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 广州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

2020-12-07 21:15:03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12月7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国家档案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广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隆重开幕。

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及医护代表等出席开幕式活动。开幕式由市国家档案馆馆长冯秋航主持。

展览开幕式现场(陈伟东 摄)


400张图片 260件(套)实物 100分钟影像

黎明强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继非典之后、广州同重大传染病斗争的又一英雄壮举。“坚定信心”是战胜疫情的首要前提,“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强大保证,“精准施策”是战胜疫情的最佳方略,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继续保持定力、顶住压力、持续发力,切实把常态化防控落实落细,把公共卫生治理改革抓紧抓好,不断为建设国际一流健康城市和最具安全感城市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主要有11个专题和3个主题墙,共展出近400张纪实图片、260件(套)实物、100分钟纪实影像。第一专题是“抗疫大战,广州担当”,第二专题是“抗疫英雄,舍生忘死”,第三专题是“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第四专题是“严阵以待,守护广州”,第五专题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第六专题是“湖北凯旋,再赴香港”,第七专题是“守望相助,风雨共担”,第八专题是“联防联控,善作善成”,第九专题是“科技战疫,硬核力量”,第十专题是“同甘共苦,众志成城”,第十一专题是“全面重启,聚力前行”。

展览现场和展品

展览的展品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的重要事件,也呈现出许多感人的细节。我们能在里面看到援鄂医疗队队旗、钟南山院士手印、防护服、请战书、工作证、核酸检测剂、疫苗,也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奖状及荣誉勋章、塞尔维亚总理赠送的泥土国礼纪念品及国防部长颁发的勋章、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的感谢信,还有艺术家创作的钟南山、王烁等医护人员的雕塑等等。

“在抗疫期间我做了八件雕塑,钟南山这件就是我的第二件作品”,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在钟南山塑像前说,“他已经是八十几岁了,始终在抗疫的第一线。我就觉得我应该做这个像,应该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实际上虽然以钟南山的形象展开创作,但这件作品又不单单是反映钟南山一个人,而是反映以他为代表的无数医务工作者的精神。之所以命名为《山高人为峰》,是因为每个行业都应该有一个作为标杆的高峰,而那个高峰,就是有着伟大精神和卓越专业能力的人物。钟南山正是这样的人物。

“手印.铭记”成展览焦点 致敬墙展示众多医护人员照片

致敬墙主要展示了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79名医护人员的照片。“手印·铭记”墙展出了130多位与死神较量过的医护人员手印。 “口述历史——抗疫战士”墙展示了录制广东援鄂医疗队、援助国外、支援香港医护工作者、边检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现场。

作为展览焦点之一的“手印.铭记”致敬墙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和留影。2020年3月22日起,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新闻办公室、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单位主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手印.铭记”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共收集了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在内2000多位广东援鄂医护人员的手印,并永久收藏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品与图片、档案、文字、数据相互诠释,全面、真实、立体展现了广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勠力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过程,展示了广州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抗疫斗争中的硬核力量,呈现了宏大而又清晰的抗疫群像,向全社会传递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许多现场的医护工作者和其他观众在展品前留影,留下珍贵的记录。

展览现场的观众 (陈伟东 摄)

“我们是援鄂的第二十二批医疗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次一共派出了58名医生和护士援鄂,我们这支队伍是54人去到武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陈劲龙说,这支队伍在武汉中南医院、协和西院和雷神山医院。这支队伍在武汉驻守了50天,一共救助了114名病人,其中包括54名危重病人。大家一直坚守到武汉4月8日重启,负责的ICU也是最后一个清零,“最后一天我们把这个火灭得非常好,我们也是最后一批撤离武汉的队伍。”这次重温这个展览,又让自己想起当时在武汉时的一些场景。将士前方用命,全赖大广州在后方的支持,也希望借展览的机会,对大家说一声感谢。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为期3个月,观众可通过电话020-31050935预约,凭有效身份证件自主进馆参观。



作者:卜松竹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