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冯冠杰(左一)为种植柠檬的农户提供相关技术指导
“成为广东省劳动模范,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能发挥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用干劲和闯劲鼓舞身边人,引导更多青年朋友回乡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和村民走上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沙田柠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冯冠杰的感言,也是他努力奋斗的方向。
“85”后冯冠杰,是我区钟落潭镇沙田村人。8年前,他放弃高薪的房地产行业工作,返乡继承父辈事业,学种沙田柠檬。8年来,他自主编写完成了沙田柠檬生产技术规程,统一规范种植技术,将沙田柠檬变成茶饮市场上的“香饽饽”。其带领的合作社成为沙田柠檬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并先后获得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社员数量也从2012年的32户,发展壮大到如今的103户。同时带动沙田村周边地区的农户种上柠檬,走上致富路,“酸”柠檬种出了“甜”日子。
打牢“地基”
带领合作社走向标准化
返乡前,冯冠杰是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在广州市区房地产行业打拼,天天奔波于各个建筑工地之间,看着万丈高楼平地起。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个年薪可观,前途无量的行业。但冯冠杰忘不了沙田村的山山水水,得知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时刻关注着中央政策的他,认为未来乡村产业的发展潜力,未必会比房地产行业差。
2012年,冯冠杰毅然决定返乡,加入柠檬种植行业,成为沙田柠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他的角色也从一名高薪打工人转变为一位新型职业农民。当时,沙田柠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成立5年,但总体并未走向规模化、规范化,收购程序也较为杂乱无章。于是,冯冠杰巧妙地引入在房地产行业学会的建筑学思维,将大楼建设中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开始为合作社打牢“地基”。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我认为任何领域都像建设万丈高楼一样,要脚踏实地地把基础打牢。”冯冠杰说,在父亲和前辈的带领下,他从传统农民的角色做起,深入田间,全方位了解柠檬种植标准技术和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传统农业要走向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才能实现农业强,传统合作社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出台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
为此,他联合相关的专家团队,自主编写完成了标准化的沙田柠檬生产技术规程,统一规范种植技术,出台不使用违禁农药和激素等制度,并通过杀虫灯、粘虫色板、捕食螨、喷施矿物油等现代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果树进行精准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养分,以确保每一颗柠檬营养充足,带领合作社成为沙田柠檬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并先后获得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广东省十大最具潜力合作社奖,社员数量也从2012年的32户,发展壮大到如今的103户。
打响品牌
“酸”柠檬种出“甜”日子
有了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还少不了多样化的营销模式。在冯冠杰眼中,沙田柠檬不仅代表着小时候的味道,还是沙田村形象的象征。他说:“上世纪90年代时,沙田柠檬已经是3元/斤的好市场。但如今,市场环境和供需关系已经发生改变,现在社员们负责保证柠檬品质,我来负责提高沙田柠檬的产品价值和附加值,共同带领家乡的柠檬走出沙田村。”
在2020年广州市白云区农民丰收节暨农耕文化节直播间内,冯冠杰变身带货主播,为沙田柠檬代言。在“粤菜师傅”工程·沙田柠檬菜品推介会上,品质优良的沙田柠檬变身为柠檬味的甜甜圈、土豆丝、酸菜鱼等新颖的美味佳肴。在广州市品牌农产品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暨广州现代农业嘉年华活动上,随处可见沙田柠檬的身影。
短短8年时间,冯冠杰一边带领合作社扩大柠檬种植规模,发展成为全国香橼柠檬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一边打响沙田柠檬品牌,制作出一系列柠檬干、柠檬果酱、冰糖炖柠檬等深加工产品,在茶饮市场上站稳脚跟。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畅销的沙田柠檬也遭遇了滞销。冯冠杰多方链接资源,与爱心企业五矿集团合作,联手开展抗疫助农活动,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沙田柠檬品牌。疫情期间,他开始探索线上销售服务,利用淘宝、微信商城等,将沙田柠檬销往全国各地,打通线上线下多方面销售渠道,提高新鲜柠檬销售利润,使周边形成稳定的柠檬产业集约地。
如今,得益于沙田柠檬的好市场,沙田村正打造农产品销售一条街,发动农户开展采摘旅游,品尝柠檬特色菜等项目。村内一栋栋新楼房取代了低矮的旧平房,农户收入相对于2012年普遍提高近50%,每年增收超过6000元/亩。如今,沙田村及周边地区约有512户农户都种上了柠檬树,走上致富路,实现联农与产业发展双丰收。
“我所理解的劳模精神,就是认可劳动崇高、劳动光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干劲和闯劲鼓舞身边的人,引导更多青年朋友回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农户和村民走上致富路。”冯冠杰充满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