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融合传播力地方党报第一!广州日报的这一年

2020-12-24 11:24:40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1952年12月1日,这份由毛主席亲自书写报名的报纸正式诞生。在60多年的岁月里,《广州日报》记录了一座城的发展,书写了万千市民的故事,引领了中国报业的变革。近年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动以“移动优先、精品党报”为目标的媒体融合改革发展,不断提高主流舆论传播力影响力。

现在广州日报已从一张报纸发展到今天集“报+网+端+微+院+库”于一体的融媒巨舰,集团已初步建立了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媒体融合传播力得到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广州日报客户端的总装机量超过1亿,新花城客户端活跃用户数174万,微博、微信、抖音的粉丝数超过2500万;各端口推出了一系列爆款产品,今年以来过亿级作品6条、过千万级作品超过200条。

   

推动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广州日报坚持“移动优先”,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组织重构、流程优化、平台再造,促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一是优化机构设置、业务流程以及管理体系,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障碍。我们改变了原来以纸媒为中心的机构设置,按照全媒体生产方式对内设机构进行整体优化和人财物资源配置,理顺采编与传播运营的关系,优化生产传播各环节,重构策采编发流程,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全媒体生产传播格局。

二是改革考核制度,激发干事创业内在动力。大力推动考核制度改革,以“移动优先”为导向,鼓励“先端后报”,不仅考核发稿量,更注重考核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优化采编、技术、运维、管理等分类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协议薪酬制度;加大对优秀作品的考核权重和奖励,实行优稿优酬;制定名记者名评论员管理办法,鼓励创先争优和精品生产。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内部资源从纸媒向融媒集聚。

广州日报在融媒改革发展中坚持“移动优先”  

三是推进垂直团队建设,打造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品牌。重点推进健康有约、广报求学、新经济、广淘君直播等垂直产品项目建设运维。“健康有约”工作室,传播力达百万级,连续4年推出“广东最强科室”和“实力中青年医生”等评选活动,打造品牌效应。与教育部门联合打造的线上“广州电视课堂”,疫情期间每日观看量逾1000万人次,累计收看人次8.9亿。

“广州电视课堂”    

四是着力打造适应全媒体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加强“四力”建设,提高采编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选拔任用优秀采编、经营、管理人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针对人才结构不均衡问题,加大对新媒体技术、项目运营、经营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力度。鼓励青年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干事创业、练强本领。

“广淘君”团队  

持续提升党媒传播力影响力

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履行党媒职责使命。近年来,广州日报坚持“党媒姓党”,坚持精品党报定位,扎实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力量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和中心工作报道的全媒体产品生产传播,提升主流媒体在舆论宣传主阵地中的主导作用。

《沿着总书记的扶贫足迹》  

强化用户思维和产品意识,建立全媒体产品策划统筹生产机制,组建精品生产和创意工作室,提升中心工作深度报道、特色精品、优质观点原创深度报道、优质短视频等精品生产能力,构建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

不断探索创新主题宣传报道和网上传播形式,围绕重大主题和热点议题加强舆论引导,注重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广东广州的改革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推出了一批传播力强、社会反响好的主旋律作品。

《高端访谈》  
《“桥”见湾区腾飞》  

今年全国两会,《沿着总书记的扶贫足迹》《高端访谈》等5件作品获得中宣部表扬。今年以来,共有120篇稿件被全国主要网站全网推送,《84岁钟南山再上防疫最前线》抖音播放量达到3.09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0.6亿。

积极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 

传统的“报纸+广告”模式难以为继,如何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构建媒体融合商业运营新模式,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是我们面临的难点。近年来,我们主动破除“报纸+广告”的路径依赖,积极探索适应媒体融合内在要求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模式。去年9月,我们在机构改革时设立了全媒体传播中心,一体推进优质内容、优质平台和优质全媒体品牌建设,打通采编、传播、运营。今年,我们进一步树立平台思维,完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机制。

新花城融媒开放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广报中心启动  

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着力加强集信息传播、政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市区融媒体客户端新花城、融合社区内容发布、服务管理、基层党建并运营全市20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微社区e家通的建设运维,把更多资金、资源、要素向新型平台汇集,强化与受众的连接,发挥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在传统广告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产业经营模式,向新媒体要增量,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取得实效。


作者:吴一钒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