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七虎比学赶帮超 城乡融合春来早

南海各镇街亮出城乡融合特色项目,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2021-02-19 02:04:57 来源:珠江时报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昨日是牛年的首个工作日,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带队前往南海7个镇街开展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专项巡查。

  从位于九江的新材料产业项目到代表数字经济未来的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从引领狮山全域城乡融合的博爱湖片区到宜居宜业的桂城滨河景观带,七镇街纷纷亮出各自特色项目,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每个镇街都在工作中有好经验、好做法,可谓各有特色、各有特点。”巡查完各镇街,闫昊波现场表示,各镇街接下来要相互学习,把长处发扬得更好把短处补上来,为南海新一年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第一站

  九江

  坚持“产业兴镇”打造城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昨日上午,闫昊波一行首先来到位于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C区的日本东丽(佛山)基地,了解东丽项目的进展情况。九江镇镇长张厚祥介绍九江落实重点工作情况和新一年工作安排。

  据介绍,日本东丽(佛山)基地规划建设占地约为4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尖端材料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功能产业基地,目前已引入东丽高新聚化、东丽膜科技两大龙头项目。其中东丽高新聚化项目一期占地5万平方米,已于2019年9月投产。而东丽膜科技项目旗下的RO反渗透水处理膜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建设,预计2021年3月进行设备试运行,8月实现全面投产。

  借力日本东丽(佛山)基地建设契机,九江目前正聚焦高端医卫用无纺布板块,内延外拓,瞄准环保型、创新型、功能型材料行业精准发力,致力打造珠西新材料产业高地。

  “目前九江在动工的医卫用产业大项目有3个,下半年有4个。”张厚祥表示,下一步九江将继续瞄准龙头企业、高新企业招商,围绕新材料,依托中国先进医卫用非织造产业示范基地,进行补链强链,让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更优更强。

  “感谢东丽对南海的信任,希望东丽不断在南海发展壮大,也希望东丽增资扩产计划继续落地南海。”闫昊波现场点评道。针对九江新一年的工作安排,闫昊波表示,希望九江要兑现投入30亿元发展医卫用产业的目标,同时把海寿岛搞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第二站

  西樵

  以腾龙湾区数据中心为基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昨日,巡查组来到西樵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所在地,项目首期用地已经完成土地平整工作。腾龙控股集团副总裁、广东公司总经理张军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110亿元,拟于西樵太平国兴地块建设数据中心园区。园区总占地面积约200亩(首期120亩),建筑面积约179000平方米。数据中心拟采用高密度机架,建设规模达2万个机柜容量,可为35.2万台服务器提供云计算数据服务。

  未来,这一数据中心承载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的发展,对西樵乃至于佛山及周边城市的金融、电子政务、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等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更进一步说,此数据中心将着眼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佛山市及周边地域特色和优势,在资源调配、生产、销售、仓储、物流运输等环节实现信息集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2020年,西樵以“空间赋能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西樵”为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现在,空间我们已经腾出来了,下一步是要下定决心去丰富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引进新兴产业,‘两条腿’同时走!”西樵镇镇长杨明说。如今,西樵高标准规划五大产业片区,腾龙湾区数据中心位于五大产业片区里的西江片区,以‘工业互联网+IT数据产业园’为主题。

  闫昊波希望西樵以腾龙湾区数据中心为基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西樵要继续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有了产业基础,南海本地的优秀学子才能回家发展。”他说。

  第三站

  丹灶

  打造“一岛两湖十里片区” 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先行镇

  第三站是丹灶,巡查组来到“有为水道”连片示范区进行现场考察。“有为水道”位于丹灶西南部,源于仙湖,止于塱心村,全长8公里,首期重点建设6公里。未来,丹灶拟通过“有为水道”和慢行绿道把仙岗、西城、银河等5个村居串联起来,连线成片打造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

  西城社区,是丹灶镇“有为水道”的重要节点村居之一。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介绍,未来将积极挖掘西城社区人文历史,对标浙江乌镇,围绕“华夏遗风·岭南古韵”理念,重点打造“西城古镇”文旅项目,让其成为“有为水道”重点景观节点和人文服务区,再现西城古镇“小广州”盛景,进一步推动实现城、镇、乡的有机融合。

  “丹灶要以建设国家先发地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先行镇为目标,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和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张应统表示,丹灶积极探索打造“一岛两湖十里片区”,核心区重点建设仙湖城乡融合示范区,通过“一个提升、两个连片”的规划思路,探索“三集中、三活化、三提升”(“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工业园集中,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园集中”“生态活化、古村活化、文化活化”“城市向农村的熟人社区及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向城市的基础配套及卫生提升、城乡整体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路径,让“有为水道”承担串联起仙湖城乡融合示范区人文、景观、生态的重要载体。

  顾耀辉对丹灶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寄予厚望,要求仙湖生态核心区域要做农业示范区,同时结合仙岗村、氢能学院、南海实验学校都在片区内的区位优势,将其打造成研学基地。

  第四站

  狮山

  以博爱湖引领全域城乡融合 推动建设两大示范片区

  当日巡查第四站来到位于狮山的博爱湖片区(博爱新城)。“这里是狮山的城市客厅,也是南海的城市客厅。”狮山镇镇长黄伟明介绍,博爱湖是一个水面和景观总面积约1200亩的“掌状”形态调蓄景观湖公园,2020年国庆前已全面开放。未来,将在交通配套、产业规划、城市设计、品牌传播、智慧城市方面发力,计划连片开发博爱西湖片区,引入北江活水,充实文化内涵,将博爱湖片区打造成狮山全域城乡融合典范。

  狮山将依托“湾区产业高地、广佛西部枢纽、佛山科创新城”的定位,以博爱湖引领狮山实现全域城乡融合,推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和南国桃园两大示范片区建设,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领域、全空间推进城乡融合。

  当前,狮山正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重点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库共98个项目,总投资约1250亿元,以此推动城市与乡村相融共生、城市与产业互促共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荣、城市与民生同频共振,实现生命的诗意栖居。

  “狮山正在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从显纲的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出发,依次到狮中陈洞的义民纪念碑、黄洞及红星百计塱的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部旧址、大榄的邓楚白故居,希望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狮山镇委书记林健表示。

  第五站

  里水

  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把电子信息产业园做成示范

  巡查组一行来到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里水镇镇长麦满良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推进情况。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面积为23.8平方公里,范围东至珠江西航道、南至里广路、西至里和路、北至西南涌,是佛山一环创新圈的重要创新平台。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电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佛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

  园区已初步形成“一廊一带三区”的规划结构,目前园区的启动区已引入项目12个,总用地面积1200多亩,计划总投资约140亿,其中筑友智造、建装建筑、桂安消防3个项目已投产,另有8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麦满良介绍,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征租约5480亩,其中启动区约2000亩、核心区约1000亩、生态共享区约750亩、千亩改造示范区约1300亩、隐形冠军集聚区430亩。2021年进一步加大启动区二期约800亩土地的整备工作力度,同时在土地整理、湿地公园建设、有轨电车建设、招商引资和加强广佛合作等多个方面发力,建设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

  闫昊波表示,该产业园不仅是里水的产业园,更是佛山市和广佛全域同城化的重要信息产业园区,一定要高标准建设,才能高标准导入产业,进行高水平的管理,这样才能把产业园区做成一个真正的示范型产业园区。目前看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希望加快进度,尽快投产。

  第六站

  大沥

  以会展经济为切入点构建新兴产业链条

  专项巡查第六站来到了大沥镇的南海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该项目是佛山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6亿元,预计可在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将利用“城市+产业+会展+商贸”产业链优势,打造成最具南海产业特色会展经济载体。目前,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已与多个展览会签约,预计其中的展览中心部分在开业首年的使用率可达45%。

  在南海国际会展中心投入运营后,大沥将牢牢抓住广佛全域同城化、广佛新城建设机遇,借力“广交会”,与琶洲会展中心遥相呼应、链接广佛,加快广佛两地会展、商贸同城共融。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表示,大沥将以会展为切入点,引进和举办一系列高质量展会项目,完善南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链条,为南海实现“两业”融合发展、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和南海安全产业展贸中心,南海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也是大沥智慧安全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沥镇镇长游剑锋透露,目前已引入清华新材料产业园和智慧安全小镇作为经济结构优化的平台支撑。2021年,大沥将继续在新材料产业和安全应急产业的招商引资、培育上下功夫。

  此外,在城市中轴的建设上,大沥将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闫昊波表示,大沥是一个最具想象空间的镇,也是重点要重构的一个镇。他鼓励大沥接下来要下大决心,继续做好城市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的重塑。

  第七站

  桂城

  努力实现“在城市游山玩水、在公园工作生活”

  专项巡查最后一站来到桂城,视察桂城街道滨河景观带工程建设进度。

  开工第一日,滨河公园依旧热闹,家长们带着孩子正在公园里游玩,完善的娱乐设施,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参与性的活动。“未来,整个滨河景观带将把桂城的各大重点公园串联起来。”桂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岑灼雄介绍,桂城街道滨河景观带项目长约63公里,通过多个节点工程串联沿岸多种文化与景观资源,打造安全美观、体验丰富、活动多元、生态可持续的开放连续式亲水空间,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休闲滨水公园。

  目前,怡海湖公园南岸、东平河北岸滨水慢行道已完成建设,半月岛公园、尖东公园等重要节点正在加紧施工,其余节点工程已基本全面铺开前期工作,预计2021年将陆续有一批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景观新空间向市民开放。

  近年来,桂城坚持品质引领环境再造,大手笔添绿造景,目前累计建成各类公园180个,绿化管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建成慢行系统超60公里、绿道超120公里。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表示,新的一年,桂城将通过拓空间、通血脉、塑水岸、建公园、管风貌、强治理等六大方面,打造高品质新活力的广佛极点都市区,努力实现“在城市游山玩水、在公园工作生活”。

  顾耀辉建议,桂城在公园建设过程中还需对怡海公园等再增加一些群众参与性的项目,才能吸引人来游玩消费。同时,桂城还要把与佛山一环接壤的路段改造好,提升道路景观。


作者:何万里 钟泽诗 吴泳 孙茜 陈志健 李翠贞 方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