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新时代,她们更不负芳华,奋进在追梦的路上,不仅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工作中成为行家里手,同时还担负着家庭贤妻良母的重任。
在这个专属于女性的节日,记者采访了禅城的部分职业女性代表,她们中有女法官、女企业家、女教师、女医生,了解她们在工作生活当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展禅城新时代巾帼风采。
执行女法官李丹丹
将柔情融于执行
3月4日,李丹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讲述的是其刚刚办结的一宗执行案件,短短200个字中却透出了些许女性的柔情。
原来,一名被执行人因生意不好无力还钱,年前收到传票后主动来到法院协商,李丹丹要求其将名下唯一的一辆车拍卖。被执行人表示年关需要用车,且不想让父母得知其窘状,徒增烦恼,希望年后交车。年后,被执行人筹钱失败按约定主动将车交到法院,还将车子洗干净了。
这是李丹丹到禅城法院执行局1周年之际,办理的其中一宗执行案件。2018年3月,已经在审判岗位工作了5年的李丹丹,调至了执行岗位。“审判时将学到的法律知识与经验运用到案件审理当中,而执行需要主动出击,这其实和我的性格反差比较大。”谈到审判岗位与执行岗位的差别时,李丹丹如是说。
在禅城法院执行局的20名执行法官中,包括李丹丹在内只有5名是女性。80后的李丹丹是重庆人,与大多数女人一样爱美、爱穿高跟鞋,但为了办理执行案件,有时她也顾不得形象了。有一次,李丹丹与同事在广州办理异地执行时,一名“老赖”为了逃避执行,突然钻入村道逃跑,她情急之下,顾不上穿着高跟鞋追了上去。不过,由于“老赖”熟知当地地形,最终还是被他侥幸逃脱。
“我很喜欢法官这份工作,在纷繁复杂的纠纷中尤其可见人性的多变和复杂,有时利用这份多变处理案件,有时又可以透过案件来感悟人生的道理。”在李丹丹看来,执行工作更多的是靠扎实的证据材料,掌握清楚案件的一些细节,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同时,对当事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从对方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一起“父与子”的债务纠纷中,李丹丹的“柔情”赢得了当事人的认同。
案件要从10年前说起。2009年,冯某的大儿子欠人20万元无力偿还,被当事人张某诉诸法院。心急如焚的冯某找到张某,表示愿意为儿子担保,但他之后也未能履行担保责任,还被张某告上法庭,冯某名下的村屋被查封,但案件一直没有执结。到了2018年,张某申请恢复执行,案件分配到了李丹丹手里,李丹丹经过查询后,发现冯某名下的村屋竟然转移到了其小儿子名下。
“这个案件因爱而生,自然能因爱而解。”李丹丹说,受到领导的启发,她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传唤了冯某的小儿子告知他,于法,他帮助父亲转移财产涉嫌拒绝执行罪;于情,父亲为他们遮风挡雨,到了古稀之年还有可能入狱,儿子怎能忍心。冯某小儿子被打动了,三天后带着冯某来到法院,与张某达成了和解协议并按约定还款,一件十年旧案因“爱”圆满执结。
没有男执行法官的体魄与体力,李丹丹却有着自己作为女性的“聪慧”,和那些如同狡兔一般的“老赖”周旋。
2013年,梁某以支付经济补偿和医疗费为条件,向妻子莫某提出离婚,因为患类风湿疾病急需用钱,莫某答应离婚。没想到离婚后,梁某没有兑现承诺。法院在2016年判决梁某支付经济补偿及医疗费34000元,由于梁某未履行债务,案件进行执行程序,但梁某始终不肯露面。
李丹丹几次上门,但梁某却一次也没出现过。通过和邻居的聊天,她得知梁某主要从事空调安装工作,经常到客户家中安装空调。于是,李丹丹计上心头,让书记员假扮客户拨通了梁某电话,要梁某上门安装空调,梁某在次日果然“中计”。鉴于梁某有履行能力又长期逃避执行,法院作出了对梁某司法拘留十五日的决定。五天后,梁某的妹夫来到法院替梁某代偿了经济补偿和医疗费本息38000元。
女医生王丽萍
病人康复是最大的幸福
昨日下午,春雨润地,路上行人很少,但市二医院的内科门诊有不少的病人排队候诊。而在消化内科诊室里,王丽萍正在给病人会诊:“怎么了,有什么症状?”随后,王丽萍根据丰富的经验,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断,很快就完成会诊。
日常生活中,王丽萍扮演着两个角色,她是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拥有美满家庭的普通妇女。“只要觉得能给病人解决问题了,病人满意了,我觉得最大的幸福。还有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王丽萍说。
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的王丽萍,在1986年参加高考后,以理想的成绩被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录取了,六年本科毕业后任职于韶关粤北人民医院,2006年随丈夫来到佛山。既是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同时也是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分会常委。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及内镜下诊治27年的王丽萍,主持抢救了大量消化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在她就诊下,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
现在,身为主任医师的王丽萍,工作量和强度都明显增加了。曾试过连续48小时待在医院抢救肝癌病人。其中,去年11月的一个晚上,连续两例消化大出血抢救。当时,王丽萍正在医院附近参加活动,接到紧急通知的她拔腿就往医院跑。在听完患者病史后,经验丰富的她判断,“患有乙肝、肝硬化,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大。”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在ICU给患者做了急诊胃镜检查,发现果然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经王丽萍和抢救团队的操作治疗,患者停止出血,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当她以为可以暂时休息一下时,急会诊通知再次到来。对于这种忙碌的状态,王丽萍习以为常。当看着生命体征再次恢复正常的病人时,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勤恳好学、心系病人,是王丽萍在工作上取得好成就的密钥。“我还是要不断学习,每年我会开展一些技术教育项目,另外也会去省内外学习,通过学习去了解一些前沿的知识,新技术新项目也要去学习实施。”王丽萍说。
“去年,我向医院提出了加入建设‘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的申请,医院已经批了,我在准备实施。”王丽萍希望借助该平台,提高医院早癌预防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实现“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名患者,幸福一个家庭”的美好愿望。
家人是她坚强的后盾,如今王丽萍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鼓励支持。回想起27年的职业生涯,王丽萍都被工作占据着大量的时间。尽管工作忙,但她也会抽出时间陪家人,做家务,扮演好在家庭中重要角色。“我的丈夫和孩子都很支持我的工作,特别是我的孩子,她从小就很懂事,知道我工作忙,从不抱怨我陪她的时间少。”王丽萍说。
女企业家顾小辉
每天工作16小时事业家庭两不误
“现在这么多‘低头族’,玩着手机乘坐电梯是比较危险的,所以我们设计安装了这样的红绿灯带,在电梯层门与轿厢门之间闪烁提醒,减少事故的发生。”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佛山公司总经理顾小辉介绍的,正是该公司的一项专利产品。
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安装维保等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中外合资电梯制造企业,已获得专利超两百项,各项科技成果奖项也近百项。公司发展到现在具有相当规模,已是顾小辉创业的第十个年头。
2003年,顾小辉大学毕业后来到佛山谋求发展,先后做过仓库管理员、文员。渐渐地,她产生了创业的念头,2009年,她凭借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与合伙人一起创办了这间公司。
“当我觉得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后,就很想尝试一下开创自己的天地,并且还会有创造就业机会、回馈社会的使命感,而且当自己身边的人和自己一同进步、一同发展的时候还会有荣誉感。”
创业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顾小辉坦言,公司创立后,熬了一年半载才走上正轨,“对于公司来说,人才是重中之重,但我们当时是新公司,连个样板梯都没有,我们如何招揽人才、运用人才、留住人才?当时连销售人员也没有,我们也亲自去卖电梯,让客户也更信赖我们。经过各种努力,足足花了一年才建立起了公司的架构,逐渐发展起来。”
回望自己的创业历程,顾小辉说,做一行爱一行,不论什么学历或专业,也要从基层工作做起,实践经验大于学历。
今年,公司将把研发重点放在电梯维保方面,“一部电梯卖出去后最少可以使用十五年,所以我们要引进后续维保方面的人才,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软件。例如,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进行管理,利用现行网络将线上和线下结合,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我们的物联网系统线上就能监测到,尽可能做好维保服务,让顾客用得放心。”
另外,旧楼加装电梯也是公司今年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旧楼加装电梯是很繁琐的,我们会专门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协调业主,推动加装电梯能顺利进行。”作为一名禅城区人大代表,顾小辉从2017年已开始提出相关建议,并持续关注。
顾小辉工作非常忙碌,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常常晚上10点才下班回家。她表示,要平衡好家庭和事业,首先要得到家人的支持,“父母和姐妹帮忙带孩子,操心家里事务,伴侣也理解和支持我,我在工作之余,珍惜和配偶孩子每一刻相处的时间,在家时积极分担家务。”
她介绍,她会把生活和工作放在一起去计划,每次公司组织的活动尽量带上家人一起参与,在提高员工凝聚力的同时又陪伴了家人孩子,工作和家庭两不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她也必然要放下工作,专心陪伴孩子和家人。
谈及“三.八”妇女节,顾小辉幸福地说,“我老公是很重仪式感的人,每年过节他都要给我送礼物,我很期待今年的礼物。而且公司每年也会给女员工送礼物,去年送了护肤品,还去了盈香生态园游玩,今年计划去国艺影视城。”
女教师彭嘉玲
用“爱的规律”剪出一片天地
“你们来看看,小余同学剪出来的图案像什么?”下午4点过后,彭嘉玲又忙起来了,学生围在她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发表意见。“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一堂剪纸课”,如今佛山传统文化的剪纸工艺,成了佛山市实验学校的一大特色课。
佛山剪纸是广东传统岭南文化的一块瑰宝,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而从2003年佛山市实验学校创办之初,彭嘉玲就将剪纸文化带进课堂,让剪纸走近孩子,让剪纸技艺得到更好的承传。如今,16年过去了,彭老师倡导的剪纸课,已成为佛山市实验学校独特特色课程和一张亮丽的名片。
在很多人眼里,剪纸技艺既枯燥又无趣,学起来难度大,还面临失传的风险。“这是大家对剪纸技艺的误解。”彭嘉玲说,孩子们的领悟能力都很强,从一二年级开始,学校就开始注重孩子们的创造力,引入剪纸课,这也是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去年,由彭嘉玲带教的梁馨乐、梁馨月两姐妹创作的剪纸作品《大合奏》,参加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工艺比赛,从上千件作品中突围而出,一举夺得大赛一等奖,这让更多人关注佛山剪纸技艺的传承,也让人对国家非遗在小学里得到传承和发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很喜欢剪纸,觉得很有趣。”六年级的梁馨乐从进入学校便开始接触学习剪纸,现在只要给她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剪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如何提高孩子对剪纸的学习积极性?彭嘉玲认为,孩子们从小在脑海里有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意,我们不能压抑他们的这些想象力,而是要谆谆诱导,“剪纸入门关键是掌握好方法,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就可以剪出变幻无穷的图案,这就是剪纸的魅力所在。”
“作为小学阶段的入门级,剪纸课堂难度不能太大,剪纸的内容可以很丰富,比如课堂学习内容,还有花鸟虫鱼等素材,这些孩子们更感兴趣。”彭嘉玲说,只要“你喜欢孩子,孩子就会喜欢你”。掌握了“爱的规律”,她根据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特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挖掘学习潜力。
去年10月禅城启动“特支计划”,彭嘉玲被学校推荐为“三名”工程的教学名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示范一片,引领一方”的重要作用。
正是这份“爱”的力量,支撑着彭嘉玲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并且还将继续延伸下去。当人们纷纷感叹不容易时,她却感到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不容易,每天能和一群学生快乐相伴,共同成长,这本来就是缘分。我并不期望每个孩子都成为精英,只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到最好,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生活,能够克服困难,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