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九江侨乡博物馆:让侨乡文化展现时代风采

2019-03-02 17:00:27 来源:珠江时报

p22_b.jpg

  吴家大院醒狮武术文化展品。



  探寻九江的渔耕文化、欣赏建筑的古韵遗风、领略淳朴的民俗风情、追觅异域侨踪……这一切,都可以在佛山首家侨乡博物馆体验。坐落在南海区九江镇吴家大院的九江侨乡博物馆自2015年对外开放以来,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吴家大院,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是佛山地区难得的清末民初古建筑群,也是南海九江最大的华侨房。作为九江侨乡博物馆,吴家大院见证了九江的侨乡文化历史,同时也多面地展示了九江的渔耕、龙舟、儒乡等文化元素,已成为九江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文化阵地。


  镬耳屋碉楼藏珍宝

  修葺一新的青砖镬耳门楼、高高耸立的碉楼式洋房、岭南特色的木“趟栊”,做工精致的雕花木门窗、婆娑古树……在吴家大院徜徉,可以想象到这里曾经的辉煌。

  南海区九江镇濒临西江,温润的气候及便利的水路交通,曾让这里富甲一方。“九曲十三湾,湾湾有个财主佬”,这句九江家喻户晓的俗语,说的就是九江的繁华旧貌。

  九江吴家大院,地处十三湾中的第二湾,吴家大院是由越南华侨吴庚南及其兄弟吴畅如所兴建,始建于1887年(清光绪13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1927年~1932年,其子侄对吴家大院进行扩建。初期主要建筑为中式传统大院门楼及镬耳大屋群,后来扩建的主要是中西合璧风格的碉楼。因此吴家大院聚集了岭南传统特色和欧陆艺术风格,是佛山地区面积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百年古建筑群,也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吴家大院古建筑群的岭南特色和民俗风貌,吴家后人委托九江镇政府托管吴家大院50年。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标准,对古建筑群及古园林进行了修缮,并利用古建筑群的6幢镬耳屋和2幢碉楼以及大院门楼筹建九江侨乡博物馆,通过图片、实物、影视等形式,反映九江时代变迁的人文历史和成就风采,展现吴庚南及其后裔营建吴家大院、参与社会活动、情系故里的史实,彰显众多九江侨胞爱国爱乡的情怀。另外还有2幢碉楼用于私人收藏家的民间藏品展示,进一步丰富吴家大院的展陈内容,引入收藏文化,增加吴家大院文化内涵。

  “早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已有九江人侨居国外经商。20世纪50年代初,九江人的足迹已遍及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九江成为南海有名的侨乡。”九江文化站站长徐雅表示,九江侨乡博物馆以吴家大院古建筑群为载体,以侨乡、侨史为主线,展示九江侨乡文化、本土民俗文化及时代变迁,也为后人保留下九江百年侨乡的特色。


  展现侨乡历史文化魅力

  在吴家大院的天井,一幅浮雕壁画《九江溯源》向游客展现了九江的历史起源;设立在室内的展馆分别以吴氏家族、农耕之道、儒乡文化、古韵遗风、民俗风情、异域侨踪、情系故园为主题,多面地展示了九江的渔耕、龙舟、儒乡等文化元素。

  导赏员介绍,当时的吴家大院范围不只是现在所见的范围。上世纪90年代,由于兴建马路,拆掉了部分镬耳屋。“吴家大院见证了九江的历史变迁。”

  吴氏家族馆主要展示吴家大院及吴氏家族的发展和变迁。农耕之道馆展示了“桑基鱼塘”的耕作模式,九江鱼花技艺等农耕文化。馆内刻于清同治十二年的石碑《重建阖墟公所碑记》别具历史价值。碑文记载,当时九江墟统称“大墟”,有26条拥有1500家店肆的街巷,设有“蚕丝行、蚕纸行、布行、鸡鸭行、鱼种行、旧桑墟、新桑墟”等七大专业行市。“可见当时九江农业市场发展的兴旺,印证了自古以来九江有‘小广州’的美誉。”导赏员说。

  民俗风情馆展示了九江非遗项目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九江传统龙舟、大头佛表演的风采。异域侨踪馆和情系故园则分别讲述了九江人在海外奋斗打拼及九江侨胞回乡捐资助学、热心公益的故事。

  徐雅表示,展馆的成功开馆,除了有政府的推动和基础投入之外,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鼎力支持。馆藏的展品中,既有吴家后人捐赠,更有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这些展品让博物馆展现出来的东西更具活力和代表性。

  据透露,为了更好地展示九江历史文化,九江文化站与九江广播站正筹备一档《馆藏记忆》节目,节目以九江侨乡博物馆为载体,围绕每个展馆的主题内容,邀请专家学者讲述历史背后的故事,计划本月与观众见面。


  探索“博物馆+旅游”发展模式

  2月16日,“寻找记忆中的年味”非遗传统民俗文化推广嘉年华活动在吴家大院举行,现场设置了猜灯谜、滚铁圈、跳飞机等近30个活动摊位,让市民共享传统民俗文化盛宴,感受九江非遗独特魅力,体验浓浓的年味。

  博物馆不仅有展示、科普、参观、旅游等功能,还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自九江侨乡博物馆开馆以来,便由九江文化站进行管理。依托文化站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018年,九江侨乡博物馆开展活动超30场,涵盖朗诵、艺术展览、文学讲座等类型,丰富了市民的文娱生活。

  谈及博物馆未来的规划,徐雅表示,随着博物馆的活动及游客越来越多,相关的服务配套也需要增加。“未来将会打造休憩、品茶、听戏的空间,让游客有更多的体验。此外,还会在开发文创产品上进行探索。”

  近年,佛山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系统保育、传承、利用佛山文化遗产,鼓励和兴办各类博物馆,使佛山真正成为岭南文化的高地。拥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基因的九江,有九江侨乡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玄憬龙博物馆、凯仕乐医疗保健器械养生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在博物馆之城建设方面,九江一直有着自己的探索。”徐雅介绍,九江侨乡博物馆与九江双蒸博物馆抱团形成了一条旅游路线,有利于对外宣传与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九江发布了一份《渔乐无穷——九江渔耕美食特色旅游地图》,当中不仅有特色美食的介绍,还把九江的博物馆、纪念馆、古村、景点、特色饭店都绘制成地图,让游客一图在手、玩遍九江。

  “九江的博物馆应该抱团发展,打造‘博物馆+旅游’格局,为博物馆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徐雅表示,九江的各类博物馆已经形成气候,涉猎领域较为广泛,但仍有藏在深闺无人识,通过专业人士的归类串联,包装成旅游产品,让市民、游客了解、方便地去按图索骥,才有可能成为九江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作者:洪晓诗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