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广州白云胡欣钧:坚守工业情怀30载 在专业领域成为强者

2021-06-19 14:21:42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在自己的领域成为强者。”这是广州海同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海同工业”)董事长胡欣钧对劳模精神的解读,而他自己也用30年的时间去诠释了这句话。凭着坚定的工业制造情怀,如今,他所创办的海同工业被评定为广东省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中国制药装备协会会员,目前已获得专利80多个,以他自己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就有12项。

2019年05月08日 01.jpg

  图:胡欣钧(前)带领企业成功从贸易行业转型为制造业

  从贸易转型制造业 抵押房产贷款资金投入研发

  从读大学至今,胡欣钧的工业制造情怀已经坚守了30载,从未改变。

  胡欣钧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读于中国重型装备的摇篮――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也是在那时,他逐渐了解了中国重工业发展相比国际水平落后很多。在懵懂的年轻岁月中,他逐渐清晰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在工业制造领域有所建树。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怀和信念,后来无论是在国企工作,还是到外企工作,他都一直扎根于装备制造行业。不过,真正的转折点,是在2011年。

  早在2004年,胡欣钧参与创办了海同工业,主营代理欧美先进装备在中国销售。当时的情况是,国内重工装备基本都是国外的牌子,自主研发的产品很多核心技术也是国外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不服,我们也可以的。”2011年,胡欣钧全面管理海同工业后,机械制造信念的火苗在他内心愈燃愈旺,他决定将企业由贸易代理向制造方面转型。

  但是,转型远比白手起家难。回忆起当年的转型大变动,胡欣钧感触良多。由于企业此前一直做代理销售,企业的核心群体最擅长的是代理销售,而不是研发。同时,他自己和团队都已经有了习惯性的行动、思维、视角,要改变是不容易的,而且自己自主研发的产品,还没有打响品牌,更没有影响力。

  胡欣钧提到,投身机械装备行业,资金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刚转型那两年,企业的营业收入还不到1000万元,但技术研发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资金不够用,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

  机械装备行业资金回笼周期长,海同工业搞技术研发多年至今,资金还是最大的难题,未来一两年内也依然会紧张。但是,其每年研发经费都占营业收入15%以上,而同行业企业一般研发经费比例只有5-6%。

  要在重工装备行业崛起 核心还是要靠产品和人才

  转型的艰辛,只有投入而看不到产出的过程,都没有磨灭胡欣钧的决心。

  胡欣钧从劣势中挖掘自己的优势,利用贸易公司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的优势,还有出色的营销和攻关能力,来进行制造转型。“只有好产品,才有好销路。”在转型的过程中,他更加深切体会到,要想在重工装备行业崛起,核心还是靠产品和人才,说到底,就是要靠技术研发的投入。

  “我国装备工业相比国际水平落后很多,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必须不断加强创新,积累技术,坚持专业领域持之以恒的发展思路,才能变成专家,变成强者。”凭借着大量研发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以及独到的市场发展眼光,胡欣钧带领团队建设了人机交互智能助力装备系统,建成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供销链条,目前成为了广东省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还是广东省唯一的中国制药装备协会会员。

  如今,海同工业有员工120余人,其中研发设计人员占45%,主要研发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公司规模不大,但员工整体水平都很高。”谈及自己一手打造的研发团队,胡欣钧颇为骄傲。他提到,虽然目前还是小企业,但企业员工流失率特别低,还有高管放弃此前的百万年薪跳槽来海同,因为大家都看好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事实上,胡欣钧不仅苦心打造研发团队,还亲身参与研发。多年来,他先后领导完成或参与“软索机械手的研制开发”“启动阀的研制开发”“新型机械臂的研制开发”等企业自主研发项目。除了负责项目总体规划,他还带领团队紧密配合,在保证研发设备性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项目验收并形成产业化。

  实力诠释“劳模精神” 在自己的领域成为强者

  如今,研发能力已经成为海同工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如何保护好研发成果这一最大的财富?对此,胡欣钧未雨绸缪,将宝贵的技术专利化。

  近年来,他带领研发设计团队,以每年十几项的速度不断新增专利。“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在胡欣钧看来,专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在保护期内,专利是企业最为坚固的“护城河”。在装备制造行业,专利同样代表着企业的创新能力,海同工业拥有多种多样的专利产品,也就能更好地掌握创新话语权。据了解,海同工业在2017年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定,目前已获得专利80多个,其中发明专利20个,以胡欣钧为第一发明人的已授权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就有12项。

  对于劳模精神的解读,胡欣钧也有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上的付出,还应该是“在自己的领域成为强者”这样的职业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方面。市场不缺商业模式,也不缺营销,就缺技术人员,所以现在更需要的是专业能力,“专业为王,专业才能代表企业的价值、竞争力。”

  为了成为专家,胡欣钧对自己要求也很严苛,因为成为强者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在工业制造行业,要发展更要长时间的磨练。

  海同工业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胡欣钧家里没有电视,因为他觉得要做的事情太多,而看电视太浪费时间。而且他从来不睡懒觉,无论再晚睡觉,第二天早上都会在7点前起来。员工们都觉得,胡欣钧给他们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连老板都这样坚持和努力,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拼搏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