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青少年追星这一现象?从中学生的视角,我想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追最亮的星,做最好的自己。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大多数都把追星的对象放在娱乐圈内的明星身上,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演艺明星里固然有德艺双馨的代表,但中学生喜欢的流量明星在外界大多展示的只是其光鲜靓丽的一面,有部分明星会有大量吸烟、嗜酒等不好的习惯,这很有可能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自律自觉的意识。在青少年阶段,因为判断力与自控力不强,会出现过度喜欢某位艺人而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的现象,或因艺人的喜好而跟随养成不良习惯。因此,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对偶像和艺人侧重了解,而不是疯狂喜欢、模仿并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影响自己的学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追星呢?我想提出以下建议:
要追最亮的星。我们应该确定什么样的人值得成为自己心中的“星”。他们应该是邓稼先、钟南山、袁隆平等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应该是在抗疫一线默默献身的医者,应该是在祖国边境誓死守卫国土的战士……可能现在的我们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为什么那么无私、那么奋不顾身,但我们应该清楚他们的伟大,他们就如群星一般照亮整个中国,使我们的祖国被光明和力量包围。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追随的对象。
要做最好的自己。追星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和做人的品格,像邓稼先一般热爱祖国,像钟南山一般勇担责任,像袁隆平一般坚持不懈……在追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确立目标。让自己有前进的目标,这样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追的过程中,我们是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在遇到挫折时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但同时请记住,向心中最亮的“星”学习,向着我们的目标努力并不意味着让自己成为他们,而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认为,追星的真正意义是在了解优秀的人后成为优秀的自我。只有让自己从小有崇拜的对象了,自己才有学习的标杆,才能让自己的心态积极,拼搏进取,不虚度青春年华,努力成为那一颗哪怕微小得看不见却会发光的“星”。
广州市铁一中学初一6班 刘佳然
指导老师:胡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