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位于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迎来了100多位来自全省各地、前来参加全省文明村居建设工作会议的代表。醉美的仁善之村,独特的初地文化,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对禅城文明村居建设的成果赞不绝口。
一个必须交代的背景是,此次客人们走访的三个考察点全部位于禅城区。禅城文明村居有何魅力?在创建文明村居中,禅城做了哪些有益探索?成为全省样本的禅城,能给参观者带来怎样的启示?
事实上,文明村居创建取得的累累硕果,是禅城推动城市发展由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再到城市治理现代化大跨越的一个生动注脚。禅城正以村居这一社会细胞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
看点
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基层治理中
昨日上午,尽管大雨滂沱,但仍没有浇灭参观者考察学习的热情。“与很多农村不同,紫南村这里,每家每户外面悬挂的电线管线都是整齐有序的。”走在南庄紫南村的村道上,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巡视员贾广虹向记者分享了她的观察发现。
她说,这个细节虽小,但足以成为紫南晋身为中国十佳小康村的印证。在她看来,在紫南的考察“让人很震撼”,震撼的不仅仅是紫南村用8年时间打了一场经济翻身仗,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紫南村将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社会治理创新之中,“鼓了村民的钱袋,更富了村民的脑袋”。
殊不知,在过去九年里,紫南村集体制定的村规民约达10余份,共300多条管理规定,大到村道保洁,小到菜地上的竹竿,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今,“生态、水乡、宜居”成为了描述紫南的高频词。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文海甚至认为,紫南村是全市20个文明村居示范点中的示范点。
眼下,紫南进一步提出了创建“仁善之村”的口号,以文化和文明立村、兴村、强村,制定了紫南村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着眼点。
同样地,在佛山的老城区,禅城的老街区,塔坡社区则将社区创文工作与“佛山初地·人文塔坡”的社区特色文化品牌紧密结合,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实践中。
“社会治理创新的源头活水就是基层百姓。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但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管理模式的更新,带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塔坡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谭翠婵说,作为文明村居创建的一大亮点,塔坡社区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成立了一支由老街坊、青年志愿者、爱心小学员等社区居民组成的文化导赏志愿服务队。现在,这支文化导赏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塔坡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每天活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免费给市民游客讲解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娜曾说,现代社会治理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共商共治,通过志愿服务能够激发公民权能,促进有效参与社会治理。
探索
信息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如果说,紫南村、塔坡社区给考察团带来的是醉美乡村、乐善社区的感观,那么,云平台传达的则是群众共治、共建、共管的城市治理理念。
昨日,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在向考察团介绍经验时表示,文明村居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建立共建机制和长效机制是创建工作长久以来的两大难点。
“虽然去年底佛山市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但如何守住和发展创文的成果,却让人不得不思考城市治理的长效模式。”刘东豪说,不管是创文还是文明村居建设,关键在于老百姓的主动积极参与。而在禅城,有130万人口,其中一半是外来人口,如何让他们像户籍居民一样热爱禅城这座城市,爱护这座城市?“我们想到的是‘信息化+城市管理’,从而推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转向精准化、快速化的城市治理。”
创建文明村居工作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市容管理,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反弹的情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巡查和管控。目前,通过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禅城已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模式,为禅城区创文工作提供了发现问题的“眼”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手”。
数据显示,从2015年12月10日试运行至今年6月10日,云平台共处理轻微问题案件48701宗,转办责任单位案件88486宗,办结率为93.3%,其中涉及创文指标体系共占77%。
在刘东豪看来,云平台这一新的手段,不仅使得17个政府部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联动,更重要的是动员了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精神文明工作。目前,云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只要市民发现问题,就可随时拍照上传系统,由系统反馈给责任单位予以解决问题。
“创建文明村居的核心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共治、共建、共管的格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刘东豪说,目前禅城通过云平台这一主动服务平台和“一门式”被动服务平台的相结合,实现了政府与市民的良好互动,以此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启示
以创新改革的魄力走出新路
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在昨日的会议上说,抓好文明村居建设,要坚持补短板、抓根本、创特色,提升村居规划、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塑造现代市民、村民,着力营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现代文明村居。
事实上,禅城文明村居的创建,在带来村容美观、村强民富等外在效应的同时,也逐步催生出影响村居长远发展的城市治理新生态。
省文明办常务副主任林海华认为,“禅城样本”至少有四个方面值得全省推广,包括规划到位、治理到位、文化建设到位以及道德建设到位等。他说,今后,全省各地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广大城乡基层深入延伸拓展,在禅城的实践中可以找到答案。
而让贾广虹感受最深的是禅城创新改革的魄力。“很多村居不敢迈开创建的步伐,怕出错,怕做不好,但事实证明,只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村居实际,勇于破解难题,就会走出一条新路。”贾广虹说,像紫南这样的明星村,也是慢慢地摸索着过河,从最初的发展经济,改善村居环境,到提炼乡村精神,提升村民的道德修养,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当下,佛山刚刚开启了新一轮城市治理现代化、创建全国一流文明城市的大幕。郭文海表示,佛山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群众思想道德教育,下功夫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群众文明素质的明显提升,让文明村居建设迈上新台阶。
声音
抓好文明村居建设,要坚持补短板、抓根本、创特色,提升村居规划、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塑造现代市民、村民,着力营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现代文明村居。——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
“禅城样本”至少有四个方面值得全省推广,包括规划到位、治理到位、文化建设到位以及道德建设到位等。今后,全省各地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广大城乡基层深入延伸拓展,在禅城的实践中可以找到答案。——省文明办常务副主任林海华
佛山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群众思想道德教育,下功夫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群众文明素质的明显提升,让文明村居建设迈上新台阶。——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