来,西樵将加快樵北小学、翰林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提质扩建,推进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业务用房、社区幸福院等民生工程,强化养老、医疗、社保、教育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幸福西樵”。

  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南海标杆

  “西樵镇拥有‘山水林田湖岛’等丰富的生态和文旅资源,还有水力、电力等资源禀赋以及传统产业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发展的优势所在。”西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明说。

  正因如此,西樵计划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南海标杆。“我们要让生态优势成为西樵产业、文旅、城市融合发展优势,要把好山好水融入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特色名镇。”关海权说。

  而环西樵山片区综合整治将是西樵以点带面实施城乡美化绿化提升工作的突破口。其中,西樵将在水环境的治理上“下大功夫”,包括推进环西樵山绿道建设,疏通沿线水系,提升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推进官山涌北岸岭南特色滨水景观整治提升和北江滨江岸线美化绿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

  为了让城乡村居共享优质、宜居的生活环境,西樵镇将结合“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持续治理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放眼全镇,目前已经有13个村居签约大市政服务,7个村居签订小市政服务。这都得益于西樵镇政府对大市政走进村居的优惠政策,对位于不同区域的村居进行不同比例的补贴,对处于核心区域的村居实行大市政补贴40%,对经济一般村居补贴60%或以上,对经济相对好的村居补贴40%,对实行小市政的村居补贴30%。

  不少游客对西樵的印象还停留在“西樵山景区”,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待他们挖掘。所以,西樵计划打造森林小镇特色品牌,整合万亩桑基鱼塘、平沙岛、西岸茶山等生态资源,加快国家生态公园及樵韵碧道建设,提速西岸乡伴文旅项目,发展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为游客打造一个更宜游、体验感更强的旅游目的地。


作者:钟泽诗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