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创新形式 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

南海举办法治文化节,以文艺作品传播法治精神,不断加大全民普法力度

2021-09-09 16:36:31 来源:珠江时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继上月法治文艺演出落幕后,本月底,南海区第一届法治文化节暨“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之法治故事与法治微小说征集大赛,也将进入评选阶段。目前,主办方已经收到500多件作品,参与者之广泛,前所未见。

  

  》行动

  发动全民参与共享法治盛宴

  2017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区司法局、普法办以及各镇街、各职能部门开展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的“佛山市南海区第一届法治文化节暨‘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

  这是一场司法搭台、部门联动、企业响应、市民参与的全民法治盛宴。系列活动让平日“高高在上”的法律条文知识成了游园中寓教于乐的游戏,成了舞台上诙谐幽默的小品,成了朗朗上口的普法宣传三句半,创新普法宣传的形式与内容让市民耳目一新。

  巧妙的编排,精彩的演出,再加上抢红包、直播弹幕等时尚的线上互动,这场“接地气”的全民“大普法”法治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南海普法”微信公众号的直播页面显示,启动仪式晚会当天,共有14.9万人次参与这场盛宴。

  法治文艺演出中,表演节目都是通过挖掘整理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和基层法治案例素材创作而成的本土原创精品,是本土原创人与专业人士及团体等多方通力合作之智慧成果。

  南海区普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法治文艺作品以文艺节目的形式传播法治精神,有效突破普法宣传形式单一的局限,通过把法理融入相声、小品、情景剧、诗歌舞当中,充分发挥了法治文艺作品的教育、熏陶、示范、引导作用,生动活泼地向普罗大众普及法律知识,让人们在艺术享受中感受法治文化,陶冶法治情操。

  法治文艺演出落幕,但这场法治文化盛宴却“永不落幕”。后续的微信法理知识竞赛、法治故事与法治微小说征集大赛等多项活动,让更多市民感受到了法治文化的浓厚氛围。

  已经持续两年进行的“南海普法”微信周末亲子学法理微信知识竞赛,2017年继续创新,在学法小游戏中加入武术元素,设计了打木人桩趣味环节,寓法于乐,增加学法趣味性。数据显示,目前“南海普法”微信平台粉丝高达42万,本期竞赛学法人次就高达129万。

  除了线上的微信学法大赛,线下的现场擂台决赛于去年12月5日在石门实验学校举行。现场擂台赛是区司法局和区教育局等多个部门联手举办的品牌学法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二届。

  》创新

  宣传全面覆盖实现精准普法

  在南海区司法局普法办相关负责人看来,推进法治南海建设,必须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使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让法制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

  这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迎刃而解。近年来,南海区司法局找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找准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找准法治建设的热点、难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针对各类人群,开展精准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出售过期食品应承担什么责任?”“证据能维权公证来保全”……翻开南海当地的报纸,这样的法律知识经常可以看见。从2016年年初起,南海区司法局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加大法治宣传力度。

  在传统媒体上,《珠江时报》开设“生活与法”专栏,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解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大小事,小案例大说法,让群众更容易接受;在《桂城社区》等7份社区报同时开设“以案说法”专版,着重宣传生活类案例,每周一期;在佛山电台924频道开设2分钟“听法识法”栏目,以通俗易懂的案例普法,每周一至周五黄金时段播出,覆盖百万车主;在电视台开设“法律热点面对面”、“樵山论坛”、“儒乡法韵”、“法治大沥”等法治栏目,通过邀请律师、法官、检察官等专家学者现场剖析典型案例,定期开展“以案说法”宣传。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传播发生巨大变革的当下,南海区司法局以“南海普法”微信为龙头,以电视、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体为补充,打造了“南海普法·

伴您同行”全媒体宣传共享平台,在巩固传统宣传渠道之余,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实现大范围即时传播,构建立体化普法宣传新矩阵,吸引各类市民参与。

  其中,“南海普法”微信平台集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服务展示于一体,通过视频、音频、漫画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全覆盖进行法制宣传。视频“法治南海一周播报”以南海本地的重大涉法资讯为基础,从法律角度解读新闻;音频“法智哥漫话”以语音普法,用风趣睿智的语言阐释法治生活;图解“公民维权一图知系列”,用新媒体常见的图解形式,结合新闻热点向公民普及依法维权常识。

  目前,“南海普法”微信平台关注粉丝达42万,长期位列清博大数据、法制网舆情中心等权威榜单司法行政类微信排行榜全国三甲位置,先后获评“2016年度佛山十大政务特色微信”称号和2017年第一季度“各地政法机关创新指数排行榜”铜奖,并获得司法部官方微信头条推送点赞。区司法局新媒体普法成果获得中央政法委的高度肯定;在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创先”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区级单位代表作经验介绍推广。

  》举措

  完善载体建设夯实法治根基

  为将法治元素融入地方文化,增强宣传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南海区司法局提出“一手抓文化阵地建设,一手抓文化品牌培育”的新思路,并积极争取区、镇两级财政支持,与各镇街、各部门合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各镇街根据本地人文和资源实际,选点在河岸公园、旅游度假区、文化广场等建设有本地特色法治文化阵地,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熏陶。

  如里水镇法治文化公园,它是区内规模最大的宪法主题公园,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设置了河岸风景区、“法道千秋”展览区、宪法广场区、长廊宣传展示区、法治元素专题区、廉政文化园区6个功能区,还设有VR体验馆。

  西樵镇樵园公园法治文化基地已成为西樵山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中国近代史首任法部尚书戴鸿慈为代表的人物及法治文化事迹,以楹联、书法等形式,以石刻、挂画等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独特樵山法治文化。

  而大沥镇共融法治文化广场,则将法治与“新南海人·梦家园”元素相融合,通过法治趣味墙、浮雕挂画等方式宣传现行法律法规,加速推进新南海人融入城市。

  目前,全区已初步建成镇街特色法治文化阵地7个,主题法治阵地28个,培育了法治小品、法治动漫、法治书画、法治剪纸等一批文化品牌项目,形成强大的法治宣传辐射力。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各镇街、各职能部门积极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广场、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公交车站等场所建立有影响力的主题法治阵地,让市民出门见法,抬头学法。

  如区武装部在象岭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区消防大队的消防体验馆建设覆盖所有镇街;区公安局和区司法局在南海戒毒所、狮山镇在树本启蒙家园,九江镇在吴家大院侨乡博物馆分别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狮山镇在小塘文化公园建设计生主题宣传基地;里水镇将法治阵地向村居延伸,建立了流潮社区计生主题公园、北沙社区防邪反邪主题公园、河村社区消防主题公园、白岗公园法治园地、宏岗村法治文化园地等。

  》亮点

  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法治内涵

  法律是刚性的条文,文化是内心的自觉遵守,只有把法律内化为公民内心的文化去遵守遵从,法治意识才能铭刻在公民的内心深处,法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法治南海建设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七五”普法期间,南海区司法局加大了对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项目的培育,多方联动举办法治文化活动,发掘优秀法治文化作品,通过法治小品、动漫、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形式,让人们在艺术享受中提升法治意识。

  如与区文化体育局联合举办“品牌南海法治风尚”法治小品大赛,发挥本地小品创作的深厚底蕴,创作演绎出《外母乸PK城管女婿》、《迟来的悔悟》等一批诙谐幽默又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在各镇街巡演;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小学生法治动漫大赛”,借助南海区是全国中小学生动漫基地的优势,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法治动画、漫画,在全区学校巡展。

  在各镇街,多样化的普法形式进一步丰富了法治文化内涵。如西樵镇探索举办中小学法治书法比赛,将法治融入到本土的诗歌、书法文化中;里水镇通过举办“法治文化风采剪”剪纸活动,由佛山剪纸“国家非遗”传承人饶宝莲老师言传身教,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灌溉法治理念的幼苗。

  树立先进典型,也是丰富法治文化内涵的一种表现。在首届法治文化节中,南海对“七五”普法公益赞助企业、“十佳人民调解员”、“十佳社区矫正工作者”、“十佳优秀驻村(社区)律师”进行表彰。

  其中,驻村居律师深入基层一线为村(居)群众排难解疑,2017年办理诉讼代理案件6547件,办理非诉讼案件803件,积极参与村居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社区矫正工作者对服刑人员真诚帮教,近五年安置帮教帮扶3418人,让更多的服刑人员重新回归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人民调解员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和较强的调解技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近三年南海区人民调解案件总数7962件,涉及当事人数27969,调解成功率达98%。

  这批扎根基层的法治工作者,既是南海法制教育的宣传者,亦是法治文化的推动者。值得一提的是,在法治文化氛围的今天,还有一批公益普法赞助企业为普法活动提供丰富的实物奖品,活化普法生态,促进良性发展。

  南海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要继续发掘和发动各个界别、各个层面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人物,发挥他们在法治建设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风,帮助广泛传播法律知识,积极弘扬法治精神。

   


作者:程虹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