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广州白云:临危不惧的新冠战“疫”排雷兵

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白云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徐建华

2021-06-20 14:33:35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图:徐建华

  新型冠状病毒,令人望而生畏、避之不及。当大家居家隔离严防新冠肺炎的时候,他却天天近距离面对新冠病毒样本,与病毒“智斗”较量。他就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场上的“排雷兵”——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长徐建华。

  自战“疫”在全国打响,徐建华就一直奋战在PCR实验室,肩负起组织协调、人员分工、试剂物资准备、实验操作、质量控制、结果判定、结果报告等任务。自2月15日起,徐建华带领同事们正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昼夜奋战,攻坚克难,累计完成逾2.8万份样本检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守好最后一道门,让病毒无所遁形,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的。”徐建华说。近期,徐建华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1

  成为首批进入实验室的广州区级疾控检验人员

  核酸检测结果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是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的关键一步。面对看不见的敌人,徐建华自信应对,每个深夜亮着灯的实验室都有他的身影,每次高风险的实验都凝聚了他辛勤的汗水。

  “我们实验室已经做好各项准备,现再次向单位领导请求,我们检验科有能力申请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是徐建华的请战,坚定而自信。在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综合条件和能力后,市、区两级卫健部门同意徐建华所在的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正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成为广州市首个开展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区级疾控机构。徐建华及其同事成为了广州市首批进入PCR实验室的区级检验人员,于2月15日起正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与可能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标本‘密切接触’,所以必须着三级防护全套装备才能进入实验室。穿防护服时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得忍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整套装备足足十几斤,出实验室时总是汗流浃背、缺氧头晕,感觉都快虚脱了。”徐建华告诉笔者,2月15日他们首次进入实验室,因为身穿防护服,操作样本的双手显得很笨重,半个小时不到,就已经又酸又痛,最终顺利、准确完成了首批次共21份样本的检测。自此,战“疫”排“雷”一直持续至今。

  每天,徐建华都迅速到岗,落实各项检验检测的保障措施,并多次进行生物安全和实验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确保检测工作顺利完成,徐建华严谨细致地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毫不懈怠。在做好实验的同时,他还不忘学习研究新冠实验检测的新标准,确保检测做到位,坚守住人民健康的最后一道大门。

  2

  坚守岗位不吃不喝通宵达旦“揪出”病毒

  3月25日,徐建华踏出PCR实验室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吃不喝,连续奋战了12小时。由于当时境外航班激增,大量归国人员在隔离酒店等候核酸检测结果,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压力倍增。

  根据实际情况,徐建华安排了16名检验人员,每两人一组负责一个班次,一天大约安排4个班次,每班检验人员从进入实验室到完成实验,大概需要5-6个小时。“最长的一次,检验员近10个小时未出病毒实验室大门。饥饿可以忍,难忍的是憋尿,为此大家每次进去前都会有意识地减水,甚至有女同胞直接穿纸尿裤进去。”徐建华说。

  通宵达旦“抓”病毒,踏出实验室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凉快。“穿着防护服太闷了,在实验室里不允许吃饭喝水,大脑始终处于绷紧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忘了时间,更忘了饥渴。”徐建华时刻绷紧检验结果务必“高效、科学、准确”这一根弦,最忙的时候曾连续一周在实验室工作到凌晨,从2月中下旬至今都没有休息过一天。“因为来的都是可能含有高致病性活病毒的样本,每轮检测至少需要6小时,自己的工作状态就是‘在危险中不停重复’。”

  徐建华告诉笔者,检验人员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是直面病毒的一线工作者。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到大量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样本,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超强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以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减少防护用品消耗,徐建华决定每个轮班小组进入病毒实验室后,直到轮值结束不再外出。期间,用对讲机来进行实验室内外交流,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物污染几率。在检验任务最重的时候,他要求检验工作不间断,上一个阶段负责同事即将完成工作时,必须通过对讲机与外面联系,以便及时调配下一组进入实验室,实现无缝衔接,提高检验效率。

  3

  目前已累计完成2.8万余份样品结果评估

  徐建华除了和其他同事一样排班进实验室做实验外,还要组织协调大量工作,上传下达,“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有时候讲到喉咙都干了。”徐建华笑称,每天都能看到3点钟的天空。

  此外,徐建华还要独自审核每批实验结果,成为核酸检测的最后一位“守门人”。“我通常是从实验室出来后,就在办公室等着,凌晨3点左右完成第三批次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后,大概可以回家睡3个小时,8点半回来继续工作,每天如此。”徐建华说。截至目前,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已顺利完成2.8万多份样本的检测,为病例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想象到会辛苦,但没想到这么辛苦。徐科对大家要求很高,每次进去前都会开个小会讲一下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他不仅负责组织协调,他自己也要进实验室,每天几乎都是凌晨两三点才下班,第二天8点半准时上班。”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副主任技师苏碧华说,在徐建华的带领下,检验科的同事们虽然很累,但依旧坚持着,当好疫情防控一线的“排雷兵”。

  “徐建华带领的检验科人员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奋战,从样本的收样、处理,到检测、结果判定、报告等,进行全程监控,保证结果及时、准确,为战‘疫’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白云疾控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徐建华未和家人吃过一餐饭,但毫无怨言。“年初,小孩不足一岁,我每天回家全身消毒完才会靠近看看他,但也不敢轻易抱他。”徐建华说,疫情稳定后,孩子学会了讲话,第一句说的就是“爸爸”,这让他很欣慰。

  因为在抗疫工作中表现出色,近期,徐建华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徐建华说:“这份荣誉让白云疾控的检验人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不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荣誉,也是对默默奉献的白云疾控人的肯定。感谢在实验室和我一起不舍昼夜、协同奋战的检验科同仁,他们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尖兵,他们让病毒无所遁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