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谢奕
6月3日晚上9时20分,1986年出生、土生土长的白云青年谢奕,在广西山区助学回程中,因中暑严重脱水而休克倒下了,经抢救无效离世,将生命的句号画在了他心心念念的山区助学路上。
谢奕的一别,让家中“四老”有如遇上晴天霹雳,陷入沉痛悼念中。日前,均禾街对谢奕一家开展了抚慰并送上慰问金。区文明办方面表示,将推荐谢奕为“广州好人”,团区委方面也表示,将推荐其为“白云好青年”。
○ 亲属眼中,谢奕从小就有颗“帮人心”
在谢奕年过八旬的外公的记忆里,谢奕从小就是一个热爱帮助别人的乖孩子。每回看到路边乞讨的小孩和老人,他都主动找大人拿钱来帮助他们。看到老人过马路,谢奕也从不袖手旁观,主动帮扶。
虽然生于家境优越的家庭,但并未造就谢奕娇生惯养的性子,反而他更加愿意多“做”一点。谢奕表姐夫陈永华回忆说,大约2002年左右,一大家族亲戚一起坐火车回湖南老家为奶奶庆贺大寿,对于这个面生的表姐夫,谢奕不仅十分有礼貌地打招呼,还忙前忙后帮亲戚提这提那,分担行李负担。
在外公的记忆里,长大后,谢奕更加热衷于做善事,把孝心和热心落到亲人、朋友、邻居等,并用在方方面面。外公80岁时,在谢奕的指导下学会了用微信,谢奕还专门给他买了手机,第一台手机用着不方便,他又给外公换了另一台。今年外公生日,谢奕给外公送去了冰箱。外公说,其实冰箱凑合着还能用,可谢奕细心注意到冰箱坏了一角,继而发现里面也坏了,对外公说冰箱有毛病了,干脆买一台新的。
○ 2008年,从此穿上了“志愿马甲”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方冰雪灾害加汶川地震,让不少人陷入困境。当年的广州滞留了大批量返乡客,而谢奕正是在这场灾害中披上了“志愿马甲”。在流花车站,和大多志愿者一样,在拥挤的人群中,谢奕不知疲倦地为疲惫的返乡客提行李,忙前忙后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自此,他的“志愿马甲”再也没有脱下来过。
此时,谢奕加入了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分队(以下简称“启智服务队”),白云路的启智学校、龙津西路的致爱学校等成为他最常前往的场所。启智服务队资深志愿者莫漓说到,志愿者是一个流动性比较大的团队,谢奕却能够在其中坚持长达9年,十分不容易,他经常活跃于智障儿童、残疾人等服务活动,并且毫不吝啬地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其中。
除了参与志愿服务,谢奕还十分热衷于其他的公益活动。“捐钱给学生买文具,用手语给孩子们表演歌曲《感恩的心》,给社区外来人员写挥春……”在陈永华的记忆里,从小成长在三元里街的谢奕,经常活跃在三元里街的学校、社区,参与公益活动。
○ 这一去,热心公益的生命永远离开了
然而,本月初的一场山区助学活动,让谢奕的生命及公益之路不幸就此终结。
6月2日上午,和以往的山区助学经历一样,谢奕和助学队员出发前往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助学点。当天21时20分,谢奕给山区的孩子们准备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分装完小书包、文具、小礼品,以及油米、净水器等物资后,开心地发了朋友圈,“整理好,洗洗睡,明早6点出发”,并配了6张图片。谁也没想到,这是谢奕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6月3日清晨6点,助学队员辗转到了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的大山入口,开始长达3小时的徒步进山,谢奕当时拿了两个装满画笔、画册、橡皮擦等文具的小书包,以及一个要送给村民的净水器,负重超过10斤。目的地八板乡弄结屯教学点和助学队员之间隔了4座大山、3片玉米地,途中碎石无数。中午时分,大家到达目的地,喝了几口当地被用作饮用水的雨水,就开始分派物资等。谢奕和当地小朋友聊天玩游戏,孩子们唱歌,他伴舞。
下午,助学队离村。这一次,崎岖的山路成为了谢奕的最大挑战。体力连续消耗后,队员们的身体普遍出现了缺水。同行的队员邹军说,大家身体状态都不好,谢奕照前顾后,完全没有顾忌自己破损厉害的鞋子,还把剩余的半瓶雨水递给体力严重不支的队友喝了几口。
当走到最后一个山坳时,谢奕突然中暑引发高烧,体力不支倒在了一片玉米地里。尽管一路上全力抢救,当晚9时20分,车子仍在孤寂的山路上飞驰,车上的谢奕却因抢救无效,合上了双眼。
○ 送去抚慰,拟推荐谢奕为“广州好人”
3年前,谢奕创办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在谢奕位于均禾街富力城花园的家中书房里,记者看到书柜里整齐排列的一系列书籍,书桌上放着他的读书笔记本,其中2017年4月13日写道:用1年的时间读100本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陈永华说,在工作上,谢奕有着清晰的目标,还记得他对自己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我的事业做好,等我有了成就,那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儿童。”
可惜的是,这一次之后,谢奕将永别他心心念念的山区儿童。谢奕的爸爸谢召明告诉记者,谢奕做公益从来不张扬,就好像今年4月,谢奕到了河源市龙川县助学,他是事故发生后才知晓儿子成为了龙川县胜利村骆家的对口帮扶人,每月给骆家寄生活费。如今虽然儿子走了,但他们一家还会将这份公益传递下去,延续儿子的精神。
“他说过要花一辈子去做善事,如今做善事的路上却少了他一个。”埋在深切悼念中的谢奕妈妈说,儿子的微信聊天和朋友圈里发得最多的就是号召大家加入助学团队,他还组建了一个公益群,时常发送募捐公告和行动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事故后在他手机里发现的。外公哽咽得几乎说不出声,他说谢奕的离去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晴天霹雳,但他是为了扶贫而逝世的,青年人应有勇于做先锋的精神,他做到了。
日前,均禾街对谢奕一家开展了抚慰并送上慰问金,目前街道正在为谢奕父母申请广东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据悉,区文明办方面表示将推荐谢奕为“广州好人”,团区委方面也表示,将推荐其为“白云好青年”。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区委将号召全区青年向谢奕学习
6月22日上午,团区委组织探访了志愿者谢奕的家人,更加完整地了解了谢奕的生平,以及他最后24小时志愿之路的更多细节。接下来,团区委将号召全区青年和志愿者学习谢奕献身志愿服务的精神。
最后时刻还在牵挂年长队友
来到谢奕家门前,门上贴着的寓意平安幸福的春联与里面悲痛的一家人形成巨大的反差。谢爸爸和谢妈妈反复说着20天前那个早上送儿子出门的每一个细节。“那天早上我们送他出门,都是高高兴兴的,我还和他说,山里可能冷,要他多带一件衣服。叮嘱他一路平安,不要太累。”在谢爸谢妈眼里,这一天就和以往儿子出去做志愿者的每一天一样,只是他们再也没有等到儿子回家。
谢爸爸告诉记者,与谢奕一起去广西的志愿者团队成员前一天到家里探访他们,他们知道了谢奕生命最后24小时里的更多细节。“到那里的路很远,从县城到乡里要开3个多小时的山路,从乡里到他们扶贫助教的点要走4个山头,来回就是8个山头,谢奕穿的登山鞋都坏了,用绳子绑着继续走。”谢爸爸说,由于团队中大多数是女孩子,所以谢奕作为这个团队的组织者之一,尽可能地扛起最多的东西和照顾好其他志愿者。
谢奕的团队里年龄最长的志愿者辉哥(音),专门从法国赶过来加入志愿活动,由于年龄较大,又没有走过这样的山路,所以下山时需要人背。谢奕倒下来时身边并没有人,被另一个女志愿者发现时,他和那名女志愿者说他没事,要他们多照顾辉哥。“我敢肯定当时他已经很不舒服了,只是不愿意给其他人增加负担才这么说,如果他当时就说出自己的身体情况,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谢爸爸说,谢奕去扶贫助教的地方很缺水,尽管如此,为了给山里的孩子们多带一点物品,志愿者们路上只带了少量的干粮和水,和别人同样多的水,谢奕还将自己的水让给其他人喝。
好家风养出善良上进好儿子
谢奕出生在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家庭环境养成了他乐于助人的性格。记者了解到,谢奕的父母和外公外婆都是党员,特别是84岁的外公更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谢奕的影响非常深。谢奕的外公擅长书法,从小就带着谢奕一起学习书法。谢妈妈说,外公就是一个非常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在外公的影响下,谢奕从小就很善良。“每次在路上碰到乞讨的人,他都会给钱,身上没有钱也会找父母拿钱去给。”
在家里人眼中,身为独生子女的谢奕不仅没有娇气,还贴心,虽然是家里年纪最小的,但是总是会早一步察觉到家里人的需求,并记在心里马上落实好。84岁的外公微信玩得很熟练,这也是谢奕教会他的。外公说,因为孙子说微信可以让他和更多人交流,所以很耐心地教会了他用微信。“后来他观察到我原来的手机不好,偷偷地又给我买了一台更好的手机。”外公说,微信不仅可以让他展示自己的作品,更让他通过朋友圈随时了解到孙子的动态,也是祖孙交流的平台。“他工作很忙,经常凌晨几点还在公司。”外公说,前段时间,凌晨1点多谢奕还在朋友圈里说“开完会了,终于吃到了晚餐。”谢奕的去世,外公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但他又为自己的孙子骄傲,认为他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谢奕也将他对家人的细心和贴心用在平时的人际交往和志愿服务中,让身边的朋友愿意追随他做志愿服务,也让被他服务的孩子愿意叫他一声“谢爸爸”。谢妈妈说,谢奕刚刚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时候并没有和家里人说,汶川地震时,家里人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抢险救灾情况,并想着能为灾区做点什么的时候,他们发现谢奕已经穿着志愿者马甲,每天到流花车站去服务那些因地震滞留的旅客了。“他都是默默地在做,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做了志愿者,如果不走,他本来可以做一辈子志愿者的。”
谢妈妈说,谢奕的葬礼他们并没有给亲友发消息,但是整个厅都挤满了人,都是谢奕的同学和一起做志愿服务的朋友,他们中很多人是从世界各地特意赶回来送他最后一程的。“他还有很多理想没有完成,他想公司做好了,专职做志愿者。”谢妈妈说,谢奕一直很努力,努力工作,努力做志愿者,这些年还一直在努力学习,一有空就读书,家里还有他前两个月买的100多本书,才刚刚开始看。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区注册志愿者20多万人,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志愿者团队,在工作之余奉献自己的爱心,接下来,团区委会将谢奕的感人事迹在全区的学校、企业等青年团体中进行宣传,更大程度地激发青年志愿服务的热情。同时,也会以谢奕的意外事故为警示,提醒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时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样未来可以走更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