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好人陈志:为民服务无怨无悔

2021-06-22 13:05:06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2018年06月26日 01.jpg

图:陈志

  如果把三元里荆楚印刷工流动党支部书记陈志放在浩荡的来穗大军中,这个笑声爽朗、有着浓重湖北口音的汉子,再普通不过。但普通的陈志在老乡们眼里却不普通:大到经济纠纷、民事问题,小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大家伙遇到难题第一时间便是联系他。有老乡为他竖起了大拇指:“有他在,我们就很放心”。

  自2007年至今,在陈志担任三元里荆楚印刷工流动党支部书记的10多年里,社区辖内的湖北洪湖籍老乡管理状况大大改善,从“不服管”到“服管”,再到主动参与社区管理事务,实现了从“外来人”到“自家人”的转变。十年弹指一挥间,陈志也从当年的青壮年步入中年,2015年还因助人为乐被评为广州好人。回顾、评析来穗往事,他只用自己的微信名字默默回应:诚挚为民,无怨无悔。

   脑子里装的都是老乡们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一批怀着掘金梦的湖北洪湖籍务工人员,来到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打拼,多数开始了印制名片、做表格的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松柏岗社区仅洪湖籍来穗人口就多达13000多人。而随着业务转型升级,一部分来穗人口因租住、返乡等因素,目前该社区仍有洪湖人7000多人。

  “当初因为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区域习俗不同,最初湖北老乡没少在这边闹矛盾。”1999年来到三元里的洪湖人李先德回忆,那时的老乡就像一盘散沙,计生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层出不穷。李先德仍记得多年前一次因“一碗米饭引发的斗殴”,“矛盾点可能只是习俗问题,但是因为彼此没有沟通的渠道,导致矛盾升级,甚至成为恶性事件。”

  这样的散沙状态一直持续到2007年。那一年,三元里街道办事处与湖北洪湖螺山镇经过双向沟通,决定成立三元里荆楚印刷工流动党支部,平时便热心助人、精力充沛的陈志成为党支部书记的不二人选。从此,陈志在属地街道与湖北老乡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那个时候,不少老乡超生现象比较严重,为了逃避家乡罚款,就把新生儿带到了广州。时任松柏岗社区居委会主任、现三元里街民政科负责人黄红表示,辖内人口的骤增也加剧了社区的管理难度。“那时候几乎天天找陈志,真的是很忙了。”黄红回忆,有一次街道负责人找陈志,结果电话打不通,就批评他:要当党支部书记就得全身心为民服务。“从那天起,他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怕老乡们有事找不着他。”

  “刚一当选党支部书记,陈书记就忙着挨家挨户宣传劳动法、计生法等知识,还号召老乡们配合定期的‘查房、检查、查病’等活动。”洪湖籍来穗人员彭泽良表示,当时有几位老乡因在“查病”过程中检测到患病,才得以及时治疗。

  “其实最初很多育龄妇女对此很抵触,以为我们只是想通过活动向户籍地提供她们的生育证据。”陈志回忆说,当时的妇女关爱活动不受欢迎,但经过两年的坚持,不少老乡对这项活动的看法开始改观,态度由躲避变为积极。“我们在这里除了查环查孕,还可以免费做盆腔、乳腺B超、妇科检查,检查项目比家乡还多。”洪湖籍老乡郑女士表示,她当时本着体验一下的心态参加了社区的关爱妇女检查,感觉不错,此后只要社区一有活动她就参加。

  很多时候,忙起来的陈志经常忘了吃饭,却频繁抽烟,有时候一天竟可以抽两包烟。他经常夜晚、周末也在党支部办公室加班,以防老乡有事。“没办法,我们这里老乡各种事情比较多,比较琐碎,样样都找他来处理,确实压力比较大。”一起共事多年的李先德不无体恤地说道,“他的脑子里一天到晚装的都是老乡们的事情。”

   经手调解的大小事端数不胜数

  “感觉在陈书记的带领下,党支部越来越活跃,老乡们也越来越信任他。”李先德介绍道。

  信任感来自于坚定不移的信念。至今,陈志仍记得荆楚印刷工流动党支部成立后第一次正式开会的场景。由于没有场地,就把会议场所放在一个老乡经营的餐馆里,大家齐刷刷地都穿起了白衬衣。“非常有仪式感,大家就像找到了组织,信任我,我更要尽心尽力才行。”陈志说。

  尽心尽力,不只是一句口号。大家还记得,陈志是如何多次协调,护送因吸毒致幻的老乡返乡治疗的。“当时那个老乡吸了毒就整日游手好闲,发展到后来就演变成拿着刀具在大街上晃荡,把周边居民吓得够呛。”家住松柏岗社区18巷的李先生说,这名吸毒老乡一度成为社区里的阴影,大家都躲着他走。

  陈志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在广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很头疼,陈书记,我们听你的,听政府的,该咋办就咋办。”吸毒老乡家属的一席话,让陈志行动时多了一份力量。经查,这名有犯罪前科的吸毒老乡最终被拘留,其父生病弥留之际,陈志还多方协调让这对父子通过视频见了最后一面。“感谢陈书记,感谢陈书记……”老乡泣不成声,对陈志感激再三。

  这些年来,陈志经手调解的大小事端数不胜数。人们也惊讶地发现,近些年来,老乡中发生的矛盾次数由多变少,大家做志愿行动的次数却在由少变多。“我们有个微信群,陈书记几乎天天都在上面转发国家的时事动态,有关来穗人口的福利政策,各种正能量。这些内容确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家,劝大家遵纪守法,把广州也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洪湖籍老乡刘女士表示,现在大家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情。

  不仅让老乡之间互相帮助,陈志还发动老乡积极加入志愿行动。有一年,陈志从新闻上得知清远冬瓜滞销的消息,便呼吁洪湖老乡向瓜农伸出援手。“我们的一个老乡,广州市蓝彩印刷有限公司的老板积极响应,向清远瓜农购置了万斤冬瓜。”陈志说,那次行动,不但减少了瓜农损失,更是一种爱心传递,引起了较大反响,纷纷有企业和居民加入购买冬瓜的行动中。“很感动,我们的老乡也开始积极加入志愿行动了,而且自那以后,这样的志愿活动越来越多。”

   好人好事持续发酵

  近些年,在荆楚印刷工流动党支部和陈志的影响下,洪湖来穗人员的归属感越来越强,社区里也频频传来老乡们的好人好事。

  2016年年底,来穗青年刘志力火速救下一名欲跳桥轻生的女子,他感言自己便是受到陈志一直挂在嘴边的“多做好事”的影响,才能毫不犹豫地出手救人。听说老乡患病,在陈志的号召下,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的老乡们,为远在安徽合肥、身患尿毒症的老乡洪玉环捐款逾13万元…… 感动的事件一桩接一桩。

  如今,“白云好人工作室”也落址松柏岗社区,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陈志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结合志愿服务队工作的开展,积极挖掘身边老乡的好人好事,并通过志愿服务队微信群等手段传播、鼓励好人好事,让好人感受到他人的支持,让其他人学习如何做好事,“只要大家都参与进来,相信我们的社区会越来越好。”

  除了帮助他人,这些来自异乡的来穗人员,还一步一步打破地域窠臼,把眼光从“小家”转向了“大家”,参与到社区的基层治理中。“这些年在松柏岗社区,我们已经有了家的感觉。也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能够变得更好。”来自湖北洪湖的郑庆忠表示,现在包括他在内的不少老乡都成了社区内的“巷长”,定期巡逻,负责巷内的治安、卫生等问题。有时巡逻碰到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他也会上前制止,遇到本地居民也不会露怯,“如果他们不愿意捡起来,我就会捡起来,他们也会不好意思。大家住在这里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

  “这些年,我们老乡的变化太大了,要是讲起来,一天一夜也说不完。”谈及老乡们的变化,陈志嘴角露出了微笑,“共治议事会、社区大学、融合学堂……老乡们在这里的福利越来越多,过得越来越好,我心里也踏实多了。”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