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夜访村民听诉求 民生“小题”要“大做”

丹灶镇党委书记林健荣获广东省“镇街驻点联系工作类”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16-06-28 00:58:14 来源:珠江时报

  小档案

  丹灶镇党委书记林健,通过驻点联系把居民的大小诉求和矛盾纠纷,当“大事”一样来解决。同时他还通过打造“有为党校”开展党员素质教育,来扭转党组织软弱涣散现状。

  像以往每个周二下午一样,5月23日,丹灶镇党委书记林健“雷打不动”地来到他驻点的东升社区,在刷指纹打卡报到后,他前往党员及低保户家中走访。无意间听到村民抱怨固定电话报装慢的“小难题”,林健便主动为其协调解决。像这样的事情,只是他通过驻点联系解决的众多问题之一。

  两年前,南海启动镇街领导干部驻点联系制度,林健每周二都要走出办公室,带领团队走进社区,听取基层意见,把村民的大小诉求和矛盾纠纷,当“大事”一样来解决。他还尝试采用的“夜访”的方式,走访白天不在家的村民,实现“走访村民一个都不能少”;通过打造“有为党校”开展党员素质教育,实现“驻点联系促党建,党建促发展”。

  在昨日召开的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林健获“镇街驻点联系工作类”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走访村民一个都不能少

  在丹灶镇东升社区驻点联系办公室门口,驻点团队上墙资料赫然在目,上面详细列举了驻点团队的人员组成、驻点时间、联系方式等。这已经是林健驻点的第二个社区了,自称丹灶驻点“团长”的林健每周二都从这里出发,与村民零距离接触,解决村民的难题。

  “很新鲜,有点害怕,有点紧张。”2015年,林健来到第一个驻点社区银河社区时,他内心有着这样的感受。他至今还记得,在银河社区第一次驻点时接待了两批村民,一批是移民香港的村民提出要分红的要求,一批是堂兄弟为了宅基地大打出手。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和化解,这些村民才消停下来。

  “村民利益无小事,小事也是大事,耐心倾听,是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林健第一次驻点就明白这个道理。数据表明,在林健的带领之下,全镇驻点团队累计走访联系群众35641户,解决民生实事1442件。

  林健还尝试开展“夜访”,在晚上走访白天不在家的村民,实现“走访村民一个都不能少”,走访联系率达100%。“与村民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每周自然会记起什么事情还没解决,哪一家提出了什么问题,还需要跟进落实等。真正把工作融入基层后,每周不花一些时间到基层,我反而不习惯。”林健感慨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论村民反映的问题是大是小,说话是缓慢还急躁,态度是蛮横还是随意,林健都会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丹灶镇一名驻点团队干部说,林健这股驻点联系的工作劲从没松懈过。

  协调部门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对于每周二与村民的“约会”,林健总是面带微笑,对每一个人笑脸相迎,很有亲和力。“村民大多是有苦衷或迫于无奈才来找驻点团队的,他们相信驻点干部能排忧解难,值得信赖。”林健感慨说,“村民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对驻点团队来说就是大事情,只要他们来反映问题,我都深感重任在肩。”

  林健回忆,有一次驻点团队来到丹灶南部的银河社区,该社区湾头经济社社长陈胜祥来反映诉求说,公交公司两年前在湾头村建了个公交站牌后,再无下文,希望书记能协调公交线路由湾头直达城区,满足村民出行需求。

  原来,这条线路早在2014年就已经规划妥当,车站设好却迟迟未通车,从此,这个公交车站就荒废了。“村民也向我反映,车站设好了两三年,公交却迟迟未开通。”对于这个诉求,林健心里不由得一阵难受,并马上去到现场,看到公交站在路边弃置着,日晒雨淋后铁制的站牌都生锈剥落了,“我看了后心里酸酸的。”

  2015年8月,趁着驻点联系专题联席会议的契机,林健召集了镇交管所、公交公司等的相关工作人员就湾头村公交问题商讨解决办法。公交公司的代表反映,湾头村全村仅有200来人,客流量微小,出于效益的考虑公交公司便放弃了这个车站。

  听完后,林健表示:“公交属于民生工程,就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出行需求,而且政府有补贴,不能说要赚钱才做。”同时他还放下了狠话:“2016年1月1日前一定要开通,如果通不了,我就让政府每天派车过来接送村民!”

  做事一贯雷厉风行的林健,在不厌其烦地多次协调后,丹灶镇交管所、公交公司最终研究调整了线路,2015年12月1日,直通丹灶汽车站的“丹08”线路镇巴接驳到湾头村总站,村民的出行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民生无小事,解决问题仅仅是驻点联系制度的目标之一,借这个制度,更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基层的情况。”林健感叹,下了基层,发现了问题,就应该尽快解决,如此过来,党和群众才能密切相连。

  有为党校成党员教育阵地

  说起与驻点联系的点点滴滴,林健笑言有说不完的故事。

  2015年,林健驻点的银河社区党委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这让银河社区的党员感到很受伤。“为什么我们被定为‘软弱涣散’了?”林健回忆起在银河社区驻点联系联席会议上的情景,“一个30多岁的汉子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另一位60多岁的党员也哭着说‘怎么会这样子呢?’”

  当2016年林健来到东升社区,他又留意到一个细节。时值东升社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换届,社区党委召集党员进行候选人推荐。“有没有误工费呀,没有我就不推了。”这样的声音被当时也在场的林健听到并记在了心中。

  “我们有的党员党性很强,对党感情有很深,这体现了丹灶农村党员的觉悟和素质。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党员的思想觉悟有待提高,所以党员教育确实很重要。”林健就此打了个比方,“就像小朋友的成长需要教育一样,党员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

  带着这样的感悟,林健着手推动丹灶“有为党校”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从2016年3月份开始,作为“两学一做”的特色项目,丹灶“有为党校”便走进基层,对全镇24个村居的党员进行培训。林健认为,这种分散式的讲学还未足够,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党员的教育的阵地。于是,把“有为党校”实体化,成为丹灶“两学一做”和基层党员教育的一份答卷。

  今年6月份,设在丹灶仙湖度假区内的“有为党校”实体党建阵地建成投用,这是南海首个基层党员教育基地。林健表示,依托这一基地,日后的基层党员教育便可请专家、请模范开班授课,让基层党员有了培养素质、提升能力的平台,真正实现“驻点联系促党建,党建促发展”的目标。

作者:戴欢婷 卢浩能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