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气太热了,“口罩戴不住”!
我自己和那么多人都接种疫苗了,口罩少点戴应该问题不大吧?
……
广东省疾控专家提醒,在本土疫情散发的情况下,民众虽然不必过于担心,但绝不能麻痹、松懈,还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务必做好戴/带口罩等个人防护。
打了疫苗,口罩可以少点戴?
NO!疫苗保护效果达不到100%
24日国家卫健委通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5亿剂次;在广州,截至5月23日12时,市民群众累计接种超过1000万剂次新冠疫苗。于是有人觉得,既然这么多人接种了疫苗,口罩防护的必要性就没那么大了,是不是可以“口罩少点戴”?
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是新冠疫苗,包括其他在内的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各人略有差异。因此,接种新冠疫苗后,仍然需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
对于群体来说,尽管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各地正在全力有序地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应种尽种”,但正如钟南山院士提醒的,需要75%至85%的人接种疫苗,这样的人群具有免疫力才能开展免疫屏障,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在社会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还是容易传播的,为了防止感染,在全球疫情还没有结束之前,建议民众打完疫苗后,继续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几件套”。
天气太热了,口罩“戴不住”怎么办?
科学戴,“带”口罩比“戴”口罩更重要
省疾控专家指出,在常态化防控期,虽然广东绝大多数地区处于疫情低风险,但近期省内、省外一些地区出现风险升级,且全球疫情仍然持续,输入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市民懂得科学佩戴口罩很有必要,而且强调科学戴口罩,而且“带”口罩比“戴”口罩更重要。
首先,建议随身携带口罩,必要时佩戴。
日常外出要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到了厢式电梯、超市、农贸市场、电影院等环境密闭、人流密集的场所,到医疗机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铁、公交、高铁、飞机、出租车、网约车),记得全程佩戴口罩。口罩并不需要无时无刻都戴,比如独自开车,到往空旷的公园、广场,骑车、户外运动等可以不用戴口罩。
其次,一些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戴口罩。
托幼机构等学校的教职员工、食品从业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等需佩戴口罩。
第三,这些情况必须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如果有咳嗽、打喷嚏等感冒症状,或身处高风险地区,或去医院就诊及看望病人时必须要戴上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您可能有疑问:戴口罩还要坚持多久?专家认为,戴口罩应该作为一种个人卫生习惯来坚持。因为,戴口罩不仅可预防新冠肺炎,还可以预防流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图说)戴口罩的正确指引
教你戴口罩如何护肤
今年全国尤其广东地区天热得早,岭南近期已经多次发布高温预警,人们深感“口罩戴不住了”!除了口罩脱脱戴戴的麻烦,戴上呼吸没那么畅通外,人们也苦恼于经常戴口罩导致皮肤变差了。
5月23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院长杨斌教授在第十五届“5•25全国护肤日”主题峰会上公布了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等发起的“后疫情时代全国居民科学护肤习惯调研”结果,6600多人完成线上调查,超过25%的人认为长期戴口罩,导致自己的皮肤状态变差了。
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毛孔粗大,色素堆积与面部暗沉,爆发痘痘、闭口及粉剌,面部出油,面部干燥,角质层变薄或感觉皮肤屏障受损,皮肤泛红或出现红血丝,皮肤瘙痒、口罩刺激不适等。
调研发现,92.3%受访者佩戴的是普通医用口罩,但使用海绵口罩、棉质口罩等的人也不少。而佩戴时间越长,皮肤出问题比如发生粉刺脓胞、红斑水肿、瘙痒刺痛、干燥脱屑等症状的风险越高。
口罩不能不戴,如何呵护戴口罩受影响的皮肤?杨斌教授来支招:
1、不要持续长时间佩戴口罩,在安全的环境下,可缩短戴口罩的时间;
2、出汗后,及时用手绢、纸巾、湿巾等擦干或更换口罩;
3、棉布、纱布等织物口罩相比医用口罩而言,皮肤的接触感受更好,建议本身有皮肤问题的人群可选择此类口罩,但务必注意清洗消毒,勤洗勤换;
4、注意皮肤保湿。在佩戴口罩前,建议先在面部皮肤上涂一层保湿乳,防止皮肤出油、干燥、瘙痒,尤其是鼻托、耳带等与口罩摩擦的部位更应加强保湿防护;
5、注意面部皮肤清洁。早晚都应洁面一次,油性皮肤或每天或隔天用洁面产品,如果有使用防晒品、粉质或油脂类化妆品的需要使用洁面产品,但只有使用了油彩浓装或防水化妆品才建议使用卸妆油。特别注意不要过度清洁,要以洗后皮肤不干燥作为适度清洁标准。
特别提醒1:口罩内放纸吸汗,要不得!
由于最常用的医用口罩有阻水层,比较憋气,也不够舒适,再加上天气一热,容易出汗,有的人就在医用口罩内再戴一层棉口罩,或者垫一层纸巾,认为加强防护又能吸汗。
杨斌教授直言“不建议这样的做法”。她指出,首先,口罩的密合性是有效阻挡病毒的关键,多戴一层口罩或垫纸巾都可影响外面医用口罩的密合性,无法有效防护;其次,这样会加大呼吸的阻力,人会本能地加大加深呼吸,既影响机体健康,也同样影响口罩密合性;第三,皮肤本身含有水份,实现屏障功能,棉布、纸巾吸了汗,一直“泡着”皮肤,或者长时间后干了带走皮肤本身水份,这两种情况都会破坏屏障功能,皮肤干燥出油更容易出问题。
特别提醒2:除了戴口罩,还有几大个人防护要点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主任医师林鹏提醒:在本土病例散发的当前,个人疫情防护要切实做好,科学戴口罩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人流密集、通风不好的密闭空间,一定要记得佩戴口罩,除此之外,还有几大个人防护要点:
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双手,也可用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清洁双手;
常通风:室内常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
少聚集:减少不必要的聚集、聚会,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尽量保持一米社交距离;
常清洁:清洁室内环境,对手机、钥匙、遥控器、门把手等经常要接触的物品,可定期喷洒或擦拭消毒;
勤监测: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首先做好自我防护,及时就医,尤其不要带病上班、上学;
分餐制:提倡分餐进食,使用公筷公勺。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疾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