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镇街聚焦新目标 再掀改革创新热潮

七镇街在南海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各代表团讨论中勇抛“法宝”,2021年奋勇争先

2021-02-09 20:06:06 来源:珠江时报

  桂城将打造大湾区城乡共融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九江要争当产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典范,西樵要建设引领佛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极点镇……

  2月8日,在南海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各代表团讨论环节,七镇街代表团纷纷提出新目标,抛出新“法宝”,颇具各显“神通”的气势,争取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掀改革创新热潮。

  桂城

  打造大湾区城乡共融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

  “干货很多,备受鼓舞!深感桂城在南海发展的重要地位。”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对着区政府工作报告有感而发。围绕南海区“城乡悦民、产业富民、科技利民、文化润民、生态乐民、治理安民、保障惠民”工作主线,接下来,桂城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人民”的理念,全体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落实落实再落实,对标北上广深,打造大湾区城乡共融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

  麦绍强说,谁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谁就能在发展中取胜。对于桂城而言,更加重要。新的一年桂城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取得新的辉煌,勇担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排头兵。

  桂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岑灼雄表示,2021年,桂城将高举创新发展引领、城乡融合示范、广佛同城先行、人文生态宜居的高质量发展大旗,以人城产文融合为发展目标,打造高品质新活力的广佛极点都市区。

  在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态提升方面,桂城将对标广州深圳,紧抓空间布局,推进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加快推进平西西城工业区、夏南二工业区、平北工业区等一批产业引领性改造项目,还将拿出近1000亩城市更新产业用地,推动150万平方米工业载体加快开工建设。

  “新的一年,桂城还将继续大招商、招大商。”岑灼雄表示,瞄准“金融+总部+科创+文创+研发”持续发力,推进中兴新、国晟高科技、希荻微电子、博地集团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加快落户桂城。强配套方面,2021年,桂城将全力推进灯湖中学、怡海小学、映月四小等15所学校建设,促进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

  九江

  在产业大招商和环境大提升上见实效

  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表示,九江将扛起环保责任、空间责任和发展责任,利用区位优势,争当产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典范。

  “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九江要乘势而上,争取在南海全区做示范。”徐永强说,近两年来,九江积极扛起空间责任,持续积极为南海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探路,探索出“政府主导、公资介入、社会参与”的村改模式,2020年超额完成村改任务。

  如何更好地扛起发展责任?九江将继续全力开展大招商,招揽优质项目,瞄准龙头企业和日资企业招商,围绕新材料产业补链强链,争取已落实的招商项目快速落地。此外,对于装备制造业、泛家居产业以及医用无纺布等传统优势产业,九江将持续加码推动其转型升级,并且推进一批城市配套中心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配套。

  九江还将抓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的契机,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和养殖技术优势,加快形成水产养殖业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争当鱼花孵化产业的领头羊,加速推进鱼花产业向高端迈进。

  九江镇镇长张厚祥表示,九江推动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要借时借势借力,首先要攻坚村改为优质项目腾空间,其次要争取获得各级政府、社会的资金支持,再者就是要根据全镇产业情况招大商、招好商。

  西樵

  抢抓交通建设机遇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启动西樵有轨电车项目、打造西樵山文旅产业会展中心、启动官山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多项内容涉及西樵。西樵镇党委书记关海权对此感到十分振奋:“我们要打造产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典范。”

  西樵将围绕国家生态公园、环西樵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等重点项目,做好生态示范带的建设;同时,做到第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打造融入养殖、生态、文旅等元素的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区,引进成长性高的高科技企业,推动纺织、陶瓷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并加快听音湖片区的有为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受惠于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途经西樵6个站点、启动西樵有轨电车建设等重大交通建设机遇,西樵的外围交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西樵也将继续推进新城区三纵三横路网二期、龙翔大桥、一环西拓等路网工程建设,更新内部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畅通西樵镇内外交通。

  实际上,在2021年1月召开的西樵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上,西樵镇镇长杨明提出,2021年,西樵镇将以“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为工作目标,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生态、生活空间。

  西樵将通过建设引领佛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极点镇、争做先进制造业生态化发展的排头兵、成为城乡融和共治的先进典范、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南海标杆这四大方面,努力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力打造品质西樵、生态西樵、幸福西樵。

  丹灶

    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

  “我们要建设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希望以制造业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丹灶的产业发展。”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表示,此次会议,令他更加坚定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的决心、更加坚定以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丹灶吸引力的信心、更加坚定建设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的恒心、更加坚定建设南海最安全镇的初心。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丹灶将继续发力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更多龙头企业进驻,完善区域内的产业链条。同时,科技创新也依然是丹灶2021年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丹灶镇镇长陆文勇表示,丹灶将利用好仙湖实验室平台,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借助南海区鲲鹏人才计划,帮助科创团队和领军人才进行申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进驻。

  “我们今年会引入一个全职的院士和院士团队项目,并将吸引超过两百个本科以上的学生进驻仙湖实验室进行培训。”陆文勇表示,今年还将建更多的产业载体,支持这些科创团队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促进科创项目就地转化。目前丹灶已经有北部园区、南部园区和东部园区等几大园区,接下来将推动东部和北部园区实现连片,打造万亩产业园区。

  推动产业与生态、科创与文创、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也是丹灶的发展思路之一。接下来,丹灶将从文化、教育、商业配套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在引入了对标深圳实验学校的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名校——南海中学实验学校等基础上,丹灶希望不但要打造成可以创新创业的地方,而且要成为有着"诗和远方”的地方。

  狮山

  争取打造“南海的特区”

  “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最关心的是狮山在南海乃至佛山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起什么样的作用。”狮山镇镇长黄伟明直言,狮山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南海35%,占佛山约11%。但是狮山有工业企业约1080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仅12%,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仅有8%,说明产业转型升级还要继续发力。

  为了坚守制造业,狮山的第一大出路是提升城市形态,吸引和留下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生产能力、产品附加值;第二大出路是大力推动落后产能的腾退,靠创新驱动填补腾退出的产业空间,同样离不开人才。

  “希望能给狮山特殊的发展地位、特殊的发展政策,让狮山为南海乃至佛山提供特殊的推动力,这三个特殊就是希望把狮山打造成佛山南海的特区。”黄伟明在代表团讨论中提出,目的是推动狮山城市形态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呈现不一样的发展态势,提升投资价值和发展后劲。

  “狮山的特殊政策问题,希望你们下来跟改革办一起研究一下,把方案拿出来,究竟需要怎么办,需要区委区政府给哪些支持,我们下来专门研究。”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对此当场回应。

  在城市方面,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已将狮山330平方公里纳入中心城区,将来官窑货运枢纽和西站客运枢纽都发挥作用,狮山将形成一个双枢纽驱动的格局。同时,地铁3号线直达佛科院仙溪校区,规划中的地铁4号线在狮山设11个站,还有广佛环线西北环将从西站出发,沿着一环走到大榄、官窑,南海交通大会战的六纵六横有三纵三横在狮山,“希望各位代表支持这些重大利好的落地,否则错失一个机遇就会错失一个时代。”狮山镇委书记林健表示。

  大沥

  多方联动拆旧图新让旧工业园再出新彩

  广佛新城、城乡融合大沥中轴片、大沥广佛湾、千灯湖中轴现代服务业会展中心、南海艺术中心、广佛大桥、清华大学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百里芳华盐步老龙礼俗示范片……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大沥密切相关的关键词频频出现。

  对此,在代表团讨论中,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表示,大沥将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核心的内容,梳理成2021年的任务清单,通过挂图作战一一贯彻落实,为推动品质南海、活力南海、幸福南海贡献大沥应有的力量。

  “大沥有充足的发展优势。”大沥镇镇长游剑锋表示,大沥有良好区位优势、有精明奋发的企业家,有多年的发展基础和经验。同时,大沥的城市形态、交通设施等也得到了逐步提升。

  展望未来,大沥将通过区、镇、村联动,拆旧图新,让旧工业园、旧村(居)再出新彩。这更需要勇气与魄力。“接下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拆除改造,加快连片开发。”游剑锋表示,大沥将利用好“土地整备、联动改造、混合开发、毛地入市”等政策,腾退出连片的开发空间,推动千灯湖北延过河和广佛新城的建设,为南海区打造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再探新路。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大沥将首先推动“村改大攻坚”,再推动“产业大招商”、“交通大会战”,最终促进“实验区大建设”。

  里水

  六大“聚焦”创标杆为南海城乡融合探新路

  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表示,里水将做好“六大聚焦”,即广佛全域同城化、城乡融合、产业升级、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民生项目,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积极参与“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政务服务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广佛同城的桥头堡,里水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谭艳玲认为,里水要聚焦广佛全域同城化,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紧紧抓住广佛同城契机,围绕交通同城、产业、环境、服务等四个方面做好文章。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征程中,里水将围绕“一产转型、二产提升、三产优化”的思路,聚焦产业升级,提升里水实力。

  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深入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打造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企业梯队,全力以赴扶持民企做大做强。谭艳玲表示,接下来里水将围绕这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优先扶持和鼓励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南海的头号工程。接下来,里水将通过千亩旧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一到两个整村改造、城区旧小区改造等,改出新空间、新气象、新面貌。


作者:方婷 彭美慈 钟泽诗 孙茜 李翠贞 黄婷 郑慧苗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