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环节出现异常,即时申请远程维护”,2017年8月,在佛山举行的第三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珠洽会”)上,来自佛山禅城区南庄镇的一鼎科技展示了其最新研发成果——工业云设备,将数字化生产变成可能,一改以往机械装备“傻大粗”的传统印象。
引导产业高端化,仅仅是南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方面,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南庄镇,系佛山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曾是陶瓷传统工业制造集聚区,近年来,受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影响,传统制造环节持续外迁,遭遇新旧动能转换的巨大挑战。
对此,南庄镇委镇政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厚植创新沃土,一方面多措并举力促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引才平台,加速培育新业态,逐渐走出了一条“新旧动能”共撑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昂首从工业重镇迈向“双创”新城。
新平台
构建孵化平台营造创新生态
去年上半年,南庄镇工业技改投资额达11.28亿元,占全区总量51.98%。
未来的南庄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竞争,成为湾区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就必须继续扎根先进制造业,为优势传统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和平台,用好优势、补齐短板。
不可忽视的是,即便面临生产环节外迁,陶瓷仍然是南庄的优势传统产业,更是南庄的一大支柱产业,而且陶瓷“轮子”转得还相当快,在南庄提出实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驾齐驱“双轮”驱动战略引领下,南庄去年新增300多家企业与陶瓷相关联,既有制造类型,也有围绕陶瓷设计、销售、物流等做上下游配套的科技服务类型。
这些新增的陶瓷服务型企业,很多都是从陶瓷制造产业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裂变”出来的,是在传统陶瓷产业厚实的根基上,促进业内资源整合互融,完善产业链弱侧,形成多元发展业态。
土地面积占禅城半壁的南庄,是佛山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唯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大孵化器培育和建设力度,方能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无形的招商资本,成熟的城市生态,对产业进驻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聚焦南庄,绿岛湖城市生态沃土所产生虹吸效应尤为显著。来自南庄镇工商和税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南庄镇去年新增经济户口中,以绿岛湖片区集聚落户较为明显。
截至去年底,绿岛湖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基地进驻企业达10余家,人力资源产业园进驻企业超过20家,博士双创园区进驻企业项目达16个,金盈绿岛国际中心已签约落户企业约240家,另有意向落户已签署备忘录协议企业达数十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在绿岛湖落户的企业中,不乏行业龙头企业,如金汇智科技服务属于科技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卡姆南控则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巨头等。
“我们园区在册企业80多家,还有百来家非办公的企业,每个月都有企业进出,高峰期有接近三百家企业。”位于绿岛湖的佛山全球电商生态城总经理刘邦景说,“园区内不乏‘草根’和‘精英’,虽然目前还不能奢望他们创新创业有多大,但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将来一定会不断孵化出新产业新业态的‘金凤凰’。”
新活力
经济户口倍增激发创新细胞
在新一轮经济增长面前,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凭借不断改革、企业创新等,南庄全力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市区两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浪潮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活则经济活,企业强则经济强。
去年上半年,禅城区经济指标出炉,南庄镇GDP增速8.5%,高于全区0.3个百分点,而当中新增经济户口数可谓特别抢眼,仅去年第二季度南庄新注册企业数就有500多家。而要从2016年新一届党政班子换届后的6月算起,至2017年上半年,南庄新增经济户口总数超2000家,呈“火箭式”增长。
一系列的数据和现象表明,南庄新旧动能转化正进入新的轨道,渐入佳境。
位处禅西的南庄,坐享“中国建陶第一镇”的美誉,历经数载的深耕细作,传统制造重镇的身影早已渐行渐远,以绿岛湖智荟等为突出代表的绿岛湖片区也已摇身变成广佛都市圈的创新创业热土。统计显示,在南庄新增的2000多个经济户口中,超七成以上企业的注册地为绿岛湖片区。
分析南庄新增经济户口的来源、行业和区域构成可以发现,“企业回家”和“企业家回家”是南庄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的重要动力;行业占比排名前三的依次为:批发零售业新增企业881家,制造业新增企业169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161家。
过去的2017年是南庄打造中国建陶小镇的关键之年,为推动建陶小镇建设,南庄坚持以“三带四片区”规划为引领,全力推动招商项目落地生根,此前引进总投资额达188亿元的科力远CHS项目、南方数据科学研究院、任仕达等共数十个项目都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包括广东航信、卡姆南控等在内的部分项目则早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今天的投入将扩大明天的产出,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后劲。南庄经济户口的倍增,与南庄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密切相关,在“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引领下,南庄从传统的一对一项目招商转变为系统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
去年第一季度,南庄便利用区成立驻深办事处的契机,主动对接深圳项目和技术资源,成功引入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项目。得益于此,南庄去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其中GDP完成64.3亿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28.2%。
借广州、深圳“产业溢出”契机,南庄搭建一条“以深圳为起点,对接北、上、广地区”项目资源的招商通道,并以绿岛湖智造产业区等园区为载体集聚一批与城市发展相融的先进制造项目,实现从土地招商向载体招商、科技招商、资本招商转变在高新区的具体落地。
新人才
打造博士梦工场吸引高端人才
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科技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竞争。
“总投资达2亿元,计划3年内引入100个以上博士团队”,在市区两级政府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支持下,去年11月,南庄主动承接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大手笔集聚高端人才,全速推动创新力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谋而合地践行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
博士团队带动硕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大批入驻,未来南庄将成为佛山博士密度最高的地方,为佛山融入大湾区,打造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曾为全国建筑陶瓷重镇的南庄,面临制造环节迁出后陶瓷产业如何转型以及工业化向城镇化转型后,大量建陶行业从业人员难以实现跨界发展,需要新的人才带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探索发展新路径共两大难题。
佛山市副市长俞进表示,在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中,高层次人才是创新的动能,是推动佛山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也曾表示,南庄发展要突出“高”和“新”,即以国际化视野,集聚高科技人才,培养新领军人物,打造世界标准的产业孵化平台和创新发展基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分工与合作中找准定位。
产业升级能否成功关键还是看人,为此,南庄依托自身优势,抢抓湾区机遇,联动深港资源,以绿岛湖片区为“桥头堡”,依托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吸引高端人才,采取“100+400+N”集聚模式,即拟引进100名海内外知名博士进驻园区开展技术研究与转化工作,400名佛科院在职博士助力发展,N个博士团队开展技术转化工作。
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全面运营后,预期每年将创造2000万元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吸引20个以上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入驻;吸引1亿以上创业风投资金;孵化3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2个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和10个以上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开展20个以上产学研用深度合作项目和50项以上重点领域科研项目;诞生100项以上发明专利、150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50项以上软件著作权专利。
在南庄镇委书记何战看来,位处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的南庄,是佛山“禅西新城”的发展核心。打造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能够切实加强产城人文的深度融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为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创新样本,是南庄镇创新驱动、产城升级的最新成果。
■案例
从“拼资源”到“拼智慧”的南庄样本
研究南庄近年经济建设的主线,“转型升级”首当其冲,短短数年,南庄已经从“拼汗水、拼资源”转向“拼服务、拼智慧”,区域的经济驱动内核已悄然转变,形成了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的南庄样本。
最具代表的便是由东鹏、新明珠等共15家企业于2016年抱团发起成立的佛山众陶联产业互联网平台,截至去年12月份,平台线上成交总额287.5亿元,参与众陶联平台的企业集团563个、供应商达3154家,服务商等累计约1500个,加盟企业产值2215亿,接近中国陶瓷产业45%的份额,平均为陶企降低成本约11.6%。
南庄因建陶而闻名,佛山乃至全国众多陶瓷的总部、品牌集中地、会展研发中心、交易中心都在南庄。从供给到需求,从生产到消费,环境污染、产能过剩、不断外迁、连年遭遇反倾销,在佛山几大支柱产业之中,陶瓷业无疑面临着最大的压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一系列迫切的问题横在这些埋头传统制造业多年的民营企业家面前。这些民营企业家深知,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依靠一两家龙头企业难以完成转型,必须抱团,于是,众陶联应运而生。
众陶联立足于南庄,构建以“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的“B2B+O2O”全球陶瓷产业链平台,为陶瓷企业平均降低成本达到12%,在产业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上颇具成效,为南庄打造建陶小镇添上浓墨的一笔。
通过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设计、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众陶联帮助陶瓷企业不断提升产品价值,从而推动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众陶联完成了陶瓷行业108项物料标准化,36项检测检验标准化,采购商6项付款标准化的建设,实现大单采购、阳光采购、品质采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