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020多方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论坛暨传染病诊疗一体化公益行动”在穗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祝贺视频中指出,中国能够有效控制新冠疫情蔓延,关键在社区就做到早期防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在社区防控传染病渐成世界共识并获得推广,公益行动在肝炎等传染病上进一步拓展新冠肺炎防治的成功经验。
该公益行动预计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提供近200万份丙肝抗体筛查检测,为10万乙肝患者提供免费的HBV DNA高敏检测,将病毒性肝炎的诊疗一体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地区。
“对所有传染病,都应该早发现早诊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热烈祝贺公益行动正式启动,他指出,肝炎、艾滋病、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当前危害广大群众的一个主要疾病,对当前的社会稳定、经济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
钟南山以当前的新冠疫情举例说,全世界大约有1500万的人确诊得病,超过60万的病人死亡,对整个社会影响非常大。又如肝炎,我国仍然有7600万乙肝患者、760万丙肝患者,每年有120万新发的肝炎患者,同时有43万人由乙肝发展为肝癌,大家都知道愈后非常不好。
“任何一种传染病,一旦发展起来,到了中期、后期,治疗总体是相当困难的。”他说,新冠肺炎的应对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对新冠病人早隔离,早治疗,“对所有的传染病,都应该是这样”。
中国能够有效地把新冠肺炎的蔓延控制,是世界上少数(有效快速控制疫情)的国家之一,钟南山认为,关键除了公共卫生体系完善以外,还在于疫情之初我们就做到在社区水平的早期防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在社区防控的这种措施以及经验,逐渐成为全世界防控传染病的一个共识,并且开始推广”,他表示欣喜地看到这一点。
7月28日就是世界肝炎日,钟南山认为,重视公益性、重视全员动员、重视早诊早治早隔离,这些新冠肺炎防治的成功经验,值得拓展到肝炎、艾滋病等疾病上。
每年新发120万人感染病毒性肝炎
确实,除新冠肺炎外,不少传染病仍是当前不可忽视的重大健康威胁。比如病毒性肝炎,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我国的任务还是很艰巨。
最新的乙肝和丙肝防治指南对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情况作了预估,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丙肝病毒感染者约1000万例。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仅2019年就有超过120万人发病病毒性肝炎。在广东,《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年)》提到,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病毒性肝炎的后果严重,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一年新发肝癌40多万例,90%证实与乙肝、丙肝感染相关。
高敏检测可推动肝炎规范化诊疗
在我国,丙肝患者存量巨大,但知晓率和诊断率却很低。“估算患者700万-1000万人,正在治疗的却只有200万左右”,吉利德科学公司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非常遗憾地说,其实当地丙肝基本可治愈,该公司两个药品去年国家谈判后进入医保目录,3个月口服用药就可“断根”了,无奈太多人仍然不知、不诊、不治。
乙肝诊治问题同样突出,超过7000万“慢乙肝”,却只有350万在抗病毒治疗。正在治疗的,也面临着核酸病毒载量检测未能贯穿全病程的问题。
国内外最新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到,推荐使用最低检测下限达到或低于20IU/mL的高灵敏检测方法检测HBV DNA(又称乙肝病毒DNA),以有效进行疗效监测。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指出,临床上,通过高敏检测能找到更多低病毒载量的患者,及时、精准指导临床用药控制疾病进展,推动肝炎规范化诊疗,进一步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梁耀铭认为,高灵敏度病毒载量检测,帮助医生精准用药将乙肝病毒DNA降到12IU/mL或以下,与之前100IU/mL监测标准相比,肝癌发生率可降50%。可惜的是,在基层,核酸病毒检测PCR设备与人员都太缺乏了,做不到。
启动200多万人肝炎免费筛查或检测
7月23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金域医学、吉利德科学、华润广东医药共同发起传染病诊疗一体化公益行动正式在穗启动,预计联合全国超2000家各级医疗机构,免费提供近200万份丙肝抗体筛查检测,为10万乙肝患者提供免费的HBV DNA高敏检测,将病毒性肝炎的诊疗一体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地区,推动实现乙肝、丙肝的早期筛查、精准诊断、规范治疗。
活动方表示,上述免费额度只是初步预计,实际操作中,将不对临床医生设定限额,只要医生专业判断有检测必要,即可申请纳入免费。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林捷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林捷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林捷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翁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