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桐(左)与普东社区党委书记谭丽霞在讨论社区建设事宜。
“能帮得上忙我就很开心了,参与共享社区建设让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70岁的吴宝桐乐呵呵地说。
吴宝桐是禅城区祖庙街道普东社区的老党员,也是社区家喻户晓的“共享达人”。
随着共享社区党建项目的深化发展,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有“温度”,小区居民的难事也解决了不少,吴宝桐和一众老街坊的生活也开启了新篇章——助人自助,发挥余热,乐在其中!
用“独门招式”教居民打乒乓球
吴宝桐在普东社区住了近60年,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乒乓球,年轻时曾是“名噪一时”的民间乒乓高手。
吴宝桐做过锅炉工人,做过工会干部,做过报纸编辑,换过很多职业,唯独对乒乓球的热爱从未改变过。让更多人享受这项运动的乐趣,用自己的“独门招式”,培养更多乒乓球好苗子,是吴宝桐一直以来的心愿。
随着共享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普东社区筹办共享大学堂,发掘有技能的居民加入“共享人才库”,吴宝桐也欣喜地加入进来,教社区居民打乒乓球。为了钻研乒乓球教学方法,吴宝桐跑了不少地方观察其他老师的教法,并特意找相关书籍学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套路。
吴宝桐会吹箫弹琴,还写得一手好字,经常收集剪报整理成册,学球之余居民们也会向他请教其他知识。和蔼亲切、“耐心爆棚”的他,拥有了不少忠实粉丝。从五岁孩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纷纷加入到社区的乒乓球学堂,吴老师的朋友圈一下子扩大了许多,不少从前素不相识的居民也因乒乓球结缘而成为好友。
“帮得就帮,对每一位学生都要用耐心去指导他们,鼓励他们。要是自己教得不好,我还会感到内疚。”说话间,吴宝桐拿出随身携带的党费证。他说,党员的身份让他觉得更应该带头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
也有一些家长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找吴宝桐拜师。吴宝桐还记得,曾遇到过这样一位自闭症学生,刚开始带他去吃云吞,称赞他吃得多,男孩却一下子就摔了碗筷,仿佛失控了一样破坏餐厅里的桌椅。
不过,这可没有“吓跑”吴宝桐,他在教球的同时也渐渐走进这位学生的内心。他熟知他的喜好,并针对他的情况指导训练,既传授他乒乓球技艺,也慢慢教会他生活礼仪。如今,每次见到吴宝桐,男孩都会非常有礼貌地打招呼,吴宝桐说的话他总能听进去。看见男孩一路以来的改变,吴宝桐相当欣慰。
吴宝桐的学生越来越多,还有居民带着孩子上门来请教吴宝桐。他在家里专门划了个区域做乒乓球联系场,摆了球桌供大家训练。大年初一也有不少孩子来拜年顺道学球。看到孩子们有了进步,吴宝桐买来乒乓球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上“进步奖”,开心地为他们颁奖,鼓励他们继续加油。
“孩子们都把我的家当成自己家一样啰!”吴宝桐自豪地说,他教过的学生,一辈子都会记得。他把教过的每个学生的名字和联系方式郑重地写在笔记本里,在上面画了只可爱的小球拍,一旁写上“友谊天长地久”。
吴宝桐笑言,其实他不是老师,而是搞服务的人。“为他人服务”是一种幸福,很感恩能够遇到那么多好朋友。“通过技能共享,既帮助到许多有需要的人,也让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得到进一步实现,让我的内心增添了获得感与幸福感。”
被街坊誉为“金牌和事佬”
吴宝桐不仅是社区乒乓球老师,还是街坊们的“金牌和事佬”。跟他学球久了,居民们都很信任他,平时遇到什么困难也愿意和他分享,有什么矛盾他也积极去为大家调解。
“共享社区建设以来,社区活动越来越丰富,通过活动居民间的感情增进了,成了熟人,很多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普东社区党委书记谭丽霞介绍,为了进一步推进共享社区建设,普东社区办起了邻里生活会,邀请社区党员代表、志愿者代表、商家代表等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吴宝桐一次也没缺席。
吴宝桐和一众街坊组成了社区义务监督队伍,经常走街串巷巡查社区情况,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都是他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社区里有不少养狗的居民,有些居民没有环境卫生意识,任由宠物随地大小便且不进行清洁。社区党委带领生活会的代表们积极向居民宣传,提升他们的环境卫生意识,并联合物管在社区多个地方建起了“小狗厕所”,放置了便纸和袋子,方便遛狗的居民使用。
谭丽霞说,随着共享社区建设的深入,像吴宝桐这样的“共享达人”越来越多,共享活动也开展得越来越精彩。
社区有位精神残障人士小霞,家人一直希望她能更多地接触外界,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得知她们的服务需求,社区党委联系了辖区的商圈联盟单位,让小霞在家附近的店铺获得了一个免费摊位,销售手工艺品和小扇子等。
不少“共享达人”化身顾客来和小霞聊天,教她怎样推销货物,怎样议价,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印制布袋图案、组团外出游玩、认识各种植物……小霞还参加了不少由社区共享达人发起的活动,看着她脸上洋溢着笑容,交流越来越顺畅了,街坊们都感到非常开心。
在党建引领下,一批又一批共享达人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让暖流传遍社区每个角落。不少原本彼此陌生的居民在共享活动中逐渐相识和熟络,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建共治共享生态链也得到了逐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