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投资年会新闻发布会|黄埔区:打造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高地

2021-03-30 20:23:37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在今天召开的2021年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新闻发布会上,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介绍了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情况。黄埔区把生物医药作为龙头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大力引进世界顶尖生物医药企业,聚力建设千亿级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高地。目前全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1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25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有15家(不含新三板),占广州市的75%,总体发展水平居国内第一梯队。黄埔区因大力引进国际项目打造生物产业特色园区,获得了联合国2019年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

钟南山等三大院士研究机构建成

总结黄埔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贺璐璐透露,首先是瞄准高端生物制药,打造产能全国领先的创新药制造基地。黄埔区打造以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为主的制造基地,汇聚单抗、双抗、细胞治疗等多种抗肿瘤尖端技术企业,在建百济神州、康方药业等项目生物制药产能超过60万升,在全国领先。创新药数量在全国开发区中位居前列,尤其是中美同时上市品种最多。

聚焦重点生物技术,打造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也是一大关键。依托广州国际生物岛、科学城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基地,黄埔区加快推进引进包括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培育金域医学、万孚生物、达安基因等检验检测行业龙头企业。目前,黄埔区体外诊断行业规模、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规模均为全国最大。紧跟当前国际对疫苗产品的需求,黄埔区启动建设占地3.3万平方米的国际疫苗研发生产创新示范基地,以新冠疫苗为核心,重点引进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中和抗体等国际先进的创新项目。

人才因素必不可少,黄埔区汇聚核心生物人才,打造多层次人才金字塔,引进了海内外高端生命科学人才400多人。其中,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王晓东院士领衔的百济神州、施一公院士领衔的诺诚健华均已建成,形成了“塔尖”人才示范引领项目。同时,黄埔区建设生物岛实验室黄埔学院,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战型人才;并联合思拓凡(Cytiva)和爱尔兰国家生物工艺研究与培训所,打造国内首家生物制造工艺培训学院——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培训学院,每年拟培养逾千人的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

新药问世企业最高获1亿元扶持

贺璐璐透露,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该区2017年、2020年出台的两项生物医药产业政策,3月29日黄埔区又重磅推出“生物医药10条”。至此,黄埔区已建立涵盖生物医药项目落户、研发创新、产业化、产品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

   

贺璐璐介绍,最新推出的“生物医药10条”有五大亮点和特色。

一是全力引进重大项目。对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建设,最高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给予扶持,单个项目最高5亿元,对比上海、苏州等生物医药强市,扶持力度全国最大。

二是全面支持企业研发。大力引进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发强、成长好、产出高、带动大的标杆项目,对世界500强、全球制药及医疗器械行业50强、经认定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独角兽等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在区内设立的独立法人总部、研发中心以及新入驻的国际知名实验室,给予最高1500万元扶持。

三是全速支持创新突破。对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黄埔区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扶持;获得新药证书或注册批件的再给予1000万元补贴。一项新药问世,叠加市里政策,企业最高可获得约1亿元扶持,力度全国最大。“根据黄埔区另一个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新药上市后,企业还可以根据该产品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每年再获得最高5000万元的扶持。”贺璐璐说。

四是全程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我们重点规划了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企业提供国际一流的园区用地配套以及厂房定制等特色服务。同时,我们大力引育龙头型合同研发服务机构(CRO),对重点CRO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力图有效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加快新药创制进程,助推中小微创新企业药物研发模式创新。”贺璐璐说,“此外,黄埔区还重点规划引进龙沙生物等国际一流的合同生产(CMO/CDMO)机构,支持创新成果依据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委托生产,多种方式解决研发成果产业化需求。”

五是全心营造特质环境。针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痛点堵点问题,黄埔区提出设立新药申报服务平台,成立申报审批服务专班,为药品及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专业化服务。

“我们提出,发挥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引导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形成总规模100亿元的资金,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生物医药科技企业。”贺璐璐说。


作者:黄庆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