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董杏薇
她以“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工作中务实求真,无私无畏,不求名利,忠厚待人,严于律己;她继承护理事业奠基人南丁格尔女士的遗风,忠于职守,坚韧不拔,始终如一,有毅力、有目标地向护理事业的发展稳步迈进,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坐在记者身边的董杏薇,一直保持着一名护士应有的笑容,正是这张充满希望与信心的脸,曾经将许多病人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在她23年的护士生涯中,她不仅将微笑给予病人,更给予他们希望与勇气。
非典时期的冲锋手
1991年,刚从卫校毕业的董杏薇来到了区人民医院,实现了自己做一名护士的梦想。工作之前,母亲告诉她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懂得报答别人,只要讲诚信、做好事,就是对这项事业的最好回报。
2003年,“非典”阴影笼罩全国,大家谈“非”色变,几乎没有人愿意前往一线支援。当组织将支援任务派到董杏薇身上时,她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那时候也没想太多危险,就是不顾一切冲了上去,因为在我心里,病人就是亲人,如果亲人有困难,我也会这样去照顾的。”
于是,视病人为亲人的董杏薇就要忍受与5岁的儿子隔离的痛苦,因为与老公长期两地分居,儿子就是董杏薇的精神支柱,那个特别的时候却不能在儿子身边。说到这里,率真的董杏薇不禁掉下了眼泪。“那时候儿子总是喊妈妈,但我偏偏没在他身边,觉得总是亏欠他太多。”董杏薇说,儿子非常懂事,从9岁开始就自己做饭,特别是在她加班的时候还给她送饭,令董杏薇非常欣慰和感动。
ICU病房中的天使
自从1997年以来,董杏薇一直在病人最重、活最多、工作最累的ICU病房工作。她责任心强,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抢救病人总是走在最前面。有一位带有梅毒的脑出血患者术后肺水肿,大量痰液涌喷而出甚至喷到天花板上,因为忌讳梅毒,没有人愿意给他吸痰。董杏薇却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吸痰并配合一系列抢救措施,被痰液喷了满身也没有怨言。“当时只想到如果不把痰吸出来,病人会非常危险。”董杏薇说。
除此之外,看到病人因排便困难而疼痛不堪,董杏薇不嫌脏,不怕臭,用手指将梗阻的粪便一点一点抠出来,解决了病人的痛苦。“粪便就像子弹一样硬,不抠出来的话病人会非常痛苦。只要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再苦再累我们也无怨无悔。”
病人就是亲人
在董杏薇护理过的病人中,有一位70多岁的杨婆婆,行动不方便,住院期间也没有人来看望和帮忙。董杏薇知道后,主动帮婆婆倒屎倒尿,擦身梳头剪指甲,照顾老人家的生活。知道老人经济困难,又舍不得买好吃的,营养跟不上,她就在家煲好汤水带来给老人吃,一心想让老人快些康复。
除此之外,董杏薇还经常自掏腰包为一些没有家属的、经济困难的病人买生活用品,还垫付伙食费,帮病人应付日常所需。“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生病的时候最脆弱,最需要人照顾。平时我都会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把他们当成亲人一样,这样也有利于他们病情恢复。”
解除病人痛苦是天职
自参加工作以来,董杏薇每天都会提前30分钟上班,为的就是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为一天的工作早做安排。晚上下班后,她不放心危重病人,总是回到科室查看、指导工作。对于住在医院附近的她来说,因为抢救病人等突发事件而被三更半夜呼叫回帮忙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半夜,一个病人需要紧急抢救,单位把我从家里叫了回来,结果忙了一个通宵,这样的事情对于护士来说是常有的事情。病人痛苦,我们心里也痛苦,解除病人痛苦是我们的天职。”董杏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