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韧凯(中)
半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以让我区援黔医生马韧凯做成很多件事。上山下乡给贫困村民义诊、协助医院独立运行120急救调度中心、完善科室管理体系、打响地区医院医疗服务品牌……挂职平塘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半年来,马韧凯以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赴黔不到三个月,他便获评“2017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优秀个人”。
半年来马不停蹄
沉下身子“接地气”
“雷厉风行”是马韧凯行事的标签之一。马韧凯是去年9月27日到达贵州的,援黔至今,满打满算也就半年时间,但就在这半年时间里,他已经干成了很多件事。
上山下乡去给贫困村民义诊、为重患组织募捐活动、调研基层医疗发展、协调白云平塘医疗系统交流、促成120急救调度中心独立运行、传授胸痛中心建设理念……与帮扶单位平塘县人民医院完成对接后,马韧凯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
半年以来,马韧凯依照平塘县人民医院的工作分工,认真、负责抓好本职工作,还充分利用自己在三甲综合医院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全身心投入到提升平塘县人民医院的系统优化中,同时,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业务和管理水平。
尽管挂职副院长,这半年时间里,马韧凯不摆领导架子,从每次下乡为村民义诊便可看出,一到村子里,他便始终忙碌于接待病患,不摆虚场面,真正做到了沉下身子“接地气”。
利用休息日,马韧凯多次深入到平塘县的大塘镇民联村摆应组、平舟镇摆克村等地,开展“微心愿”、贫困户走访等活动,充分了解贫困户“四重保障”实施情况。“去到一些贫困户家里,真是很心酸的,我们能不帮吗?”经过几个小时的崎岖山路,马韧凯顾不得疲惫和对湿滑山路的恐惧,查访贫困户病情,为其安排最佳治疗方案,令贫困户感激不已。
马韧凯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群众、同事和上级部门的认可,贵州省卫计委颁予他的“2017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优秀个人”殊荣,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他一到平塘来,就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他为平塘卫生与健康事业、医疗扶贫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平塘县人民医院工作推进会上,平塘县人民医院院长谢勇对这位副手的工作能力和态度不吝赞许,在他眼里,马韧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更令人折服的是,马韧凯不以领导自居,干劲十足,“白加黑”“5+2”几乎是马韧凯的工作常态。
冷静思考善分析
助力医院更上一层楼
其实,接到援黔任务时,马韧凯心中是有些忐忑的。在他印象里,贵州省平塘县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生活环境与广州有着很大区别。直到抵达贵州时,他的忧虑才打消了。
“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到的那日,天特别蓝,风吹着很舒服。”看到平塘县人民医院的建筑、设备时,马韧凯十分意外,医院的整体水平超乎他想象,已经是一家准三甲医院的规模了。他坦言,此时心里对于工作、生活环境变化的焦虑已经荡然无存,更多的是压力,他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医院的水平已经很高了,要是还当做一个小医院那样马虎应付,那就谈不上帮扶了。”
设备、技术都有了,如何再上一层楼?马韧凯清楚地知道,平塘县人民医院缺的是更加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响亮的医疗服务品牌。
马韧凯发现,医院部分临床科室只重业务不重管理,导致工作效率未达到该有的水平。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他指出科室存在的问题,优化管理流程,在各科室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马韧凯还带领县人民医院专家组深入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指导,推动全县医共体建设,组织了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批医疗卫生专家、业务骨干,到平塘县开展医疗管理、教学查房等活动,助力平塘县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在院方看来,马韧凯来的这半年里,医院的医疗管理、党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工作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拿平塘县120急救调度中心成功独立运行这件事来讲,马韧凯在其中充分展现了领导才能和工作能力。作为胸痛中心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马韧凯甫一上任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毫无保留地与平塘医疗工作者共同分享胸痛中心建设经验,并依托平塘县及县人民医院现有资源,使胸痛中心运作的流程、制度、设备、人才配比等工作理念,在120急救调度中心得以运用。去年11月底,120急救调度中心参照广东省胸痛中心的运作、管理模式,成功完成了信号平稳割接,正式开始独立运行。
“如果没有马副院长,当前运行的120急救调度中心达不到这么规范。”平塘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毛启鹏说,当前,平塘县人民医院还在着手胸痛中心建设,而这更离不开胸痛中心建设专家马韧凯了。
不负家人同事重托
争分夺秒不能停
赴黔半年了,马韧凯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和闪亮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马韧凯坦言,能全身心投入到帮扶事业中,离不开平塘县的支持,也离不开本单位领导同事以及家人的默默鼓励。
“我们对马韧凯同志的业务能力非常有信心!”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宏说,当初,医院指派马韧凯援黔,看中的正是他十多年的医务科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事实也证明选择的正确。在两院交流中,李宏发现马韧凯深受帮扶方好评,区二院也积极支持马韧凯的工作,多次派出专家、青年志愿者队伍前往当地支援指导。
因为工作需要,两个月才能回一趟家的马韧凯自然对父母、妻儿有所愧疚,不过,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已经懵懂知道爸爸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业,每天晚上与爸爸的视频聊天已经让她满足。马韧凯说:“家人、同事们的支持让我静下心来,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当然,我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帮扶时间只有一年,接下来的日子里,将如何继续大展拳脚呢?马韧凯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指导胸痛中心建设;做好党建,以党建带动业务建设;深挖各科室内涵,擦亮医院品牌;下乡为更多贫困户服务……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容半分松懈。“比起平塘干部十年如一日的艰苦作业,我这短短的一年根本算不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