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你我身边,有一抹亮色叫白衣天使

2021-06-25 11:43:23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图:从2001年从事助产工作至今,经冯海嫦(左)亲手助产的产妇已有上千名,如今她仍在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面对死亡,他们会暗自悲伤;面对斥责,他们会报以微笑;面对新生,他们会感动落泪……护士,这个平凡的职业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不仅仅因为他们穿着纯洁的白衣,还因为他们有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坚韧信念。在我区,有许多护士数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关爱着病人。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静静聆听他们无私奉献的那些事儿。

  产房里的守护天使――区第一人民医院产房护士长冯海嫦:

  经常累得腰挺不直手抬不动

  “护士长,你下班了,我怎么办?我就相信你了,请你帮我接生吧。”面对一位已疲惫无力的待产妇的恳求,正准备下班的冯海嫦一如既往,没有犹豫,留了下来。冯海嫦一边安慰待产妇,一边不厌其烦地教她呼吸技巧,轻轻握着她的手,帮助她进食进水,为其按摩、帮她擦汗,渐渐地让她重新鼓起了顺产的勇气。

  从2001年从事助产工作至今,经冯海嫦亲手助产的产妇已有上千名。很多产妇慕名前来,请冯海嫦接生,遇到难产者,她也常被临时安排助产,经常累得腰挺不直了,手也抬不动了,甚至忙得无暇顾及家里,儿子放学回家没饭吃,只能吃快餐了……即便如此,冯海嫦依然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已从事护理工作20年的冯海嫦,如今仍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创新。去年3月,冯海嫦参加完中山一院举办的第五届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对策培训后,开始探索推广无保护会阴的接生技巧与要领,在参加完广医三院举办的产科危急重症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后,开始尝试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运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反响良好。

   急诊科的应急天使――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男护士梁建豪:

  每天都奔波在紧急救治一线

  作为区第二人民医院仅有的6名男护士之一,由于抗压能力强、体力又比较好,梁建豪被安排在业务较繁忙的急诊科。“我们的工作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已工作6年的他笑着说出自身职业的特殊性。

  尽管12日这天是属于白衣天使的节日,但医院的护士们仍如平常一样,细致、耐心地服务着每一位病人,梁建豪也不例外:“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我来帮您换点滴。”……在他看来,能在这个岗位上做着服务病人的工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

  梁建豪时常为自己是一名男护士感到骄傲,他除了为病人做着打针、吃药等日常护理外,还在医疗仪器使用、照顾男科病人、精神失常病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在危急重症病人的护理上,遇到紧急救治的情况时,男护士往往更能理智地应变。

  不管是哪一天,梁建豪都觉得这个岗位不能没有自己的努力。“我们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他笑着说,虽然很多时候会因为连续8个多小时的护理工作感到劳累,有时还要兼顾急诊科、精神科等的应急工作,但病人的信任成为了他一直坚守的理由。

  这个岗位,也因为多了像他这样的护理者而显得愈加重要……

  内儿科的康复天使――石井人民医院内儿科护理团队:

  无微不至照顾助患儿康复

  2014年8月,石井派出所民警向石井人民医院内儿科送来了一个男弃婴,婴儿正在发热咳嗽,哭闹不止,颈软不能抬头,不能坐起,逗他眼珠不转、吞咽困难,被初诊为盲人脑瘫儿。只有19名护理人员的内儿科,随时要护理60名住院患者,这个需要人全职照顾的患儿的到来,让原本工作量已超负荷的护理团队忙得不可开交。

  患儿不会吃奶嘴,护士用匙羹慢慢喂,有护士从家里带来了婴儿换洗的衣物,有护士悄悄捎来了婴儿的米糊和奶粉,还有护士自掏腰包买来了婴儿纸尿裤……经过10天无微不至的照料与治疗,患儿逐渐康复并被送往了市福利院。

  在内儿科,这样的收治情况并非特例,由于经常遇到危重症患者,更是让这支平均年龄才31岁的护理团队点燃了不断学习的热情。

  去年,内儿科先后收治了两例成功施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到气管切开术后脱机接氧管的护理,该科室专门组织了气管插管、切开护理的专科学习,强化了护士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使病人得到了更好的护理。近几年,该科室没有发生一起医疗护理差错,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6%以上。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