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广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吴治平:让更多外来务工者在城市安居

2021-06-19 14:21:42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2019年07月04日 01.jpg

图:吴治平是个闲不住的人

  创办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现为广州市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法泽”)的时候,吴治平已经61岁了,这个年龄对很多人来说正是安享晚年的时候,而她却认为,这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巅峰期。实践证明,她也真的折腾出了一些“名堂”。

  2014年,法泽在三元里建立了广州首家城中村外来工幸福活力社区,开启了广州市第一个为外来工子女服务的“流动儿童亲子早教公益项目”;2015年,法泽建立了全国首家植根城中村为外来工服务的“三元里社区大学”;2016年,法泽参与创建的三元里融合社区“五个一”,创造出流动人口融合的典型案例,2018年底,法泽党支部在全市2.8万多个党支部中脱颖而出,荣获“广州市星级党支部”称号。

  这些成果,让身为法泽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的吴治平,这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深感自豪。这些成果也让她备受肯定,今年被授予“广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吴治平说,希望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外来务工者在城市实现融入和融合,安居乐业,获得归属感。

  致力于帮助来穗人员融入城市

  “我2012年来广州之前,一直从事的是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这类群体的研究,并做过很多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来广州之后,我发现我原来关注的底层农民工在城市大量集聚,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蜗居在城中村的小街小巷,数量及其庞大,广州全市136个城中村就聚集着几百万的外来农民工。”吴治平告诉记者。多年的积累和实践,让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切入点。

  为什么在城中村林立的广州,吴治平独独选择了三元里村?在选取试点城中村时,吴治平提出了两个选址的标准,一是城中村的外来人必须多过本地居民,二是街道居委要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在大量的实地考察调研中,三元里村高度吻合上述条件。

  “我是湖北人,当时在三元里村调研时,就发现松柏岗社区有一个湖北洪湖市荆楚印刷工党支部,是湖北老乡们的一个主心骨,这种地缘关系本能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吴治平回忆说,于是试点城中村最终敲定在了三元里松柏岗社区。在此背景下,吴治平成立了法泽,主要致力于社区融合研究与实践,并重点关注外来打工群体融入城市社区的问题。

  “法泽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进入三元里街起,法泽就充当着政府制度设计的参谋者、社区议事会代表培训的主讲人,充分发挥民间智库的作用。”吴治平说。2016年4月,吴治平当选为三元里街来穗人员党支部书记,开启了全国首个由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流动外来工党支部书记的先例,2017年来穗人员党支部升格为来穗人员党总支,她又当选为来穗人员党总支书记。其带领的法泽党支部和来穗党总支,以三元里社区大学和融合学堂为阵地,先后对来穗党员和社区骨干开设外来工写作班、演讲与口才班、商务英语班、环境教育班、社区骨干培训班,提升来穗党员和社区骨干的社区参与意识和能力。

  在社区大学和融合学堂成立之初,法泽开办的第一个班就是“垃圾不落地”环境教育班。“原来居住在三元里的来穗人员和居民,对社区最不满意的就是环境卫生,城中村握手楼林立,垃圾乱扔的现象严重,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特别多,走进去就是一股刺鼻的味道。”吴治平说,因此法泽专门聘请了全国著名环保专家来三元里授课,向社区居民、来穗人员、中小学生宣传“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知识,并喊出接地气的四字秘诀口号“手包车扔”――把垃圾拿在手上、装在包里、放在车内、然后扔进垃圾桶内。如今的三元里村,早已从“脏乱差”社区变成为全市综合治理示范社区。

  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吴治平在三元里村最大的成就,当属参与创建了融合社区“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来穗人员党支部、一个来穗人员服务站、一个融合学堂、一个社区共治议事会、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特别是指导成立了三元里社区共治议事会,组织来穗党员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环境整治、社会治安巡逻、特殊群体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来穗党员在创建融合社区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外来人和本地居民一起成为社区建设的话事人,让外来人变成了自家人。

  有人质疑,三元里的自治模式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性,并不适合复制推广,但吴治平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上,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2016年,江苏常熟服装城琴南社区引进了我们的分机构常熟智泽社会组织,把智泽公益在广州运用成熟的理念、方法、经验等,在琴南社区加以套用或改良,整合党建、商会、老乡会、楼道长、各类流动人口志愿者团队资源,提升流动人口融合深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琴南社区获得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吴治平无不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说。

  因此,2017年7月,吴治平带领法泽党支部优秀党员进入广州“巨无霸”城中村――太和镇大源村,开始了大源村“党建带社建、基层社区协同治理”的探索。谈到将融合学堂模式推广至大源村的初衷,吴治平表示,大源村是广州市最大的一个城中村,户籍人口8000多人,但常住外来人口有15万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超出村庄的承受能力,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传统的村级治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源村的实际情况。我希望能够通过融合学堂这种形式,以社群撬动社区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变化。”

  就这样,通过强化党委引领作用、整合社会综合治理队伍、成立社区共治议事会、开党建联席会议、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等,大源村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正逐步成形。

  “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殊性,但只要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以培养优秀党员骨干为突破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无论是三元里还是大源村,我都通过寻找党员、培训党员、成立党员服务队等方法,团结来自不同地区的来穗流动党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创建融合社区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吴治平说。

  从2012年到2019年,吴治平以三元里社区为起点,深耕社区治理近七年,她不仅见证了城中村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也见证了外来务工人员享受着与本地人越来越均等的公共服务。而其带领的法泽党支部和来穗人员党总支开展“党建带社建,共建融合社区”的探索和实践,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肯定。2018年,法泽党支部获得2018年度广州市社会组织优秀党组织奖,吴治平被聘请为广州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团成员;2018年底,法泽党支部在全市2.8万多个党支部中脱颖而出,荣获“广州市星级党支部”称号。而她在今年初,获得广州市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奖。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