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刘杏珍(右一)指导做好发热隔离病区护理工作
图2:黄程辉、梁兰芳夫妇在发热隔离病区值班
当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区二医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有一群特殊的“逆行者”,他们在不同岗位,却有着同样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夫妻档”的形式冲锋在一线,用行动诠释有“大家”才有“小家”的家国情怀,成为抗“疫”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日,笔者走近其中两对“夫妻档”,记录下这样一组“执子之手,共抗疫情”群像。
A 默契“战友”携手逆行相互打气
疫情发生后,省党代表、区二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杏珍自除夕起,就连续数天守在医院,带领全院护理团队与疫情作斗争,迅速督导,将内二科设置为隔离病区,调配好人、财、物等保障。
“刚开始压力很大,医院没有单独的隔离病区,必须迅速梳理,完善发热门诊流程。更重要的是必须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同时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这对整个团队考验很大。”刘杏珍告诉笔者,自己每天都要到一线病房去督导,确保医务人员做好隔离措施。刘杏珍还建议在医院10楼会议室设置了31张床位的休息区,确保住得远的一线医务人员得到充分休息。“有她在,整个护理团队就像吃了‘定心丸’,所有工作都不慌不乱,有条不紊。” 区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丘淑环说。
刘杏珍的丈夫、区二医院内一科副主任肖广新,同样也坚定地站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他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表现突出,这次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参与到病患救治和流程优化工作中。
除了参与科室值班,肖广新还是家中后勤部“部长”,承担家中所有家务。“她工作起来非常拼命,几乎每天都‘埋’在科室里,我只能给她送换洗衣服、早中晚餐,做好她的后勤保障咯。”肖广新笑称。谈及丈夫的暖心举动,刘杏珍表示,“他永远是我的坚强后盾!”
肖广新、刘杏珍都认为,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共产党员、医务人员的使命,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担好使命。
在医院,这样的“战友”夫妻档还有很多,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放弃了回家与亲人团圆的机会,在这场阻击战中并肩逆行、相互打气、默默付出,以小家来换大家的安全。
B 抗疫“侠侣”一线作战无怨无悔
在区二医院的抗疫“侠侣”中,有一对“80后”伉俪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丈夫叫黄程辉,今年38岁,是内二科主治医师,妻子叫梁兰芳,今年37岁,是内二科副护士长。他们11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只能送回老家,交给家中老人看管。
疫情发生后,梁兰芳每天都要进出隔离病房,为病患打针、探热等,还要完成各类信息收集和登记、工作动态报送、防疫物资领取发放等工作。“医院隔离病区组建完成后,由于内二科护士长年前请假,已经提前回老家,内二科隔离病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担便落在梁兰芳肩上。她不仅要完成自己责任区的工作,还要分管内二科护士日常调配、排班等工作,完成得非常好。”刘杏珍称赞道。
梁兰芳每天上午8点上班,晚上9点才下班,这样连轴转了15天。为尽量避免增加接触人员,该院严格限制出入隔离病区人员,原本属于护工的工作,也由护士完成。甚至有部分病患家属不在广州,大家都会帮忙打饭,送到病房里。“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大家毫无怨言,丝毫没有退缩,这也鼓舞了我要义无反顾地向前冲!”梁兰芳说。
丈夫黄程辉同样也挺在了第一线,大年三十就进驻隔离区。期间,他时刻准备听从组织的调遣,随时待命。“疫情当前,这就是医生的工作,没有可退缩的余地。”黄程辉说。
目前,区二医院隔离病区的床位由9张增至28张。黄程辉每天的工作时间为当天上午8点到次日中午12点,高负荷的工作让他回家倒头就能睡。夫妻俩虽同属一个部门,但值班时间也不同,即使见面了也不能说上几句话,每次只是匆匆碰面,叮嘱对方要注意防护。
“每天下班,我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兰芳更忙,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黄程辉说,孩子们都非常懂事,非常理解父母的工作。“累是累了点,但大家都在岗位上坚守着呢。”黄程辉夫妇均表示,自己会好好在岗位值守,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