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派驻清远市阳山县大城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俊杰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技术帮扶方面,他创新性地探索养殖业,提高贫困户养殖技术;积极发动先富党员带动帮扶对象共同致富。在观念帮扶方面,他不厌其烦地上门讲事实摆道理,改变帮扶对象“等靠要”的观念,打开思路。
陈俊杰在大城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陈俊杰
了解民情,村道拓宽路灯亮了
2019年5月初,陈俊杰进驻清远市阳山县大城村开展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赴任后,入户走访熟悉村情民情是陈俊杰心中的头等大事。“松叔今年63岁了,但是他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份是1975年的,小孩上到四年级之后就不愿意读书了;福哥家的孩子今年20多岁,因为皮肤过敏影响容貌,在外面很难找工作;还有一户不懂得节育,女方才28岁,但是已经生了5个小孩……各家各户的情况都不相同,不能用相同的办法帮助他们。”
入户调查过程中,陈俊杰发现,除了希望家庭能够实现致富奔小康之外,大家还渴望改善村容村貌,修建一条致富路。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大城村空气清新。但对这里的村民来说,这里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崎岖不平的道路、完全没有规划的垃圾投放、灌溉水资源缺乏……特别是村内狭窄的道路,大大限制了当地的发展。
“大城村有7个村民小组,其中有一个村民小组有3.5公里长的道路还是泥路。开车经过,很容易刮到车底。道路狭窄,校车很难通过,孩子们只能走路上学。”响应群众呼声,陈俊杰积极推进大城村道路拓宽、路灯建设等项目的推进。
拓宽村道涉及约8户村民的农田、废弃民房和祖坟用地等问题。这8户村民当中,只有2户在村内生活,其他6户在外打工。陈俊杰和村干部、社长等主动沟通,动员他们共同加入致富路的建设。“地被征用了,会补贴补偿款。路修好了,逢年过节开车回家,道路也通畅。目光放长远些,修路对个人乃至全村的发展都有益……”陈俊杰把话说到村民的心坎上。
2019年10月,致富路建设正式动工。经过近2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条崭新宽阔、约5公里长的村道正式亮相。道路拓宽的同时,村道的路灯也亮起来了,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夜间出行。道路通了,路灯亮了,村民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扶志扶智,带动帮扶对象创业
开展帮扶以来,陈俊杰坚持激发帮扶对象内生动力,围绕“为什么穷”“穷在哪里”“靠什么脱贫”三个问题与帮扶对象深入交流,分析致贫原因,帮助有脱贫基础的帮扶对象定思路、定计划、定产业、定目标,持续对帮扶对象加强思想引导。“扶贫不是简单地把他们纳入五保和低保,不是每个月给他们几百元补助,扶贫应该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相结合。”陈俊杰说。
村民成介修是技术脱贫的典型代表。2019年,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成介修养殖20只孔雀苗,首试孔雀养殖成活率就达100%。此批孔雀按照帮扶养殖协议定于2020年5月回收,每只保价600元,可实现增收1万多元。成介修家中成功饲养孔雀,是一次产业帮扶的成功尝试。成介修还自我加压,将亲戚丢荒的土地进行耕作。他还把自家的半亩田地围了起来,探索试养田螺……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昔日贫困的家庭,生活好起来了,“钱袋子”鼓起来了。
在陈俊杰的计划中,该养殖模式原本尝试在其他帮扶对象家中复制。因受疫情影响,孔雀养殖计划暂停。“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禁止饲养孔雀这类国家保护动物,孔雀养殖的扶贫模式就无法推行了。”陈俊杰说,该项扶贫模式虽无法继续推行,但也证明了产业扶贫大有作为。
疫情来袭,奔赴农村做好防控
自扶贫以来,陈俊杰回家的次数特别有限,每次和家人短暂团聚后他就得返程。2020年春节假期,陈俊杰原本打算在家陪伴孩子。疫情突然来袭,2月1日一早,他就带着筹得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赶往清远大城村战“疫”。
“村民的防疫物资缺不缺?”“家庭困难的村民生活怎么样?”陈俊杰一边通过微信、电话向大城村“两委”干部了解情况,一边四处筹办防疫物资。“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又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一线防控工作,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
“疫情就好比一次大考,考验的是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要当好赶考人,不负组织和人民的重托,坚决守好大城村的大门。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松劲和懈怠,要一鼓作气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这两场仗。”陈俊杰回村后,第一时间召开村干部会议,就大城村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开展进行详尽安排。很快,防疫的广播在村里回荡起来;村道两旁的路灯杆上统一挂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牌;各自然村小组党建文化活动室外墙悬挂张贴了相关宣传标语和宣传画。
然而,部分村民认为疫情距离自己很遥远,“在农村没必要这么严格。”为此,陈俊杰坚守一线,与驻村党建指导员欧阳辅强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进村入户走访排查,发放宣传资料,“尽量不要外出、串门、聚集,出门要戴口罩,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和做好通风。”耐心的劝导成了陈俊杰抗疫期间的高频话语。与此同时,他和村干部设立关卡轮流值班排查监测,做好农村防疫“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