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科学、高效的党建工作创新来推动。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开放多元为特征的区域化党建逐步成为重要的党建工作模式。
抓党建是书记的主业,抓好党建是书记的第一职责。在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强化党建工作“主业”意识,成为南海推动党建的首要任务。事实上,南海一直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夯实党在基层的核心领导。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勉励佛山要率先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进程,并希望南海为全省基层治理工作蹚出一条路子,创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鲁毅进一步强调,解决好基层问题,关键要坚持“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条主线,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把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统筹推进,形成大抓基层合力。
在省委和市委的指导下,南海区委立足实际和长远发展,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契合中央和省市精神,又具有南海特色的党建思路和重要举措,通过探索开展“直联制”,把建设“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与探索基层善治结合,构建起“1+N+X”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狮山驻点团队走进村居,听取群众意见。
重构基层治理
以党建为统领推动转型发展
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基层群众的民主观念和要求,以及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和方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诉求也日趋多元化。作为先发地区,南海比国内其他地方更早遇到问题、更早面临挑战,经济社会转型任务十分繁重,这些都对党组织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村居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为此,从2011年初以来,南海区以“政经分离”为突破口的农村综合改革,通过让党组织、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回归本位,村居书记不兼任经联社领导成员,村(居)委会领导成员不与经联社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并明确党组织职责是“三务一监督一调解”(夯实党务、落实政务、创新服务、强化监督、做实人民调解),自治组织职责是推进自治,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是发展集体经济。
由此,也拉开了南海基层治理格局重构的序幕。此后,南海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一方面全面升格村居党组织;另一方面推动在专业市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设立党组织,以社区党建统筹“两新”党建,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延伸党的基层工作抓手。2014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点题”下,南海又以党建为统领,创新基层治理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驻点联系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享受到实惠,也赢得了好口碑。
基层党群建设创新综合体“七一空间”在大沥沥雄社区启用……
梳理南海党建成绩单,一条立足基层、构建“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特色大党建路径日渐显现成效。事实上,自2011年南海启动农村体制综合改革以来,从村(居)党组织升格、“村改居”、集体经济组织建党支部,到推行入党积极分子阳光化选拔、推广党员志愿服务、打造“七一空间”服务平台,再到全面推行驻点联系制度,推出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中心和创新基地……南海党组织一步步深入基层“神经末梢”,党建工作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今年以来,南海各镇街积极探索以驻点联系为战略抓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户联系”制度、“有为党校”书记项目建设、党员积分制、“直联+网格化”等,在服务群众、加强基层党建等方面成效显著。随着南海驻点联系战略不断推向深入,在统筹推进基层党建、促进基层善治方面,通过“直联+网格化+大数据”,初步走出一条有南海特色的道路。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起2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和谐发展、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支持。这是南海构建“1+N+X”区域化党建格局、打造“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根本目的。
区域化党建
统筹资源形成党群共建新格局
位于里水的河村社区聚集了不少企业,以往每到年底,社区党委书记黄伟洪都要为数百万元的工资纠纷忙得晕头转向。自从强化“1+N+X”区域化党建后,社区—镇—区之间的资源调配和部门合作大幅提升,处理类似纠纷变得轻松有序。
“区域化党建是驻点联系团队服务基层的重要抓手之一。”里水镇党委委员刘伟民说,在河村的“1+N+X”中,1是社区党委,N是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资源,X是辖区外社会管理资源,三者一起组成实施层;驻点联系团队作为引领层,不断加强对社区党委的引导,强化党组织建设和综合转型。同时,对辖区内党组织资源和辖区外社会管理资源加强联系和协调,促进三者之间的联合协作。
如此一来,社区党委与辖区内外资源的联系加强,不仅方便了资源的灵活调配,同时也增强了其基层领导核心的地位,从而促进基层发展目标的实现。以深化驻点联系工作为战略抓手,南海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打造“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驻点联系、区域化党建的平台上整合多方资源,去推动基层党建、实现基层善治。
那么如何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优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南海的做法是以优化驻点联系和“1+N+X”区域化党建的理念、资源和功能对接为重点,推动构建“1+N+X区域化”党建格局,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以里水河村社区为例,该社区以党建工作统领社区发展全局,形成了以大党委为核心、参与主体多元化、公共服务多样化、共驻共建共享的“1+N+X”区域化党建模式。
类似河村社区,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盘活各种资源,逐步实现党建工作格局从单线推动向合力推进,这正是南海正在构建的“1+N+X”区域化党建格局。早在去年3月,南海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及10个配套文件,形成“大直联”推动“大党建”的工作格局。
此后,为促进构建区域化党建,南海还健全完善了区镇两级基层治理工作领导架构,探索“直联+网格化+大数据”的基层治理路径,以驻点联系为引领、社会治理网格化为重要手段、大数据为有力支撑,着力构建党领导下的基层善治格局,提升治理和服务能力。
在推进基层党建中,南海还明确将区域化党建作为驻点联系制度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原有升格党委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村居党组织的核心带动作用,理顺经济社党支部运作,加快“两新”党组织属地化,特别是充分运用好党建暨驻点联系专题联席会议,推动各类党建资源及服务资源下沉村居,形成大抓基层、服务群众合力,使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有效整顿。
接下来南海还将坚持围绕建设“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这条主线,继续构建驻点联系引领的“1+N+X”区域化党建格局,进一步完善不同区域条件下各类龙头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机制,使自下而上的群众需求与自上而下的服务资源有效对接,形成党群共建的生动格局。
探索善治新路
创新党建促基层治理再上台阶
桂城把抓驻点联系和党员志愿服务等工作结合,效果明显,以服务赢取民心;狮山结合“园镇融合”的特点,抓实了区域化党建工作;里水探索“直联+网格化”双网融合的试点任务,为全区构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这是当前南海各个镇街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各种新思路和新做法。琳琅满目的党建创新项目,层出不穷的党建创新理念,让“执政为民”“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执政理念在南海有了更生动的体现。
事实上,这样的党建创新项目,在南海已属常见。南海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和党员的首创精神,打造了一批覆盖多、领域广、“接地气”的党建品牌项目。不仅如此,南海各镇街还大力健全党员志愿服务机制,从组织架构、人员配备、服务要求、奖惩考核等各个方面对党员志愿服务作出要求,完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
据统计,目前南海已有3万多名党员志愿者,100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在南海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党员志愿服务,只是近年来南海在加强基层党建创新方面的举措之一。翻开南海在党建方面的大事记,从入党积极分子阳光化选拔,到大学生村官战略,到优化经济社党组织,再到“两新”组织党组织属地化管理和驻点联系制度,一条立足基层、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强化“三务一监督一调解”的特色大党建路径在南海越来越明朗。
以狮山为例,2014年以来,狮山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驻点联系为契机,在以往实施“挂实钩、促实效”的挂钩联系村(居)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全新推出“书记项目”,大力推动园区区域化党建,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工、青、妇组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在桂城,为推动党员服务群众,不仅建设了党员志愿服务中心,还先后打造了党员接待日平台、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党员(代表)工作室平台、社区实践平台等四个平台。
大沥则全面深化大学生村官战略,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发展促进会分会,实施“一村官一项目”评比,激发主观能动性;同时积极疏通大学生村官出路,拓宽其成长路径,先后有3人考录公务员,60多人进入“两委”干部队伍。此外,该镇通过实施“关口把控+全面轮训+分类管理+积分考核”的链条式机制,全面落实党员精细化管理,构建齐抓共管责任体系。
种种创新举措,让南海建立起了一套群众需要的、与群众鱼水相融的基层党群关系,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得以更加紧密。通过党建来引领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将党建工作从区委延伸到每一个基层组织,南海走出了一条扎实的路径。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指出,抓党建是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书记的主业,在成绩面前,各级要认真总结先进经验,加强党建统筹引领,全面开拓南海党建发展新格局,筑牢南海党建战斗堡垒,促进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1+N+X”指什么?
“1”是在这个区域中的龙头党组织;“N”是区域内的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X”是区域外各类党建和服务资源,包括群团、企事业等各种力量。三者通过建立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将各类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探路基层治理。
如何深入推进“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1强化驻点联系战略统领
2深化“1+N+X”区域化党建格局
3推进“直联+网格化+大数据”基层治理路径
4系统化提升党员干部能力水平
5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
6推动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