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用20年交一份让村民满意的答卷

基层治理领头人・太和镇北村村党总支部原书记徐国平

2021-06-22 13:05:06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2018年06月19日 01.jpg

图:徐国平

  20年前,传统农业支撑着这个远离闹市的村庄——太和镇北村村,一个家庭兜里平均也就揣着五六百元。历经20年的耕耘摸索,今天,村民的生活来源大部分来自集体物业出租,一个村民最多可以在集体分红中分得7万多元,最少也能收入3万多元。不少人好奇,这20年来北村发生了什么?这不得不提20年前被委派到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徐国平。

  原来,担任北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徐国平发挥带头人作用,通过建章立制、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展社会治理等一系列举措,让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徐国平看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成效如何,村、社干部是答卷人,村民是阅卷人,如何把答案做得完满,使村民满意,是村社干部的终生追求。

  一上任就要扭转干部作风

  建章立制树立党支部威信

  在担任村干部以前,土生土长的北村人徐国平曾是生产队计分员,还当了5年的教书匠,又在改革开放浪潮席卷来时下海从商,随后经推荐在当时龙归镇国土规划部门工作。在这一岗位耕耘11个年头后,由于工作踏实肯干,1998年徐国平被委派回村当党支部书记。

  “当年的北村可以用‘满目疮痍’形容,集体账户上一分钱没有,还拖欠了村干部和工作人员3年工资。集资房项目失败以致党群、干群关系如履薄冰,党员和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村社两级干部不和谐,村务无序管理,各自为政,财务管理没有制度可循,随心所欲,没有规矩。”回忆起当年的状况,徐国平记忆犹新地感慨:“我当时流下了眼泪,一度后悔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是既然答应了承担重任,就只能面对现实,昂首阔步向前大干。”

  开弓没有回头箭。徐国平说,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扭转混乱的局面,着手建章立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徐国平从抓好村“两委”干部的作风入手,带头树表率,开始立规矩,把村干部的行为、村务管理、财务制度一一规范起来。在北村党支部委员徐铬通一直以来的印象里,徐国平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按部就班、依法依规,不得偷工减料,特别是在财务上,不得有一分钱乱用,账目必须分明。

  不仅如此,徐国平还跟村干部说明,想要发财的不要加入他的团队,请另谋高就。这一要求也延续至今,如今村干部还保留着不承包一寸土地,不私有一处物业、建筑等规矩。

  除了要求村干部规范自我,为了让村民重拾对村社干部的信任感,徐国平让村社干部扑进村民中,为村民解难题,譬如垃圾成堆、宅基地建房乱占地、少数村民损害集体和村民利益大肆偷电、村霸横行等不良现象。当时村党支部牵头向恶势力和不良现象开刀,大力整顿村风民风,经过近半年的治理,最终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权威也随之树立起来。

  顶住压力守住千万“救命款”

  以“筑巢引凤”打经济翻身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徐国平上任的第一年,就把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为接下来大打经济翻身仗作铺垫。徐国平上任的第二年,北村脱贫致富的东风吹来了,当时北二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需要征用北村土地200多亩,征地补偿款总额达到1000万元。

  徐国平回忆说,这一消息的到来,让全村都沸腾了,从来没有这么大数额的钱进入到村集体账户,很多村民都盼望征地款能像以往一样尽快分到各家各户,用以改变世代耕作的贫困生活。甚至出现了一些声音,说徐国平早是万元户,不等这个钱来开饭等。

  “反正各种说法都有,我当时心里很不平静,这1000万‘救命款’如果分了,北村就会二次返贫,而且贫困阶段的时间更长,相当于走入恶性发展,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徐国平说,他思考了三天三夜,立下决心,北村要借此机遇,放眼未来,大打经济翻身仗。

  决定了就要做。他要求村干部下到各自驻点的经济社,召开村民大会,讲道理讲政策,经历大半个月的动员,最终大部分村民、社员都赞成不分钱而是利用这笔钱建集体物业。

  “如果3年内全村的股份分红不能达到每股50元,我就辞职不干!”立下“军令状”的徐国平,用这1000万元的征地款,再从村民中集资一部分,几年内推动各经济社纷纷利用起北太路、106国道旁的晒谷场、牛棚、猪栏等闲置地“筑巢引凤”,建起二三十万平方米的集体物业,到了第三年基本都能按每股50元作了首次分红,村民尝到了甜头,从此北村也走上了一条转型之路。

  今年71岁的村民徐伯称,20年前还耕田,每股10元甚至还没有股份,去年他的经济社分400元每股,现在过着休闲的生活,不得不说是徐国平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其实,去年北村村社集体收入达到2800万元,分配水平最高的经济社每股分红达到1300元,一个村民最多可以在集体分红中分得7万多元,最少也能收入3万多元。

  本着公心开展社会治理

  全面发展烹制文化大餐

  “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打经济翻身仗,2005年左右就决定在一边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村域环境进行全面优化美化整治。”徐国平称,全村的街巷、排污渠按照先易后难、路渠并进的次序进行硬底化,打通断头的环村路、村前大道等主干道,修建星级厕所、清理历史垃圾、建公园修路径等……陆续将省市卫生村、文明村、美丽乡村等称号收入囊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回忆推进社会治理的这一段往事,作为带头人的徐国平以“一勺眼泪”形容,他说在推进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损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如何在集体和个人、大集体和小集体取得平衡是一门学问,曾经他也受到过威胁,但是本着一颗为村民办实事的公心,他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一一硬着头皮撑了下来。他坦言,他对目前北村的规划并未满意,譬如街巷较窄、布局欠规划等,今后还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沿着规划执行到底。

  如今,北村的环境还在不断变化,不少村民反映村容村貌越来越漂亮,绿化、水利一步步改善。笔者随机采访公园里休闲的村民,收到对于徐国平最多的评价是为人热心、公正,特别是公正,做事“均真”。徐铬通称,徐国平做事的一套方法得到村民的认可,自然而然也得到村干部的信服。

  环境在进步的同时,徐国平还时常告诫村社干部要学会“弹钢琴”,要让北村全面发展。因此,从2005年开始,北村就开始着手将古建筑、古书舍、古祠堂等资源的权属收回集体,徐国平的宗旨是“挖掘古文化、保持原生态”,旧资源发挥新利用,变身老人之家、书画展览馆、醒狮队和武术训练基地、农家书屋等,还在原灯光球场修建了“北村大戏台”,为村民烹制文化大餐,今年还将重点打造粤剧文化。

  2014年,北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徐国平继续担任党总支书记。去年,他从书记的位置退了下来,目前在村里担任顾问一职。回顾过去20年,他说这一路有鲜花、掌声、赞誉,也有委屈和艰苦的泪水,但作为答卷人,他说对得起村民和党委政府的嘱托,他就满足了。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