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白云区驻英德扶贫女干部谢以洪:扶贫路上谱写一曲巾帼篇章

2021-06-22 12:41:43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2018年05月22日 01.jpg

  图:谢以洪(左)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了解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漫漫扶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谢以洪是钟落潭镇计生服务中心的副主任,2016年5月,作为35名驻村干部中唯一的女干部,她来到英德市石牯塘镇鲤鱼村任驻村队长,开始了光荣而艰巨的扶贫攻坚工作。扶贫路上,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助力脱贫,为石牯塘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谱写了一曲巾帼篇章。

   时刻牵挂贫困户

  鲤鱼村地处石牯塘镇东北部,全村共 714户,扶贫户89户,是重点贫困村。

  被派驻到鲤鱼村后,谢以洪就马不停蹄地开展精准识别工作。走访每一户,谢以洪都会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察看,了解他们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家庭结构以及主要收入来源,对每一户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

  在入户调查中,她了解到,很多贫困户是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家庭缺乏劳动力等。看到贫困户的困境,谢以洪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不忘初心,不忘自己共产党员干部的身份,全心全意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谢以洪初次走进贫困户李石观家,映入眼帘的家徒四壁着实让她大吃一惊,低矮的平房里只摆着几张简单的小木凳。李石观的妻子双腿残废,不能行走,没有劳动能力。李石观50多岁,瘦瘦小小,平时在家就种点稻米和花生,照顾妻子和刚满12岁上小学6年级的儿子,平时的生活来源就靠低保的一点点补贴。

  谢以洪时刻牵挂着李石观一家。2016年暑假的一天,谢以洪带着女儿和朋友的孩子,买了学习用品和部分日用品,到李石观家走访。小哥哥小姐姐们的鼓励,让李石观的儿子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习的决心。今年,谢以洪为李石观一家安排了危房改造。看着这两年家里的变化,李石观一家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驻村以来,谢以洪牢记扶贫干部的使命,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和上级社团组织帮扶为困难群众帮危解困。她带领的扶贫工作队对李石观这样的家庭落实了基本医疗保障、就读补助、生产资料资助、资产收益的分红等一系列扶贫政策,还积极组织结对帮扶对象定期上门走访送上慰问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

  扶贫不走过场

  谢以洪所在的扶贫工作队通过调研走访,从鲤鱼村自然条件和帮扶户意愿出发,对鲤鱼村的精准扶贫形成了清晰的思路,提出因地制宜产业扶贫,认为当地发展红茶种植大有可为。

  红茶产业是英德农业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谢以洪所在的帮扶单位钟落潭镇政府和石牯塘镇鲤鱼村委按照扶贫“六个精准”的要求,从实际条件出发,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探索实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贫模式,真正把能发挥资源优势、具有市场潜力、实现稳定增收的产业扶持好、管理好,增强“造血”功能。

  今年4月18日,鲤鱼村入股石门山茶园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又一扶贫产业落地石牯塘镇,现已安排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茶园就业,帮助其就近就业。通过入股,鲤鱼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能分到不低于入股总额10%的红利分配,增加收入。

  扶贫,就要扶到老百姓的心里去。谢以洪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抓实抓细,绝不走过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谢以洪带领的驻村工作队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提升鲤鱼村基础设施、生产条件为重点,着力提升全村发展水平,增加村民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2016年政策兜底脱贫44户,2017年45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中,26户按期实现脱贫,剩余19户因政策性问题顺延至2018年实现脱贫。

  带着感情扶贫

  两年多以来,谢以洪在远离家人的山村里,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责任,踏踏实实地多听、多看、多想、多干,把汗水和希望播撒在鲤鱼村这片与她愈加熟悉的土地上,她始终牢记承诺,用心做好扶贫工作。

  每日下基层的扶贫工作,早已让谢以洪和村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每个村民见了她,都会一口一个“洪姐”地叫,这个让她喝口茶再走,那个让她吃了饭再走。圩日赶集,村民都热情地邀她搭“顺风车”。

  乡镇的生活不像城市那么方便,宿舍里经常停水或水压不够,大冬天晚上没热水洗澡,只能用电热棒烧水,谢以洪却能笑着面对这一切:“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学生集体宿舍生活的时期,令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虽然苦,但乐在其中!”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谢以洪一直致力于帮群众找出贫困的病因、找准发展的路子、找对致富的方向,鼓起群众脱贫的勇气和志气。谢以洪表示,在全国由上到下大力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之际,有幸参与其中,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实在是一种幸福。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