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期间,西樵镇义工联组织志愿者为旅客提供志愿服务。
春运刚刚落下帷幕,学雷锋纪念日随之而来。一群群“黄马甲”“红马甲”近期更加频繁地活跃在高铁站、公交枢纽、社区、福利院及困难群众的家中,以自己点点滴滴的善行义举,播洒了文明,润泽着城市。
在南海,志愿精神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截至2018年12月,全区注册志愿者已突破36万名,备案志愿服务总队1100余支,年均服务群众超100万小时。志愿服务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员志愿者的率先垂范。
今年是学雷锋活动56周年,为响应广东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月集中行动日活动号召,团区委、区义工联等多个单位将联合开展佛山市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集中行动日暨南海区“乡村振兴·志愿同行”学雷锋行动。以此为新的起点,南海将强化党建引领,做实党员带动下的志愿服务,朝着乡村振兴的理想目标全速前进。
志愿力量在党旗下凝聚
全区6423人次给力春运
假期过后的广州南站繁华喧嚷,身穿红马甲的桂城党员志愿者在茫茫人海中尤为瞩目。“新年好!欢迎回家。”2月19日,风尘仆仆的旅客们刚踏上站台,就惊喜收获了一声声热情问候和一份份喜庆的《新时代南海家书》。跟随父母前来的“雏鹰们”,好多还只是小学生,不时穿梭在老人、年轻妈妈等有需要的旅客身边,接过沉甸甸的行李,给他们指引出站换乘。市民伦女士直言:“未到南海先见到南海志愿者,有种提前到家的感觉。”
37公里外,年轻的佛山西站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运,同时连续两年开设了午夜志愿服务。团南海区委、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区财政局、区公资办等部门组织党员,在客流最密集的节点,确保旅客们在每个环节都能顺畅通行。用党员干部的“劳累一点”“辛苦一点”,换取春运“畅顺一点”、群众“舒心一点”。
如果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那么今年南海的春运服务可谓一片“党旗红”。团区委、区义工联在8个重大交通枢纽站点设置了便民利民服务站,提供秩序维护、爱心义诊、行李搬运、失物认领等服务十余项。1月21日至3月1日,超千人次党员上岗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党员形象,影响和带动众多志愿者投入其中,6423人次累计服务群众超百万人次。
除了春运旅途中,留在南海过年的基层职工、困难职工、长者、特殊儿童群体也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团区委、区义工联联合相关部门、爱心企业等开展“党建引领·送福到家”关爱行动,累计发放福袋超10000个。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元宵节开展“一碗汤圆乐善全城”活动,累计为坚守一线的职工派送汤圆超17000份。
全区志愿服务力量在党旗下汇聚,引领着南海志愿服务新风尚。以“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今日,团区委将响应广东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月集中行动日活动号召,配合市委宣传部等多个部门组织机关志愿服务队、职工志愿服务队启动便民服务活动,再一次发动党员积极行动,带动全区共青团员和广大市民传递温暖,让志愿服务成为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
服务向专业“转型”
领航计划为党员志愿服务加油
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关键在常态化,并通过常态化促进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发展。当前,团区委正围绕“制度化、专业化、民生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发展体系,培育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打造一批有品质的志愿服务项目。
为此,区委组织部联合团区委、区义工联启动了第二期南海区党员领航人才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党性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孵化拓展等内容为期近一年的教学,综合提升党员志愿服务骨干能力,挖掘学员专长,进而以项目带团队、带学习的办法,让学员通过组队参与全区品牌性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和拓展。
“我们要求每位学员需至少参与1个项目的设计与具体服务开展,服务参与不少于5场,服务时数不低于50小时。”区义工联秘书长郑翔进介绍,该计划的学员将从各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骨干、区直部门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的优秀党员骨干、“两新”组织的党员骨干志愿者、村居长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党员中遴选,“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实党员志愿服务人才库,带动全区党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整体提升,为南海区党员志愿服务强核心、添活力。”
不仅是党员志愿者,如今,全区的志愿服务提供者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大多都获得了专业化培训的机会。依托南海志愿者学院,团区委开展了本土志愿者导师培育计划,为全区志愿者提供包括志愿服务管理、项目研发、心理辅导、公益传播、金融知识等基础及专业课程。至今已开展送课下基层300余场,培训超一万余人,开拓了一批以应急救援、医疗卫生、退伍军人服务、文化导赏等服务为主的专业力量。
在“专业人才参与专业志愿服务”理念下,团区委、区义工联通过引导、规范和培育,使原本分散、间断和无序的志愿服务得以“转型”,形成有组织、更规范、服务更精准的队伍。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服务模式有如:丹灶塱心村的基层党员干部整合社区资源培育志愿服务,带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南海血站“服务对象发展为工作力量”的志愿服务内驱模式;蓝天救援与菠萝救援的党员发挥领域专长开展专业服务等多种发展途径。
“志愿服务+”村居
以优质项目全速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南海区志愿服务队伍已兵强马壮——截至2018年12月,全区注册志愿者已突破36万名,备案志愿服务总队1100余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扶老助残、爱心助学、文明出行到生态环保、法律服务、应急救援,处处可见志愿者身影。渐行渐远,深化志愿服务之路在何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在南海开展得如火如荼。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只有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让乡村振兴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落地生根。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夕,团区委、区义工联对准党建引领总方向,计划启动第十届南海区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大赛,以特定人群服务与理论研究工作为动力,推动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专业化。
郑翔进介绍,本届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大赛将重点关注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志愿服务项目,“相比往届,本年度资助范围主题更加鲜明、目标更加具体,融合了包括‘三清三拆三整治’‘河长制’‘楼长制’等社会热点需求和基层善治模式,也更为关注乡风文明建设,拓宽村居志愿服务范围和内容,增强服务多样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参与,确保群众受益。”
为持续引导、培育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落地村居,即日起,主办方将面向南海及各镇街义工联备案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义工服务队,凡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业服务类别好点子的,开放申请2万元、1万元、5000元三档次的资金扶持门槛。届时,主办方还将通过导师配对督导、陪伴成长等方式,为项目提供包括宣传、项目资源链接、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这又是一个新起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南海的志愿服务都将深耕农村。”郑翔进表示,接下来将收集、掌握村居需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志惠乡村计划”,持续加强“义工讲师进村居”与“便民服务到身边”两大板块服务,完善志愿服务与村居需求对接,在乡风文明、社区发展、居民服务等切身服务,让基层群众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享受、感受、体验志愿服务带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