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探索、创新平台、形成合力……翻开南海区民政局2017年工作日志,从年头到年尾,一串串关键词跃然眼前,新常态下的新理念、新作为呼之欲出。
创新社会服务,凝聚力量打造家·南海服务品牌;建设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一网三层”养老服务体系;在“三社联动”模式下,开创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共创基层“善治”……南海区民政局多措并举,以保障民生福祉为重点,从社会服务到三社联动,从福利保障到智慧养老,将民生“蛋糕”越做越大,有力助推品牌南海各项目标的实现,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有为高效民政。
》社会服务
从品质向品牌跨越
从前年开始,每年3月份,数百家珠三角优秀的社会组织都会涌向南海,与南海政府抛出的多个社会服务项目“相亲”。
这背后正是南海率先在全省召开首个县区级社会服务洽谈会,每年抛出超400个项目招揽社会组织,使“社洽会”成为社会组织口口相传的一大品牌。
西樵镇樵乐社区雄叔深有体会。以前,中过风的雄叔每日要靠92岁的母亲解决一日三餐问题。现在,樵乐街坊乐互助社的社工不但每天把“爱心午餐”送到他家,还经常上门探访,让雄叔方便多了。
“爱心午餐”是南海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之一。作为社会服务品牌建设的重点项目,2017年第三届“益动全城品牌家·南海社会服务洽谈会”,对外发布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415个,涉及资金近1.6亿元,凝聚社会力量,触及政府无法覆盖的角落,更贴近民生发展,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大步向前迈进。
另外,南海发布《广东南海社会工作发展报告》,该书是全国第一本区级社会工作发展报告,为社会工作在南海乃至全国的发展积累了数据。
南海借力社会服务洽谈会这个项目,社会服务从“品质”向“品牌”跨越,惠及全区人民,带动一批优秀社会组织扎根南海创新社会服务品牌,助力全领域打造品牌南海。
此外,南海出台《佛山市南海区“益动全城家·南海”公益慈善创意汇项目管理办法》,延长项目期限,扩大资助范围,2017年共资助了25个项目,资助金额达545万元。尤其是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的管理办法》和《南海区社会组织2017年加强自律与诚信建设工作方案》,启动社会组织征信系统建设,进一步监管规范社会组织。
》形成合力
三社联动共创基层善治
下午4点,南海里水和顺的居民黄雪葵在忙完家务事之后,开始在社区里“转悠”起来。在和顺街坊会附近的一栋居民楼,她看到一个电箱的电线外露,于是将时间、地点和事件写了下来,并拍下图片,传到了微信群。
在社工的帮助下,金溪社区的网格信息员记下了这一信息,并分配给网格巡查员巡查确认,再上传到“直联APP”,然后由处置员进行处理。而这,只是南海三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的一个缩影。
2017年,南海区成功通过国家民政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验收,还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区。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模式下,南海依托“驻点联系+党员户联系+网格化”,通过“熟人社区”“参理事会”“社工十义工”等治理和服务新机制,开创了“群众点菜、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共创基层“善治”。
未来,南海将继续搭建“政府引导、社区搭台、项目运作、专业运营、广泛参与”的三社联动机制,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三社联动成为夯实基层党建、引领村居综合转型升级,推动品牌南海建设的重要战略抓手。”南海区民政局负责人如此解释。
》创新平台
构建“一网三层”养老体系
“担心别人说我无依无靠,又怕看病难,又怕吃不好。”大沥钟边社区的失独老人张姨,马上就满70岁,养老成为她一块“心病”。截至目前,南海60岁以上老年人达22万,至2020年预计攀升至30万,其中空巢、独居等老人日益增多。张姨的“心病”,正代表着众多银发族的困境。
南海十分重视养老事业,已形成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三大服务体系,可养老服务却受制于服务供需不匹配、服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等阻碍。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和地区的通知》,南海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信息惠民工程建设试点之一。于
是,2017年,南海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这一平台高效整合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呼叫服务为核心,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养老“O2O”新模式。平台开发的手机APP“南海健康”,让老人可自行选择所需的送餐、送货、理发等生活服务,“还权于老人”。今后还可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陪诊、健康护理等医疗服务。
借助“互联网+智慧养老”,南海正积极构建“一网三层”的养老体系。“网”是南海养老平台,“层”即是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三个层面;逐步形成“一网三层”相互交融、立体的南海养老体系。
》率先探索
搭建复退军人三级服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作为一座连续九年获得广东省双拥模范区的城市,南海区对复退军人一直秉承着服务的理念,并不断促进军民感情深度融合。
“走在前列,当好标兵”。南海在全市率先构建区、镇、村三级复退军人服务体系,各镇街设立“复退军人服务中心”,各村居设立“复退军人工作站”,形成具有南海特色的复退军人服务体系,做到“有事早发现”“服务在身边”“问题早解决”,为复退军人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家”。
这个“家”不但为复退军人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信息共享服务,还帮助复退军人表达合法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还帮助退伍军人进行技能提升、学历提升,为其提供就业推介等服务。
程敏希便是受益者之一。2017年9月底,他从河南某空军部队退役。说起刚退役的心情,他直言:“真的非常忐忑,毕竟两年与社会脱节,且南海经济发达、变化快速,担心找工作无从下手,心里真没底。”
让他意料不到的是,刚回到南海,就得知南海各镇街都有“复退军人服务中心”,这里可以提供学习交流、法律咨询、帮扶等服务内容。更没想到的是,里水复退军人服务中心还主动致电告知一系列培训课程,并推介就业机会。就在几天前,程敏希找到了工作,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保障不断
为精神病人提供精准服务
保障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对人民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南海民政的重点。目前,南海持证残疾人近1.6万,其中,持证精神残疾人2657人。
为切实解决精神病患者就医难、康复难,南海区残联重点推进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服务,建立“精防点(医院)+社区(监护小组)+社工机构(社工+义工)+家属”一体化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形成综合防治和社区监管的长效机制,为精神病患者健康“把关”。
这几年,全区各镇街全面展开“跟踪+个案”管理模式,跟踪服务成为常态化。社区监护小组定期对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回访沟通,开展家属支援小组、照顾技巧培训、心理疏导等工作,为精神病患者及家属送去健康福音。
在社区跟踪服务的基础上,个案管理服务不断深入,针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个案管理服务,提前进行危机干预与疾病预防,促使精神病患者复发率、危险行为发生率、肇事肇祸率显著降低。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17个精防服务点,共有10个社工机构开展跟踪服务,4个机构开展个案管理服务,服务跟踪人数3200人,重点跟进个案共107个,致力于帮助精神病患者恢复身体、融入社会、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延伸模式
迈向“慈善3.0”时代
2017年6月28日,“广东扶贫济困日·南海慈善活动月”活动的重头戏——慈善篮球夜引发全城关注。借篮球赛的形式,以慈善的名义,活动吸引政府、爱心企业、市民近3000人共同为慈善南海奉献力量,募得善款3418万元,用于区内(外)对口扶贫、区内困难学生助学、大病救助、助老助残等帮扶项目中,助力南海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凭借“慈善+运动”的创新形式,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点赞”,多家企业纷纷慷慨解囊。现场还启动南海区“共享”基金,南海将在今后3年投入共9.6亿元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同时将慈善触角延伸至区外,正式签约7个对口帮扶项目,由以往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帮助云浮市云安、云城和罗定3个(市)区的当地村集体和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创新是南海的基因,将创新方式融入慈善工作中,将为民生事业的发展找出新路子。6·28慈善篮球夜是南海构建多元公益生态圈的一个缩影,呈现出“不一样的慈善”。通过融入特色新颖的元素,南海区慈善会“变着法子”吸引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以更大的辐射范围使慈善意义得到不断延伸,慈善义举蔚然成风,温暖着不同人群。
“低门槛快乐行善无形中强化了大众参与感,可持续的南海公益路正越走越宽。”正如南海慈善会理事长周剑雄所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行善之人更加方便,促进形成“人人可慈善,事事皆公益”的社会氛围,助推向南海“慈善3.0”时代迈进。
6074.16万元
农村“五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765元/人·月;城镇及农村低保临界家庭特殊人员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603元/人·月、455元/人·月;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提高到900元/人·月。全年发放低保金6074.16万元,发放农村五保供养救助金1013.64万元。
22.8万人
全年发放高龄津贴6081.9万元,9.5万老人受惠;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制度(即“银龄安康行动”),实现政府统保全覆盖,参保人数22.8万人。
3314万元
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扩面提标,全年发放补助经费3314万元,发放严重精神病患者监护补贴资金391.81万元,全区将有7245名监护人受惠;发放重度残疾人托养工程资金约1420万元;开展精神病患者住院康复救助,全年投入360万元。
2000多名
南海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枢纽平台,合作高校达9家,有社工学生2000多名,进驻的优质社工服务机构20家;推进考前培训,增加专业人才存量,培训总人次达2521人次;举办2017年度社工员培训认证工作,培训了50名社工员。
93%
全区268个村(社区)共选出自治组织班子成员1154人,自治组织参选率提高到94.6%,超额完成省下达的93%的指标。
90%
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党的组织覆盖率超过90%,并实行社会组织登记与党组织建设五同步,推动党建写入章程。全年举办各类党建活动和政治教育培训22次,参与党员超过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