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白云的创新“实践派”

2021-06-25 17:25:34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余任冲一直梦想着聚集广州乃至广东最好的机器人使用教程研发团队。目前,至少在他所处的白云区,这个目标进展得还算顺利。

  余任冲是民科园特斯拉机器人教育中心(下称特斯拉)的CEO,中心主营机器人应用的教程研发。这个现在看似有点超前的项目,他已经运作了一年多。从2014年初的设想,到年中的风投入驻,再到年底进驻民科园,余任冲意图把余生的精力投入这里,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去纳斯达克敲钟。

  2015年被誉为中国的创新之年。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广东省的创新驱动战略,一直到广州市推出的1+N发展实施方案,都在告诉我们,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标志性词汇,正在2015年被广为传唱。

  作为以先进制造业为驱动引擎的白云区,创新同样是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创新发展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创新驱动亦要寻求从基层走向顶端的路径。对于目前的白云来说,创新仍是一个青春期阶段的产物,白云区的“余任冲”们已是先行一步。

   一个青年教师的创新觉醒

  每天早上9点,余任冲会定时更新自己的朋友圈,内容皆是来自工业4.0的前沿动态。在余任冲看来,工业4.0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所趋,而他的机器人教育必然会随着工业4.0发展起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写到,机器人将会和蒸汽机、电气机、计算机一样,成为新科技革命的标志,但如何培养机器人应用人才,是当下机器人操作领域的一大缺失。余任冲正是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开启了他在机器人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机器人是工业4.0的标志,也是我国工业创新的旗帜。纵观整个珠三角的东莞、佛山、中山等制造业重镇,早已将机器人作为了新一轮的企业发展驱动力。有数据显示,珠三角企业2014年的机器人投入超过了50亿元,是2011年5倍,是2005年的10倍。

  余任冲关注机器人是在2008年,当时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他,已成为某大专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是理工出身,对于新型器械有着特殊的敏感,在学术交流中看到德国关于机器人的发展报告,一瞬间我的世界像是被打开了。”至今回忆对机器人的初衷,余任冲仍是记忆犹新。

  此后,余任冲通过省市科协的两级立项,开始了对机器人项目的研究。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完全是在依靠国外进口,使用说明书也是冗杂的外语描述,企业要想培养看懂且能够熟练应用人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而高校在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上同样缺失,熟练的机器人应用工种已成为当下企业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

  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从过往的技术发展来看,要想摆脱外国厂商的技术束缚,首先要学会使用机械,进而学会拆解,最终才会生产。”余任冲说,中国的电视机、空调乃至飞机大炮都是经历这样的阵痛才实现了国产化,机器人的发展道路也必然如此。

  谋定而后动。2014年,余任冲在民科园成立了特斯拉机器人教育中心,成为白云区目前唯一一家机器人操作教育公司。目前该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营机器人应用的教程开发。

  现在余任冲每天往返于珠三角的多个城市进行讲学,意图通过知识的传递,将机器人的使用方法传播给正在转型创新的企业们。余任冲说:“万事开头难,创新的第一步仍是要从学做起,我们正在经历这艰难的第一步。”

  事实上,余任冲和他的团队梦想远不是到处讲学而已。目前特斯拉已经完成了包括ABB(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厂商)、鑫鹏等国外中端机器人设备应用的教程开发,正在朝着机器人教育平台体系的建设之路进发。余任冲时常提醒自己,特斯拉的未来要像新东方、像学而优一样,去纳斯纳克敲钟。

   一个灯泡企业的创新内涵

  余任冲只是开启白云创新实践的探路者之一,其实在白云的企业中,已经浮现出不少类似的典范。

  凭借“基于互联网的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和“基于集中供电技术的直流载波多网融合无极调控 LED 路灯智能控制系统”两项全国专利,位于江高镇的AD照明,成为了广东省首个自主研发LED球泡灯变压装置与智能化照明生产的企业。目前,该企业的智能化LED球泡灯与智慧城市家具服务体系已经全面投产,而这一切成果都源于企业从2010年起每年高达年产值10%的创新投入。

  在AD照明CEO关旭东看来,创新理想远不是看上去的成绩那么简单。“现阶段完成球泡灯与智慧城市家具体系只是一个基础工程,未来AD照明要利用上述两项技术,实现智慧城市的远大目标,让城市里的每一个基础设施像智慧电器一样,遥控于股掌之间。”

  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物联网的贯通,这是对互联网+工业生产的准确描述,亦是对企业创新的严峻挑战。关旭东告诉记者,AD照明走这条路走了5年,目前也只是摸到科技创新的触角,要想实现企业到产品的全副武装,至少还需要10年。

   【观察】

  借鉴南海 白云创新绝不能甘为人后

  与白云一河之隔的南海,在上世纪90年代被誉为广东工业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在今天创新思维的发展大潮下,敏锐的触角使他们同样走在了大多数城市的前面。

  目前,南海区在佛山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提出了1+X的发展路径,政府引领高校、企业、科技中介的多位一体创新发展思路已是呼之已出。南海通过政府资金奖励、土地输出等政策红利在先,企业技术入股、风险投资居中,高校与科研机构负责创新技术开发置后的三位一体创新机制,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科技创新产业链。

  这样精准的发展路径,同样适用于白云。在科技中介领域,白云拥有像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这样入驻民科园多年的科技“红娘”;在高校领域,白云学院、广技师学院已在产业园区多年深耕,形成了产学研的创新氛围;在企业领域,白云有久量、广铝、欧派等一批拥有独立科研团队的优质企业。

  南海先人一步的做法,给了白云实现创新发展诸多借鉴,雄厚的民间创新基础,给了白云创新发展的动力,在前人指路、基础明显的条件下,白云创新绝不能甘为人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