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库 > 新闻报道

总结先进经验深化基层党建创新

南海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凝聚先进示范点智慧,探索党建融入基层治理有效途径

2016-06-30 16:36:39 来源:珠江时报

  九江镇烟南村在党员家庭挂牌“党员之家”,亮明党员身份做表率;大沥镇凤池社区开设“党员沙龙”;桂城街道在瀚天科技城设置直联点,与园区产业人才无缝沟通;丹灶镇丹灶社区在优秀志愿者中发现、发展优秀党员……

  近年来,按照市委“突出主线,统筹推进,党群共建,重在基层”的部署,南海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龙头,以建设“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线,按照“一联三化”的总体思路,分类打造了2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尝试发挥典型带动效应,全面提升南海基层党建水平。

  为进一步总结这些先进经验,发挥书记带头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新的进步,昨日,南海区专门召集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组办常务副主任到各镇街党建先进示范点进行学习观摩,并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书记走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

  大沥镇凤池社区

  党建+经济建设+社会服务“三轮驱动”助力社区发展

  在大沥镇凤池社区,有一处“和谐五十一工程基地”,其意为像超过51%的股东可以掌握话语权一样,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也要集思广益,根据大多数人的民意来开展。如今,这个借助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搭建的平台,已经将社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覆盖儿童、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龄群体。

  关于这个“五十一”,大沥镇凤池社区党委书记曹应均表示,还有另外一层涵义。

  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来到凤池视察时,问起工作精力的分配,曹应均说用51%精力搞发展,用49%精力搞社会建设。胡春华修正道:“应该倒过来,基础更应该稳固一点,用51%精力搞社会建设,可能以后发展会更好。”

  “这两年我们按照这种思维,以党建引领和谐家园建设。党建、经济建设、社会服务三个轮子推动,但党建是核心。”曹应均表示,发挥引领作用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班子如果能团结起来,就像一把出鞘的宝剑。”为此,凤池结合驻点联系、班子联席会议、党群联席会议等,打造社区党委领导下的治理议事、参事、理事平台,并建立“干部+办事员+社长助理+N个党员志愿者”党建小组工作制。

  在配强班子的基础上,曹应均还不断思考党员究竟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他的结论是党员应当“合理高调,亮出身份”。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凤池社区创建了“党员沙龙”,完善党员规范组织生活和自我提升的综合平台;凤池党员成为第一批穿着党员志愿者服装搞活动的党员;而《凤池报》的创立更是成为了凤池党建的舆论阵地。“亮身份有利于让村民知道党员在干的事,让村民感到凤池的党员就在身边。”

  在夯实党建的前提下,与社会服务一同发展的还有凤池的经济建设。曹应均说,在党委班子的带领下,凤池村民走出了过往只懂租地的认识,推出了“广佛好产品”的品牌策划,为凤池装饰材料市场搭建平台,在前端引入互联网模式,每年举办4次会展嘉年华,扩大了吸引力和影响力。

  “亮旗帜,体现了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亮身份,体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凤池的党建工作,大沥镇党委书记杜伟标表示,凤池这种以党建引领经济、社区共融发展的模式值得推广。

  九江镇烟南村

  党建引领融入正道文化促进村居绿色发展

  走进九江镇烟南村,重新修葺过的“兰桂坊”,挂了一块新牌子“党员干部现场教学点”。“在活化古村时,我们不断挖掘出爱国、正道、家风、助人的文化底蕴,并将其不断传承弘扬。”烟南村党委书记吴兆强介绍,“兰桂坊”是烟南村创建的党建文化教育基地之一。

  烟南村党委发挥核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纽带,通过严管理、做先锋、扬正道、优服务、聚合力,推动烟南的基层善治,是烟南村基层党建的思路和亮点。

  在“兰桂坊”,吴兆强介绍了该村在党建工作上严管理、强自身的具体做法,包括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等。

  “在活化古村过程中,我们发动党员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听意见、搜集板桥等旧物,逐步恢复古村原貌,如今烟南村已申报为中国最美丽村镇。”吴兆强说,他们还修建了烟南历史名人馆,编写《烟桥史话》,以文化教育后人。

  走出“兰桂坊”,沿着烟桥正道漫步,古色古香的村落,营造出浓厚的正道文化氛围。在一间村屋门前,“党员之家”的牌子十分显眼,这是该村开展“党员亮灯”行动的具体体现。

  “让党员主动亮身份,方便群众联系和监督。譬如村委干部何伟彪,在家门口挂牌‘党员之家’,亮明党员身份后,经常有群众直接找他反映问题。”吴兆强表示,2014年,烟南村还率先试点直联“户联系”,发动167个党员干部全覆盖入户985户群众。

  走出“烟桥正道”,众人来到“国事榕”下,这是烟南村创建的另一个党建文化教育基地。“群众经常在这里聚集,我们就将其打造成正道讲堂,经常在这里宣讲,所以我们的党员教育基础比较好。”吴兆强表示,这里还是户外直联点,“希望让这里成为市的现场教学点,将其打造成基层党建文化教育平台。”

  吴兆强还表示,烟南村通过创新党群日常议事机制、统筹各项资源开展服务、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和基层善治等举措聚合力、促发展。“经过党群合力,进一步夯实了村党委的核心领导地位,譬如集体经济组织换届,从部署到完成仅用了6天,经济社社委成员党员比例高达50%。”

  桂城街道瀚天科技城

  以党建促进企业交流发展

  与其他依托村(居)设立的党组织不同,桂城街道瀚天科技城的党委显现出鲜明的产业性特点。正如瀚天科技城党委党建指导员聂桥锋介绍,这里的党员具有高技术、高学历、高薪酬的“三高”特点。

  针对瀚天科技城的党员结构,聂桥锋说,其党委确立起了围绕“堡垒型+服务型”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主线”,发挥“1+N+X”区域化党建引领作用,在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事业互帮、人力资源互助等方面强化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

  “在一条党建主线的引领下,瀚天科技城党委注重政治引领,同时创新党员管理理念,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创享家、职工家三大平台,实施探索都市型产业精英党员管理新模式。”聂桥锋说,在党委增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两项功能”作用下,瀚天科技城实现了园区党组织、周边党组织以及与区域外政府机关党组织的“三融合”。在多层融合之下,党员民营企业家活跃于党课讲坛上,业务来往的党组织实现了结对共建。

  同时,瀚天科技城党委还在企业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另一方面结合驻点联系制度,解决联系服务园区企业和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园区不同群体的党员,我们通过集中座谈、个别交谈、上门走访、线上谈话等方式深入征求党员群众意见。”聂桥锋说,在发挥“1+N+X”区域化党建引领作用的同时,园区党委注重结合创建党建示范点,探索深化都市型产业精英党员管理新模式,加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促进园区企业抱团发展。

  狮山镇永安社区

  干部联户服务联动党群联手

  “永安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社区,我们一直在探索尝试党建在农村发挥引领作用的有效方式,‘三联三实’党建工作法就是我们探索的结果。”狮山镇永安社区党委书记彭志光介绍,所谓的“三联三实”即“干部联户,立足实时知民情;服务联动,立足实效暖民心;党群联手,立足实情谋发展”。

  在联户环节上,彭志光介绍,社区“两委”、经济社社长、党员骨干组成14人的队伍,通过走访、约访、拜访、信息化微访实现了辖区内全覆盖。“我们深入群众收集问题并实时反馈信息,为社区驻点团队进一步深入群众打下基础。”

  “通过‘四访’掌握社情民意后,我们做到了纵横向协调服务群众。”彭志光举例,借助驻村律师解决某党员离婚子女抚养纠纷,利用驻点联系机制解决分户难问题,皆是掌握民情服务群众的结果。

  在服务出实效的基础上,永安社区实现了党群联手。“永安社区党委注重发挥引领作用,顺利完成股权确权和换届选举等工作。在今年的经济社换届中,代表的党员比例达到了31.1%。”彭志光说,除了村中重大事务顺利开展外,社区的绿化、环境卫生变好了,建成了商业综合体永安广场,推行了居民住院医疗二次报销,种种良性变化,皆是党建引领的成果。

  里水镇金溪社区

  “直联+网格化”双网融合推进党建工作

  位于里水镇北部的金溪社区,社区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其中“两新”党支部5个。

  金溪社区为了解决在党建服务和社区治理过程中遇到“三多三难”(居民多、小区多、密切联系难;商铺多、流动人口多、精细管理难;任务多、人手少、资源统筹难)问题,该社区党委以“直联+网格化”为重要抓手,通过直联制、社会治理网格化、党员分类管理、党员志愿服务等举措,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

  金溪社区党委副书记黄玉霞介绍,该社区依托党建暨驻点联系专题联席会议,突出党的引领,通过工作平台、团队力量、工作内容、民情数据四个一体化,推动双网融合。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依托驻点联系专题联系会议,整合资源解决问题;整合驻点联系、网格员、党员队伍,调动全员参与;驻点清单入网格,增加驻点联系APP模块,协助解决基层问题等。”黄玉霞举例,他们现有固定团队成员11人,网格员22人,可参与驻点联系的党员100人,目前已与全社区7033户联系对象100%建立联系。

  “‘双网融合’有效解决了‘三多三难’问题,特别是为群众提供162项巡查服务事项,解决了一批社区文化建设、旧居民小区停车位缺乏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黄玉霞说。

  丹灶镇丹灶社区

  “1+N+X”区域化党建促共融善治

  丹灶镇丹灶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部,11个党支部,其中,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3个,“两新”党组织8个。目前,社区党委共有党员320名,预备党员3名。

  为解决各党组织服务能力不均衡,资源优化步伐较慢等实际问题,该社区党委积极创新探索,以“共融善治”为目标,以“四优化一整合”工作法构建“1+N+X”区域化党建格局,促进干部、居(村)民融合,优化基层治理。

  其中,“四优化”是指优化议事决策制度,强化组织统筹;优化骨干队伍管理,促进城乡融合;优化党群联系方式,凝聚发展共识;优化志愿服务分类,精准投放服务。“一整合”是指整合共建单位资源,促进社区和谐。

  “在骨干领袖中,潘氏三姐妹等社区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老龄人的志愿服务,并带动身边人加入。同时我们也积极在志愿者队伍中挖掘优秀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譬如何灼彬,他主要做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党员后,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号召力。”丹灶社区党委书记谢掌华介绍。

  在整合资源促和谐上,目前该社区已发展“共建联盟”成员单位18个,完善社会、民间组织8家,联合开展各项文化、体育、宣教等服务活动60多项。

  西樵镇樵华社区

  “人+制度+平台”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位于新旧城区交接位、新楼盘密集,是西樵镇樵华社区的显著特点。“这里人口结构复杂、管治难度大,群众需求多样,倒逼社区党委不断思考适合的基层治理路径。”樵华社区党委书记梁瑞英介绍。

  该社区户籍人口6700人,外来人口28323人,社区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9人。“我们发现‘三个三’比较适合我们社区,也初见成效。”梁瑞英说。

  所谓“三个三”,即激活“三个主体”凝聚社区治理合力、贯彻“三个制度”强化党委统筹力、依托“三个平台”提升党员服务力。其中,“三个主体”包括各党组织、民间组织、社工人才;“三个制度”包括驻点联系制度、兼职委员制度、项目承办制度;“三个平台”是指社区服务中心、互助社、志愿服务站。

  “激活民间组织,能发挥群众情谊优势。”在诠释具体做法时,梁瑞英举了很多案例,“譬如社区的兼职委员制度,社区选任了科明达公司党支部书记为社区党委兼职委员,今年居民党员和企业党员一起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她提出来的。”

  梁瑞英表示,基层治理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地方,让他有合适的事情干,而“三个三”工作法,就是“人+制度+平台”的融合。

作者:程虹 卢浩能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