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何兆勇
“为民服务,踏踏实实做好事。”这是常挂在驻村干部何兆勇嘴边的一句话。今年,区人社局劳动关系和信访科科长何兆勇到石门街朝阳社区挂任社区第一书记,开展帮扶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这已经是何兆勇第四次驻村(社区),按理说已经轻车熟路了,但他始终初心不改,力争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未萌生过一点敷衍的心思。
驻村接地气,与当地打成一片
“这个驻村干部很接地气!”石门街朝阳社区居委会主任沈杰灿想起,未见到何兆勇时,还有点担心区里来的干部会不会摆架子,让他惊喜的是,何兆勇不但不摆架子,还十分接地气,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和大家打成一片。
3月份到社区,何兆勇一有时间便到社区里走访困难户,迅速摸清了他们的需求。4月初,他便拉来区里的知名企业――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对困难户的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尽管街道、社区也经常问候,有困难老党员还是潸然泪下,“感谢你们来看我,对我们这么知冷知热。”
在走访中,看到年过七旬的低保户孔国英老人独自居住在开裂漏水的老房子里,何兆勇更坐不住了。孔国英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行动不便。为让老人住上安全的房子,何兆勇与沈杰灿商量,向街道、村社打报告,为老人申请到了20万元的危房改造经费。
目前,孔国英老人的房子已在改造中,将由一层平房改造为两层楼房。何兆勇还为老人安排了临时居住房。不日,老人便可搬进新房子。“到时候,老人家住在一层,再也不用担心下雨漏水,有第二层挡着,更不怕日光暴晒。”何兆勇说。
为民办实事,驻村不走过场
有了前两次驻乐得、新南庄社区的经验,何兆勇深刻地认识到,在社区做事的宗旨就是实实在在地为民服务。
几乎每个周三,何兆勇都风雨无阻地来到朝阳社区,与社区居委会、党员交谈,协调解决社区里的大事小事。为了更高效地做好驻社区工作,每次到社区前,何兆勇都要用电话、微信做好沟通,明确工作安排,不让周三的驻点工作变成“走过场”。
在何兆勇的推动下,朝阳社区居委会又将有新变化,居委办公室将变身为一站式服务大厅。据悉,现在的朝阳社区居委会还是普通的办公室,摆着5张办公桌,没有区分办公区域和办事区域。居民来办事没有地方坐,同时也可能对办公人员造成影响。“每次来到居委,看着还是觉得不太便民。”何兆勇说,为方便居民办事,社区居委会将改造成一站式服务大厅。目前,改造设计图已完成。不久,居民们来办事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何科积极性特别高,才来了几个月,就办成了这么多件事。”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德行对何兆勇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竖起了大拇指。
为民做好事,初心从不改
其实,加上这次,何兆勇已经是第4次驻村(社区)。“何兆勇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加上工作特别踏实,是很合适的驻村人选。”区人社局局长张坤艳说,由于长期从事劳资工作,何兆勇善于与基层打交道,加上踏实做事的风格,能将村民的需求了解得十分透彻。
在第一次驻村时,何兆勇就已经表现出踏踏实实做事的风格,更可贵的是这些年来一直初心不改,将“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这一格言践行到底。
2013年,何兆勇在太和镇穗丰村挂职工作任党委副书记,这是他驻村工作的起点,正是这个起点,奠定了他以后驻村工作中为民办事的基调。
驻村期间,他主动走访村民,调研村情民意,啃下了500千伏木棉变电站征地的“硬骨头”,化转了穗丰村毗邻兴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劣势,引来了再生资源园区项目,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何兆勇还整合穗丰村5名党代表和202名正式党员的力量,推动成立了白云区首个村级党代表工作室。借助该工作室,何兆勇和穗丰村“两委”干部一道,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集党员干部意见,打造为民解忧的平台,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既然来了,就尽全力去做,把群众最迫切的事情实实在在做好。”何兆勇说。
创新思路抓重点,本职驻村两不误
驻村工作只是何兆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作为区人社局劳动关系和信访科科长,他兢兢业业,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成效,坚持本职工作和驻村工作“两不误”。
“本职工作和驻村工作,一个不落下。”张坤艳说,在工作中,何兆勇能抓住重点,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提高效率,成效明显。
面对复杂的劳动关系,何兆勇知道“对症下药”才是最有效的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区辖内日资、台资等各类企业往往采取撤资、裁员、搬迁甚至关闭等措施加以应对,由此引发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时有发生。
何兆勇根据工作实践发现,大部分企业并不了解经济性裁员的相关规定,故在实际操作中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对此,他带领该科室自主制定并印刷了《白云区关于企业依法裁员的温馨提示》10000份,通过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的温馨提示,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宣传,规范企业裁减人员的行为,将该类劳资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2015年以来,我区未有发生因经济性裁员引发的越级信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