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白云好人区家荣: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习惯

2021-06-25 17:25:08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2015年07月28日 01.jpg

  图:区家荣(右一)走访社区老人并询问其身体状况

  花白的板寸头,黝黑的肤色,爽朗的笑声……记者第一次见到三元里街走马岗社区退休居民区家荣时,72岁的他毫无老态,兴致勃勃地说起最近参加的志愿服务。从宿舍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到志愿者深入学校宣传禁毒知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区家荣而言,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区家荣于2009年加入了走马岗社区志愿者队伍,6年来参与志愿服务无数,无论寒冬酷暑都坚守志愿岗位。他也是所在宿舍区居民自治队伍的骨干成员,负责协助治安巡逻工作。区家荣还擅长将社区互帮互助的事例,改编成小品、快板等节目,进一步弘扬好人好事正能量。区家荣的热忱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肯定,近日,他获评为“白云好人”。

  热心参与志愿服务

  2009年,区家荣加入走马岗社区志愿者队伍,每逢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整治行动,他总是积极参加。由于年轻时工作劳累,区家荣的膝盖落下了老毛病,一发病疼痛难忍,严重时无法抬腿上楼梯。2010年,他拖着病腿参加环卫保洁志愿工作,其他志愿者都劝他休息,他却非常执拗地说:“我可以的。”

  区家荣“不服老”的言行给旁人留下深刻印象。走马岗社区居委会专职何穗华告诉记者,2013年,区家荣再次参加环卫保洁志愿工作,负责中港皮具城前约200米长的道路保洁。正值酷暑,区家荣连续1个月每天清扫该路段,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5点半一直坚守岗位。何穗华提出为区家荣换个轻松些的岗位,区家荣拒绝了:“我年纪虽大,但我顶得住。”

  就这样,区家荣顶着烈日,不停地将烟头、废纸等垃圾扫走。区家荣认为,志愿服务重在坚持,“别人都在努力付出,我怎么可以在一旁休息?”

   悉心关爱邻里街坊

  最近,区家荣和76岁的张怡杰、50岁的陆翠兰结成小组,帮扶所在宿舍区的谭姓夫妇。谭姓夫妇年届八十,其女儿身体多病,无法照顾夫妇俩。帮扶小组经常为夫妇俩买菜煲汤、缝补衣服、打扫卫生,有时谭伯身体不舒服,一通电话,帮扶小组便前来看望。

  谭婆婆年纪大了,神志不甚清楚,性格变得多疑爱猜忌,经常和谭伯发生口角。区家荣往往扮演“救火队长”,为夫妇俩居间调停,苦口婆心地劝告两人好好过日子。谭伯性格倔强,不肯住进养老院,区家荣也会跟谭伯聊天谈心,耐心做“思想工作”。

  6年来,区家荣一直是该宿舍区居民自治队伍“家属委员会”的骨干成员,负责治安巡逻、物资采购等工作。该宿舍区邻近皮具商圈,数年前,不少租户将住房偷偷改作仓库之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区家荣便发现过数例,他及时上报社区,并参与规劝整改工作。现在,该宿舍区已基本消除“住改仓”情况。

   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

  区家荣年轻时便是部队里的文艺积极分子,经常参与文艺汇演的节目编排,退休后也不忘发挥特长,将身边好人好事改编成小品、快板、龙舟说唱等节目,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他一共编排了《温暖牌围巾》、《长者餐真正好》、《一人有事众人帮》等8个节目,在该宿舍区“五一”、国庆、春节等节日联欢晚会演出。

  其中,《温暖牌围巾》讲述了社区志愿者为老党员、孤寡老人织围巾送温暖的故事,区家荣全程参与编、导、演等工作。参与演出的居民刘立红告诉记者,虽然区家荣很快写好了剧本,但是排练花费了数月,“因为导演要求非常严格。”

  区家荣坦言,自己年纪大了,加上非专业出身,编排文艺节目十分耗费心力。有时灵感一来,他不敢停笔,一直写到凌晨2点。区家荣也渴望能与专业音乐老师合作,弥补自身不懂乐理知识的短处。即便这样,区家荣还是信心满满地向记者推荐了其准备编写的节目,并邀请记者前来观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