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山。
白云山,越秀山,帽峰山,大夫山,莲花山,王子山,龙头山,火炉山…………
钟南山,是其中影响力最广、美誉度最高的一“座”。
今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钟南山颁授“共和国勋章”。
柱石之士,誉望所归。巍巍南山,壮哉壮哉!
今天,我们再一次致敬,向英雄南山。
2020年,又是钟南山。
你一定还记得,他在高铁餐车上的一脸倦容,还记得他说“肯定人传人”时的语气坚定,还记得他的泪光闪闪,也会记得“我们挺过来了”的一脸轻松。
无畏的身影、流泪的双眼、忧思的面容。每次出现,每个表情,都如尖锐的刻刀,在我们的脑海里划下深深印记。
钟南山,如山。岿然、刚毅,砥柱中流。
“国家需要我们去,我们必须今天就去。”状如奔马、声如雷鼓。明知山有虎,仍义无反顾。
钟南山,如山。峭峻、不屈,以真为宗。
17年前,公开质疑非典病原是衣原体;公开采访,直指疫情根本就没有控制。不讳上,不畏权,一再撞响警钟、直陈利害,岂顾个人得失荣辱?
悠然见南山。见南山,而悠然。一次次挺身而出,一次次仗义执言,一次次回应期盼。钟南山给疫情下的人们以信心,以镇定,以底气,以支撑。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钟南山,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今天,我们再一次致敬,向医者南山。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为国为民,在“高光”,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亦在寻常,在累月经年、悠长时光。
荣誉等身,他依然雷打不动,每周出诊、查房。因为在他眼里,“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呼吁监测空气质量,批评滥用抗生素,质疑过度医疗……六十而耳顺?七十不逾矩?不,坚决不改敢言作风。
推动呼吸中心建设,钻研慢阻肺治疗,率队攻坚新冠肺炎……耄耋之年,他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脚下生风、步履不停。
不累吗?
钟南山亦是肉体凡胎,得过心肌梗塞,心脏装了支架,出现心房纤颤,曾患甲状腺炎……
他说:“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干活。”
温文尔雅,又是赳赳猛士;专业睿智,同时拙朴率真;勇毅坚卓,又兼宽厚温暖。
他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医生是他最为看重的身份;他是工作狂人,对科研攻关、临床救治始终怀有一腔赤诚。

今天,我们再一次致敬,向广州南山。
66年前,1954年。
这年1月18日,《广州日报》上第一次出现钟南山的身影。
此时,钟南山就读华师附中。他在广州一次运动大会上,获得男子400米第四名。
“一天晚上,急诊室接到了要求出诊的电话,值班医生钟南山迅速按址上门诊治。”
这是1972年11月28日《广州日报》的内容。一年前,35岁的他离开北京,在广州开启从医之路。
从医生到所长,从讲师到院士,从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到全国劳模、“抗非英雄”、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
钟南山在广州成长,与城市同行。他的敢为人先、务实作风,他的开放包容、责任担当,与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一个人,一份报,一座城。
60余年,一代又一代记者,数千篇报道。
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史,这是一个英雄的“炼成记”,这是一曲激扬的奋斗歌。
数十年来,他从未满足于已有成绩,从未在困难面前低头,从未将人生之船停泊于某个温暖的港湾。
一直向前,永远奋斗。追求不息,攀登不已。
数十年来,他是医者,又不仅仅是医者;他是院士,但更像战士;他在“逆行”,却视“逆行”为直行……
一贯地有益于人民,一贯地有益于社会,一贯地有益于家国。
此所谓,南山精神、南山风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们目睹着山积而高的过程,我们记录下山高水长的点滴风采。
今天,我们又一次讲述他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一次带您——仰望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