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离不开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广药集团是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旗下拥有12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被誉为岭南中医药的活化石。“近年来,广药集团聚焦老字号品牌年轻化发展,提出‘时尚中药’理念,借助当下流行的市场推广模式打造健康产品,希望由此推动中医药板块高质量发展。”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介绍说。
借“时尚中药”让中医药老字号年轻化
“广药集团旗下拥有陈李济、中一、敬修堂、采芝林、王老吉、星群、奇星、潘高寿、明兴、光华、何济公、健民连锁等12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拥有中药相关的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件,是全国医药行业中拥有百年老字号和中华老字号最多的企业。”李楚源表示。据悉,目前该集团有十多个超亿元中药产品,旗下明星产品包括华佗再造丸、白云山板蓝根颗粒、保济口服液和保济丸、口炎清颗粒、消渴丸、滋肾育胎丸、虚汗停颗粒等。
“中药在疾病治疗、医疗康复及养生保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长久以来,中医药较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发展年轻的中医药‘粉丝’是中医药实现突破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近年来,广药集团以打造‘时尚中药’理念为导向,积极探索老字号品牌年轻化、品牌创新发展这条新路子。”李楚源表示。
多种创新手段齐下,广药力促中医药产业化
“创新是我们推动中医药板块发展的第一动力。”李楚源介绍。具体如何做?以科研创新为例,阻碍中医药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药机理、副作用等很多方面说不清、道不明,广药集团一直坚持通过科学技术推动中药现代化,用现代技术挖掘中医药宝库。从2008年起,广药集团就联同钟南山院士团队、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对白云山板蓝根颗粒进行较为全面的临床循证和基础研究。目前,已经分离得到多种抗流感病毒药效成分,并申请14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板蓝根多糖对流感病毒血凝素活性的抑制作用,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其实现产业化。
而在产品创新方面,广药集团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开发适销对路的大健康产品。如将作为非处方药的王老吉凉茶颗粒开发为王老吉饮料,药品凉茶颗粒的年销售仅2亿元,而王老吉饮料年销售已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品牌力指数凉茶饮料排名第一名,其还趁新式茶饮市场东风开设了王老吉现泡凉茶店。
今年以来,其商业模式再获创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药集团承担了“穗康”网约口罩渠道和服务的落地任务,目前广药集团正在开发更多功能模块,致力将“穗康健康”打造成广州疫后无接触互联网服务品牌;此外,广药集团还在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的新营销方式。4月28日,围绕带动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广药集团向社会发放刺柠吉2亿元扶贫消费券,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与钟南山院士走进直播间,为贵州刺梨果农脱贫助力。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产业创新,人们健康养生观念的提高为产业跨界合作带来了新机遇。据悉,广药集团正与知名时尚企业共同开发中医药相关的防疫产品、健康用品,比如在口罩中加入中医药,用芳香疗法提神醒脑、改善呼吸道症状等;其还与广汽集团探讨“中药+汽车”的跨界合作,研发车载中药香氛保健技术等,力求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为人们提供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文化创新方面,广药坚持“以文化带动产业”的方式,先后建设了“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王老吉凉茶博物馆”等多个中医药文化科普平台,其“神农草堂国家文化服务出口重点项目”入选了商务部等五部委组织评选认定的“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中医药文化项目。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涂端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涂端玉(头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涂端玉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杨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