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后,仅隔一个月,又当选“中国最美村镇”,这些含金量十足的荣誉接踵而至,正是对紫南村近年发展成果的认可,而紫南的成功实践,恰是禅城不遗余力通过振兴村居留住最美乡愁的真实缩影。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今年1月初,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谋划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一个时期的持续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全省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
位处佛山中心区域的禅城,可谓寸土寸金,近年来城市与产业的发展新空间多集中于村居,因此,整合并盘活村居土地资源成为禅城拓展空间的内在要求与必要路径。
近年来,禅城围绕“首善之区、创新中心、幸福家园”的战略定位,以城市的思维谋划村居发展,通过建设“三美一优”(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的美丽文明村居,进一步振兴村居,让村居美起来、村民富起来,为广大群众创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加宜居的美好家园,贡献振兴乡村的“禅城经验”与“禅城智慧”。
规划打头阵人居环境改善首当其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就是解决“预”这个问题。
科学谋篇布局,编制接地气、易实施的建设规划是开展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谋划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禅城紧紧抓住了“规划”这一“牛鼻子”。
正如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在2017年全区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部署会上所强调的,要规划先行,结合村居实际情况,谋划好美丽文明村居工作,打造一批岭南风情水乡、岭南文化小景。
根据部署,到2018年底,禅城要建设20条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宜居住、宜休闲、宜观光、宜旅游的独具岭南特色的美丽文明示范村,并形成南庄和张槎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
有了规划做指引,禅城一镇三街于2017年3月至5月纷纷部署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并不约而同地把环境治理与文化挖掘定为该项工作的首选“菜单”,通过河涌治理、提炼自身优秀文化元素等,充分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为推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从点状分布走向连片开发,禅城区还将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纳入城市治理三年计划当中,在市政府给予每个示范村居的专项奖补资金基础上,再出台财政扶持奖励资金政策,由区、镇两级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大扶持奖励力度。
在新一轮政策刺激下,各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纷纷加速行动,全区20个示范点围绕“三优一美”,拼特色、比优势、亮实招,你追我赶。
于是乎,像“河涌环绕,廊桥相连,遒劲古榕,公园凉亭,石栏碑刻,诗情画意,尽收眼底”“小河碧水潺潺,倒映出古老榕树的遒劲身姿;河岸上,路灯闪亮,与随风摇曳的大红灯笼合奏一曲光影和鸣”等诸多美丽景象,在禅城不少村居中接连出现。
仔细研究,禅城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走的是“特色引领,形成效应”的路子,即通过深挖村居文化底蕴,提炼历史传统特色和村民群众文明精神,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在2017年9月全区召开的第一批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建设专项督导会上要求,各示范点要深化“一村一品一特色”,设计上不要有过多重复,要有自己的特色。罗南村主推“书香罗南”、莲塘村主推“龙狮圣源,莲塘毓秀”、鄱阳村主打“仁理鄱阳”概念、扶西村则以“颐荷扶西”为主题。
由此可见,禅城致力于美丽文明村居的建设实践,与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生态宜居”的内涵,即以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的要求可谓不谋而合。
做活做旺村集体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振兴乡村,并非是乡村唱“独角戏”,更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市场积极参与,形成“大合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党国英表示:“振兴乡村,眼睛不能只盯着乡村,必须将城乡融合作为根本前提,进一步发挥城市对于乡村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专业化水平。”
为此,禅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撬动社会资本,鼓励各类市场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和管理运营。
村居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村民增收是目标,没有产业支撑的美丽文明村居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禅城的决策层深深意识到这一点。
村居发展产业,全凭单打独斗,难以招大商、招好商,唯有政府介入统筹引导,区镇村联动,形成合力,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效果才可显现。2016年,缘于市区两级政府招商部门的努力,当年全省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总投资百亿元的科力远CHS混合动力项目,就成功落户在南庄镇紫南村与紫洞村交界的绿岛湖智造区。
目前,村居蕴含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村在前期发展中留下大量的仓库和一层式厂房,好的机遇是,这些物业多数为大面积成片出租,容易连片开发,不仅村内,村与村之间也有形成连片开发的可能性。
近几年,禅西的南庄镇许多村几乎同步开展了村级工业区的改造升级,思路是对村级工业区的土地、物业进行整合提升,连片改造,引进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化园区的投资建设。
其中,紫南村利用“三旧”改造,在粤丰工业区腾出的土地上成功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杜邦鸿基新材料项目;龙津村则通过镇村组三级联动,将涉及7个村小组累计400亩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统筹连片规划,拟分三期打造一个汽配产业园,首期投资1亿元,预计改造后的产出将是当下的4倍左右,带动村民增收。
无独有偶,与南庄一河之隔的张槎,在利用主题园区开发建设带动村级工业园区升级的领域上颇有建树,在智慧新城带动莲塘村集体物业升级改造的示范效应下,创意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欧洲工业园C区等一批主题产业园涌现,其中,创意产业园带动了弼唐村的改造升级,新媒体产业园通过二期扩园,带动了古灶村的旧物业改造。
作为石湾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的亮点工程,今年初启动的鄱阳城众创小镇,位于示范点的鄱阳村,为石湾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项目规划包括创意商品交易街区、人力资源培训、婚庆主题商业街区、文创总部街区等。
城北片区的改造升级,也为祖庙街道开展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提供新动力,依托村集体土地连片开发,在旧改中真正做到产业优先。未来,这一片区将依托华南金谷,打造首个以互联网思维孵化五金产业的“一站式创贸综合城”;依托华强广场、打造佛山华强科创体验中心、创客社区;依托佛塑合盈家园,打造新型电商融合发展平台。
优化服务供给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村居发展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尺”,“没有镇、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此前在佛山城市治理大会上强调,城市治理必须以镇、村为基础,更加注重镇、村发展平衡性,更加注重镇、村建设现代化。
作为中心城区,早在2015年初,禅城就把“和乐村居”战略列为政府工作三大行动之一,提出通过实施“百村升级”和“美丽乡村”等计划,推动农村升级。在区长孔海文看来,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则是禅城打造首善之区,建设“三宜”高品质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强中心”的抓手。
实现乡村振兴,要着力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即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过去几年,禅城坚持多措并举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改革,为百姓提供均等化的优质服务,通过开展百村升级行动、实施村居提升建设方案,分古村落活化、城中村(旧社区)改造、新农村建设三个领域推进,成效显著,为禅城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奠定了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禅城区百村升级计划目标任务全部完成,累计投入3.2亿多元,实施项目189个,按照可持续和谋发展的原则,涌现了一批新农村、新古村示范点,2017年禅城又继续推进祖庙河边路小旧社区、石湾鄱阳村、张槎下朗村、南庄罗南下沙村共4个城中村改造,并计划于2018年底前新增31个“五好”(规划建设好、绿化美化好、空气水质好、公共服务好、社会风尚好)新农村。
在城中村和旧居民升级改造提升方面,禅城共有5个城中村和2个旧居民社区纳入百村升级行动计划当中,共计实施项目62个,完成投资额8705万元,完成投资比例100%。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禅城共有大富村、上元村、简村、沙岗村4条村被遴选为“五好”新农村创建单位,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禅城累计投入1亿多元将4个村居打造成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舒适便利、基层治理规范、社会和谐稳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017年12月初,随着南庄镇文联创作基地的落户“开张”,让龙津村民随时在自家门口免费向大师级的文艺创作者求一幅字画变成了现实。“我从来没有把紫南当作农村,一直以城市的标准去建设。”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的话道出了禅城村居升级的核心,即按照城市标准治理村居。
案例
村居美丽留乡愁在外游子乐归巢
2017年初,龙津村民冯国潮卖掉了自己在西樵买的别墅,搬回了龙津穗丰村小组,并在自家的宅基地重建了房子,这距离他离开家乡龙津已是整整十个年头。缘于村里的环境越来越靓,越来越有乡愁味道,促成冯国潮这个离乡的游子归巢。
早已在万科城小区购买了“豪宅”的龙津村民廖永棠,今年1月,决定重新装修村里的老房子并准备年底搬回来住。“不为别的,只因为在家乡能感觉到幸福,这种感觉是拿钱都很难买得到的。”
同样的“游子归巢”现象也发生紫南村,据紫南村委委员陆添辉统计,随着村居环境的改善,近两年,返回家乡定居生活的紫南人,占所有外出紫南人的八成以上。
对于此番变化,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颇有感触。在2017年7月禅城召开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刘东豪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谈到,11年前他初来到佛山时,听闻南庄许多人搬离家乡到外面住,主要是为了远离污染。而在经历了陶瓷行业整治,环境得到改善后,如今,越来越多出走在外的南庄人主动回来。“可以说,近些年,南庄的发展正是佛山转型升级的一大缩影,而龙津村则是更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更小的发展缩影。”
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群众得到实惠,享受发展成果。201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其着眼点正是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人,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刘东豪也认为,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与三年城市升级计划和两年延伸是一脉相承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乡村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愁”基因的重要载体。“乡愁”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并非酸气的自作多情,它是对生命源头的眺望和对文化母体的挂念。
乡村振兴,经济发展首当其冲,既要继续保持一颗强劲跳动的经济心脏,更要把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文章越做越好;既要有城市有的生活水平和服务水平,也要有城市所缺少的绿水青山和醇厚乡愁,这才是禅城开展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践行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