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南海,热火朝天。这里,大沥镇湖马工业区在建设、广东金融高新区正强势崛起、佛山西站建设已掀起高潮……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正向外界展示着南海“奋进”的跨越姿态。
这跨越的背后,正是因为南海这几年来,通过轮训党员干部、培养“有为书记”、倡导“为官有为”等措施,打造了一支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活跃在每一个角落,让南海处处呈现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姿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激活力
“为官有为”激发党员干部主动作为
今年第一季度,尽管面临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南海仍能迎难而上,引进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00个,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86亿元,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如此喜人的成绩离不开一支活力充沛、进取敢为的干部队伍。要让这种工作活力恒常“保鲜”,让干部在依法依规的环境中干事创业,则离不开一套常态化的制度设计。干部队伍是实现新一轮改革发展目标的关键,如何让干部改革创业的“胆子更大,步子更稳”,怎样做到“鼓励大胆探索者,宽容改革失误者,鞭策改革滞后者”?
早在去年南海就率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动力加快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8份配套文件,涵盖激励、关爱、防控三大方面,通过整治“为官不为”,倡导“为官有为”,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与创造力,机制既“治庸”又“容误”,力求推动干部成为南海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在激励机制当中,一种改革攻坚、勇挑重担的用人导向树立起来。2015年,南海提拔在基层一线、中心工作、重点项目等急难险重岗位干部86名,占提拔总数64%,这让来自基层一线的治理经验随着一线干部的提拔获得向上流动。另一方面,流动带来新成长。“薪火计划”的启动,让29名优秀年轻干部高挂镇街党委委员或区直部门副职;“易成长”计划的实施,让业务骨干有了更大的锻炼平台。
“之前在机关单位是以行业监管者的思维开展工作,但未从被监管者角度出发,因此思维被禁锢了。”参加了干部队伍“易成长”计划,从南海区卫计局副局长挂职到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分院院长的张庆文直言,在新的平台上对工作有了更多的反思。
工作岗位的变换所带来的角色变换,让张庆文对医务管理的上下游有了更全面、更直接的了解。张庆文说,在区卫计局工作更注重医院的业务管理、医疗的规范运营、医疗的质量与安全,但少注重医院的经济方面。如今在医院院长的位置工作数月后,张庆文坦言自己更接地气了,医疗政策的推进也更顺利。“这种交流能够促进换位思考,对医疗行业有很大好处。”
在激励干部向前迈进的同时,也需要一股用以鞭策的外部力量,以及一张起警醒和保护作用的“安全网”。整治“为官不为”,深化改革重大事项评核机制,正是南海动力机制当中的保障性举措。对于干部出现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缺乏担当等问题,在履职过程中出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南海建立事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而对于已经出现的不作为现象,则予以严肃整治。2015年,共计约谈干部24人次,发出“三书”(《函询通知书》《提醒通知书》《诫勉通知书》)22份,处理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的基层干部38人。
整治不作为、履职容误皆是对个体的鞭策,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项评核机制则从整体上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评核机制的推出,实质上是党政机关对否决事项自觉、自主的复议,一方面将有顾虑、有困难而想干不敢干、干不了的重大事项,及时上传到决策层研究、决策;另一方面,又化解了改革者的责任压力,以实际行动将区委的关心、理解、鼓励、支持直接传递到改革者。
“上面决策下得去,下面的问题上得来”,重大事项评核机制使以制度、权责不清晰等为借口的“为官不为”获得了预防和整治,从而促进干部更主动作为、更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新探索
驻点联系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在新常态下,党员干部要把为民服务作为亘古不变的执政行政理念,不能因为经济呈现的“新”而忘记或者忽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急”和“专”,经济社会的一切发展成果均是为了改善民生,“民为邦本”的理念不能在追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中而“掉队”。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在南海,有176名镇街领导干部带领驻点团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基层改革的主战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在驻点联系中,他们将责任稳稳扛在肩上,面对基层矛盾勇于担责、主动服务。
“我总以为群众对干部的印象都不好,下了基层才知道,那是接触少了。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敢于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多和群众联系,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狮山镇党委委员、罗村社会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岑灼雄感慨,以前他辛苦干了很多事,但是离群众太远,没有抓住工作的牛鼻子,是驻点联系给了他融入群众的机会,让干部能取信于民。
“驻点联系为基层年轻的干部队伍提供了一个提高素质的好机会、好平台。经过这一年的驻点联系,我们的驻点团队与群众的感情更深了,大家现在可以说是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丹灶镇党委书记林健也深有感触。
的确,不少南海的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上是一把好手,但做基层工作,却是一个新课题。肩负着引领村居综合转型重任的党员干部,没有能力是不行的,尤其需要通过深入基层,开展驻点联系,凝聚合力,优化协同共治格局。
基层干部通过每周二下午到社区“上班”,他们学会直面各类民生问题,听取到更真实的声音,不仅为日后的决策提供更多民生依据,同时也为干部队伍提供了一个熟悉农村工作的提升平台。
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干部,在驻点联系工作中进步非常大,积累了处理农村工作的经验,也提高了解决农村基层问题的能力。林健说,正是通过驻点联系,不仅解决了大量的村居纠纷、历史问题,推动了基层的转型发展,更锻炼了一批干部。
在驻点联系深入推进过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南海也不断安排镇(街道)干部,分别从
镇(街道)、村(社区)的层面分享了他们开展驻点联系的做法和体会,启发大家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技巧。与此同时,南海区委组织部还开展了系统化、常态化的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干部思维眼界和执行水平,全面增强驻点团队统筹资源、推进融合的能力。
例如,南海区城乡统筹办公室,作为全区农村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工作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以及基层利益纠纷,错综复杂。如何让新来的干部们提升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该部门实施了新人导师制。以驻点联系工作培养和锻炼干部。新人蒋雄师转到这个部门时,他的导师——南海区城乡统筹办公室城乡政策研究与培训科副科长张卫强传授他农村工作的知识和方法,让他参与单位内部的业务研讨,带他走村串巷,甚至教他要用什么话和村民沟通。这让蒋雄师迅速融入南海基层。如今,他已经开始独立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
得益于驻点联系的深入开展,南海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南海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提能力
轮训基层干部培养“有为书记”
事实上,在长期领跑全国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南海党员干部一直凭着不服输的个性,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在发展中跑出一条自己的路。在2015年年度中小城市发展报告中,南海取得位居全国百强区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
党员干部采取分层分级分类培训方式;实施“两委”干部学历提升计划;重视后备干部和党员骨干“双足”支撑……五年来,南海鼓励镇(街道)采取适合自身实际的村(社区)后备人才措施,如狮山镇应大学生村(居)官政策调整,率先设立青年后备人才库;大沥镇率先探索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形成对党员队伍的链条式激发,全方位重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形象。
新常态下,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基层、打基础部署要落到实处,关键要看村居书记、主任的能力和水平。今年3月,南海又启动大范围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参训人员包括南海区各村(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服务中心领导成员,共1400多人。这是区委、区政府在对当前形势和自身需求的综合判断后作出的重要举措。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海建设的重点在基层,空间也在基层,村居书记、主任作为基层“领头雁”,是南海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水平如何,关系到南海建设的全局。
因此,南海把2016年定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提升年,实施基层干部全员轮训,重点打造“有为书记”工程,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大局观念和能力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抓党建、促发展的任务,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示范引领和经验指导作用,促进领导干部以讲促学、学用相长,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3月23日,听完第一期“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全面加快村居综合转型升级”主题党课后,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这堂课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贴合基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接下来的培训学习中将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虚心请教、交流讨论,着力提升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起夯实基层的重任。”
面对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的经济新常态,南海还得积极寻求雄起之路,这意味着有全新的机遇,更需要激发党员干部“为官有为”。
那么该如何“为官有为”?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不断开拓思维、创新方法、提升能力,而不是空有激情、勇气和抱负,如此才能作出更好的事业。
同理,在经济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下,南海要实现民富区强的南海梦,就需要南海的党员干部们,尤其是担当重任的各镇街书记,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信仰坚定、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如此一来,梦想或可照进现实,跑在前面的对手,追起来也并不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