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佛山市2018年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去年佛山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3天,占比为80.3%。考核关键指标PM2.5实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性首次达标。
全域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
《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佛山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1、41、60、35微克/立方米。其中,考核关键指标PM2.5实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性首次达标。全市优良天数为293天,优良天数占比为80.3%,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据介绍,佛山作为珠三角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公报》显示,佛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并按时完成全部83个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任务。此外,佛山还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厂提标改造、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控制工业污染源,推进村级工业园环境整治提升。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6027家企业的环境整治。
2018年秋冬季节,佛山多次启动污染防范预警管控。预警管控期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6.55万人次,检查企业20669家次,限峰、错峰生产789家次;检查工地49478个次,处罚工地185个,拟处罚金额106.95万元。全年共立案处理环境违法案件2339宗,罚款金额超1.96亿元,创历史新高。
给排污口发放“身份证”
“今年,我们将把广佛跨界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作为环保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来推动。”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赵颖表示,将继续按照四源共治的思路,即从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内生源四方面全面推动佛山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展开。
其中,市生态环境局计划在今年完成广佛跨界主河道入河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和支涌的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对于合法保留在四条广佛跨界主河道上的排污口和市政排水口,市生态环境局将向每一个入河排污口发放“身份证”,市民只要“扫一扫”,就能知道该入河排污口的类别,从而进一步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