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20年的所有人:
电影院、跨省游等已按指引恢复,高考后又一批中考生将踏入考场……广州首现确诊病例至今已有半年,生活逐渐回归到熟悉的轨迹。一张车票、一块块标语牌、一封封请战书……这半年来的记“疫”,都写在一张张纸上,它们承载了最不平凡的故事。最难的我们都经历了,接下来只会越来越好。
一纸逆行信半年战“疫”史
翻开日历,7月21日,似乎是平常的一天。可是,对广州来说,今年的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半年前的今天,广州市发现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羊城抗疫阻击战从此打响。半年战“疫”,无数的平凡英雄,带给我们最深的感动;不尽的感人事迹,让人刻骨铭心。
2020年的记“疫”,都承载在一张张纸上。抬头可见的标语牌、毫不起眼的车票、留言的便签……纸,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你时常会忽视它的存在,可是,就是这些最平凡普通的纸,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却写就最不平凡、最震撼人心的故事。
纸,看似轻薄,却凝集着最深沉最厚重的记忆。2019年12月30日晚,一张薄薄的纸片——《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谁也没有想到这份落款为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的红头文件会对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张纸引发“蝴蝶效应”,一场全民战“疫”自此打响。从武汉到广州、从广州到荆州,精英尽出救治病患,全员动员筑牢防线。我们在家中度过了有史以来最长最难忘的春节假期,雷神山、火神山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这个冬春之交,注定成为最深沉厚重的全民记忆。
纸,看似脆弱,却承载着最坚强最无畏的灵魂。不久前,一张动车票引发全民关注。它的出发时间为1月18日,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广州南站、武汉站。它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紧要关头,连夜奔赴武汉“前线”的车票。这张车票虽然脆弱,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不畏难险的勇毅,什么是挺身而出的担当。疫情中,这样的勇敢无畏我们见得太多了。除了车票,还有一份份印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封封“逆行”战士写给家人的信,每一张薄脆的纸片,都承载着最坚强无畏的灵魂。他们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面对生命,他们毫不犹豫选择勇往直前,成为我们战胜疫情最强有力的武器。
纸,看似平凡,却凝结着最杰出的智慧和最艰辛的付出。新冠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对付的病毒之一”,不仅传染性强,还有无症状新感染者,而人类对其发病机制还并未完全了解。战胜疫情,抢救生命,需要科研人员日夜兼程与病毒赛跑。肺炎1号药方、2号药方迅速投入使用,疫苗第一时间进入研发阶段,检测试剂盒加大生产研发,临床中,那一张张药单、疫苗单、检测单,背后凝结着一线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最艰辛的付出。我们忘不了,疫情暴发后,李兰娟院士在一线奔波,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就是年夜饭;我们忘不了,陈薇院士带领团队奔赴武汉开展应急科研攻关,推进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一场疫情,让张伯礼、张文宏、王辰等科学家走进了人民心里,成为新时代的偶像。
纸短情长,传递着人间温情与大爱。“与武汉人民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向湖北捐赠香蕉22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些来自各地的贴在救援物资上的暖心标语,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危难之时互助互爱的温暖。而当医疗队撤离之时,道路两旁人们自发前来送别,哪怕只是手写的“谢谢”两个字的纸牌,也寄托着浓得化不开的生死情谊。医疗队的每个人在返程航班上收到了特殊的登记牌,“航班:胜利号;登机口:凯旋门;始发站:武汉;目的地:美丽故乡;日期:抗疫胜利日。”方寸之间,极简之处,尽显真情。
一诺千金,力透纸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写就,“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白纸黑字,力透纸背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齐短板,守护人民健康,正在成为政府从上到下的共识和行动。
半年同心战“疫”,如今整装重启。虽然全球疫情还在持续,但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学生重返校园,广州又恢复了烟火气,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回归正常。新的生活,正如一幅卷轴徐徐展开。那一片片纸承载着的难以忘却的记“疫”,那附着在纸上的不屈精神和坚定力量,正成为一束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对未来更加笃定,更加充满信心。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
版面设计 郑金城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