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具有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的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电影产业,促进广州电影事业繁荣发展,借助电影这一通行世界的传播载体,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广州电影业一直在行动!
9月29日,国庆档大片《急先锋》亮相“首映在广州”第17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启动仪式。这是由广州市委宣传部重点打造的“首映在广州”观影文化品牌,再次迎来超级大片。《急先锋》导演唐季礼携主演朱正廷、母其弥雅等一众演员亲临现场,与先睹为快的大学生们展开热烈交流。

爱电影的人,懂电影的城
作为今年国庆电影档期唯一一部全球取景的动作片,《急先锋》由成龙、杨洋、朱正廷等主演。延续成龙大片的特色,瀑布“快艇漂移”、迪拜街头飙车等动作戏,让人惊心动魄,被称为水上版《速度与激情》。映后,不少观众纷纷表示,唐季礼、成龙的这部“燃爆”之作,场面大,动作猛,演员一个比一个拼。
“很过瘾!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看到国庆档期的大片,很幸福!” 映后,学生小蔡兴奋地说道。导演唐季礼则向记者表示,广州是票仓,每次电影上映都会来广州做宣传,这里的观众爱看电影的氛围令他印象深刻。为此《急先锋》也特别推出粤语版本。

广州人有多爱看电影?数据会说话。截至2019年2月22日,广州市共有电影院为255家,电影厅1495间、银幕1849块、超过20万张观众席。2019年广州市电影总票房23.87亿,同比增长14%,位居全国城市票房榜第四位;总放映场次333.7万场,同比增长35.2%,观影总人次57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4%。全国观影人次排名前十的院线中,有3家来自广州,是全国最大的票仓之一。
很多电影业选择在广州首映。
从2016年起,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启国内首映的模式,打造“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纪录片宣发第一站”。2018年,“首映在广州”观影文化品牌应运而生,为首映影片提供一个交流、发布的平台。随着“首映在广州”不断发挥品牌效应,“要首映,来广州,看首映,来广州”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也为市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这背后,离不开广州在影视文化产业方面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厚资源。

从票房重镇进军产业重镇
就在9月28日,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刚刚成立。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广东博纳影业公司总裁蒋德富当选首任主席,首届主席团涵盖60后、70后、80后,旗下会员单位更是横跨产业不同领域。广州电影人,又多了一个“家”。
广州电影市场潜力巨大, 截至2020年5月,广州市已拥有影视企业突破600家。 2019年以来,广州电影产业发展继续加快步伐。2019年3月联合南沙区、广州文投,博纳影业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博纳影业(广东)有限公司,并于2020年2月在广州创立独资电影生产企业——广东博纳影业传媒有限公司。

今年7月,广州大湾区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在黄埔区挂牌成立,加强后期制作高水平建设,打造电影创作生产闭环链条。同时,广州积极打造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银都电影数字摄制基地、广东艺影番禺影视基地、1978电影小镇、小洲影视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涵盖电影拍摄、后期制作、电影发行等产业链条的电影产业基地和园区,推动广州从票房重镇转变为产业重镇。
《中国医生》等一批好作品在路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珠江影视为代表的广州影视企业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七十二家房客》《跟踪追击》《大浪淘沙》《海外赤子》《雅马哈鱼档》等由珠江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摄制的经典影片,成为无数中国人的时代记忆。
广州人爱看电影,但更期盼支持属于广州人自己的好电影。如今,老牌电影票仓焕发出全新活力。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最新粤产电影——以叶嘉莹为主角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展映一票难求,好评无数。由咏声传媒出品的动漫短片《狮子学狮》今年以来载誉无数;而与广州美术学院进行技术合作的《落凡尘》更是刷爆B站,未映先火。这家拥有“猪猪侠”大IP的老牌动漫企业,旗下CG动画技术制作团队铁风扇工作室青年人才辈出,绽放出活力的色彩。

除此之外,更多好作品还在路上。包括《中国医生》《钦差大臣》《克什米尔公主号》等一批高质量商业电影、《南越宫词》《睿王与庄妃》等体现岭南文化的4K粤剧电影拍摄制作项目仍在制作中。
其中,由博纳影业、珠影集团出品的电影《中国医生》正紧锣密鼓筹备中。影片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李兰娟、张文宏等为原型进行创作,讲述中国医生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将有多位一线演员倾力加盟。影片预计2021年暑期档上映。
孕育好作品,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产业的扶持。2018年9月,《广州市扶持电影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出台,明确将着重扶持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准、高新技术应用和市场价值的优秀影片、新人新作、票房佳作和原创IP作品;2020年9月,《广州市扶持电影产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和《广州市扶持电影产业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已经完成了相关单位的征求意见工作,将纳入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陆续推出。广州市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繁荣基金会,也将致力于吸引社会资金公益参与文化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
广州市电影家协会主席蒋德富表示,广州市电影协会成立之后,将贯通全市电影资源,融入全国电影产业前进步伐,创作出更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标志性作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州故事。
多个“国字号”电影节展打造光影盛宴
多项城中文化盛事,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观赏世界顶级大片,为这座城市培育了独特的影迷文化。在即将到来的11月至12月,广州还将迎来多个电影节展,一场场光影盛宴即将在这座城市绽放。
历经16年的深厚积淀,广州大学生电影展早已成为广州的一个文化符号。本届大影展以“趁青春,去发现!”为主题,继续秉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的原则,为广大学生及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作为中国唯一国际性儿童电影文化盛会,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于2019年正式永久落户广州;今年将继续为儿童电影的交流与推广贡献力量。
已经走过17个年头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发展成国内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专业平台。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共有来自130个国家与地区的3441部作品角逐金红棉,吸引国内外695家行业机构参与,举办95场专业国际论坛,128场公众展映、大众论坛等,成就了中外纪录片人每年的“广州之约”。
广州人爱看电影、懂电影。纪录片节上通宵场“观影马拉松”,每年都吸引了众多影迷报名参加。当夜幕降下,艺文空间里聚齐了不同年龄层的影迷。来上一罐啤酒,靠在软沙发垫,一整夜都沉浸在全世界各种不同的故事,人文氛围无与伦比。事实上,据视频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广州观众观看纪录片的总时长就已经超过了京沪,位居全国第一。

开放心态拥抱全球电影人,培育大湾区人才高地
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发展,人才是“基石”。2019年12月,暨南大学珠江电影学院的挂牌成立,大湾区虚拟现实研究院与广州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工贸学院等两所高校的合作,将持续为广州电影产业链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近年来,青年电影导演“青葱计划”和广东电影人才“青苗计划”,不断发掘青年电影人才。
深谙电影市场的资深电影人蒋德富同样将人才培育放在上任影协主席后的首要任务。“如果我们没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队伍,只依靠外省和他邻近地区的一些创作力量来做好我们广州的电影,想要讲好我们广州的故事,这非常难。”
在他看来,现时做好电影教育必须从基础做起,加大力度做好电影教育,增加更多的培训机构和教育内容,广州电影家协会也将持续打造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优秀的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提供扶持。
谈到对新时代广州年轻电影人的寄望,资深电影人赵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几代电影人不断努力,推出一批批经典之作。而包容性高,视野广阔是广州这片土壤赋予电影创作者的优势所在。然而,过去的辉煌不应该成为一种包袱,年轻一代的广州电影人,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广州市电影家协会执行主席孙金华认为,年轻人应该活力十足,因为青年电影人是中国电影行业的活力源泉,“给予年轻人多少机会,就是给中国行业的未来多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