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和母亲通电话,聊得甚欢,突然母亲那边传来“哎呀”一声,接着像是断了信号,我连续喂了几句,都没有听到回应。一颗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母亲一人住在乡下,不会出什么事吧?
母亲回话,说刚才停电了,空调制冷戛然而止,母亲只好借手电筒的光影来找蒲扇。母亲怕热,夏天经常长痱子。尤其是今年的夏热得有点异常,幸好家里安装了空调,减少了孩子们的顾虑。
放下电话后,我一直在想像母亲手摇蒲扇的摸样,很熟悉也很遥远。作为长在物质匮乏年代的我,蒲扇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可以说有难以忘却的情怀。现如今,恐怕只有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才有这个老古董了。
是啊,以前的夏天是怎么过来的?我想,这要归功于蒲扇。没有风扇空调的日子,蒲扇成了我们家的纳凉工具。别小看它其貌不扬,仅仅是由蒲葵叶和一支竹柄组成,长得又粗又糙、但朴实轻巧,轻轻一摇,便可扇出凉爽的风。每到夏天,成了大家爱不释手的“宠物”。记得当时家里每年都会添置几把蒲扇,每次买回家后,母亲必定要在扇的边缘用小碎花布一针一线缝好,再用小红绳一圈一线地缠绕于柄上,她说有这些保护层,可以延长蒲扇的使用寿命。如今想来,真是服了母亲的用心良苦,那是她勤俭节约的持家心。
炎炎夏日,大家从户外归来,首当其时就是迫不及待地找蒲扇,摇摇扇扇,送出一阵阵舒爽的自然风,汗水立马收敛了不少,清凉了许多。
记忆深处有关蒲扇的故事很多,那时的盛夏,尽管夜深人静,然而,好不容易积攒的睡意却被闷热骚扰得一干二净,虽然身旁有触手可及的蒲扇,可是,一张古旧老式的四面围栏床上紧挨着几个小屁孩,蒲扇的风速风力终究还是输给了狭窄拥挤的空间,床热如火炕,如躺在滚烫的沙漠。左手右手不停地交替着,这边摇摇,那边扇扇,到头来不知是手酸还是眼困,整个晚上就在迷迷糊糊中度过。每每这个时候,心中充满着强烈的念想,多么渴望有一种魔法,有一种工具,可以给盛夏带来舒适的清凉。
那年,我小学毕业了。母亲对我们兄妹说:“孩子们都上中学了,功课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紧张,家里早就想买一台自动送风的电风扇,让你们兄妹可以在夏日里不用一手摇扇一手做作业,这样可以为你们节省不少学习时间”。
有欲望,就有动力。全家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暑期工,有的到工厂做零工、有的领回工艺品在家加工、有的到电影院或者公园卖冰棍,我们把各项劳动所得和平时卖废旧物品等的收入凑合一起,终于买回了第一台风扇,一台塑壳的直径如饭盆大小的台式电风扇。美其名曰,我们管它叫做“迷你风扇”。
自从有了自然轻柔的电风,蚊子好像也被驱逐出境,嗡嗡的噪音消失了,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宁静和舒适,随着睡眠质量的提高,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就这样,这台风扇默默地陪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直至前几年老化退役,谁都舍不得扔掉,它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珍藏着太多光阴的故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创新。追随着时代的节奏,我们都长大了。兄妹相继大学毕业,逐个走上工作岗位。从此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家里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单添置了几台电风扇,还购置了收录机、电饭锅等电器产品,告别了一台风扇从饭厅搬到客厅,或者从客厅搬到卧室的周转现象。
中国有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踏着改革的步伐,如今我们已人到中年。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衣食住行今非昔比。记得当我哥给父母装上空调时,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从旧时光里走来,见证了太多的事事变迁。
前年冬,侄女给家里添了一个可爱的宝宝,母亲荣升为婆太了。侄女坐月子的时候,正好赶上罕见的寒流天气,母亲焦虑万分,担心宝宝和侄女受凉。那天,母亲一早在房间里含饴弄孙,突然感觉不知哪儿吹来阵阵暖风,母亲有点吃惊,东瞧西望,不知何故?我们噗嗤一笑,老人家还不知道空调有冷暖两用功能呢。
真相大白,母亲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哑然失笑,连连赞叹高科技产品的超级神奇。她说:改革开放就是好!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正在一步一步实现。母亲一番肺腑之言也让我感慨万千:作为与改革开放一同成长的我们,有目共睹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作者单位:梅州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