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周用棣(右六)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筹资帮助医院一位病患去探望亲人。
一身白衬衫,腰上挎着一个户外腰包,脚上蹬着一双登山鞋,虽然关节炎正在发作,走起路来却依旧稳健,今年72岁的周用棣,看起来相当利落。
用微信和朋友聊天,在QQ上发送文件,已经成为周用棣的日常社交的一部分。他还买了新款的智能手机,学习最新潮的软件,与当下的年轻人无异。
“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思想都不能落后。”这是周用棣的人生哲学,也可以说是他48年工作生涯中,特别是创建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党支部14年来,一直未放弃过的信念。
近日,周用棣获得2015年全省优秀“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也是我区唯一、全市4名受此表彰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之一。
成立广州民营医院最早的党组织
在周用棣的眼里,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党支部就像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这个由他一手创建、担任书记的党支部,至今已经走到第15个年头。
退休前,周用棣还是老家湖北一家机械厂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返聘到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工作。那时,该院还没有党支部。
在医院工作的3年间,当时已有10多年党龄的周用棣逐渐发现,医院党员管理体系的薄弱和职工对本行业的自卑感,导致了大量人才流失。
和一般医院不同,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职工每天面对的是特殊的病人,而社会上对精神病人的歧视与偏见以及工作本身的高风险性,使许多职工产生了行业自卑心理。
如何消除员工的自卑心理,甚至转换为自豪感,稳住涣散的人心呢?周用棣意识到,改善员工福利是一方面,转变员工工作观念同样势在必行。
在周用棣的建议下,2001年3月,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成立了党支部,这是广州市民营医院甚至是全国民营精神病院中,最早成立的党组织。
多年来,该院利用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育职工处理好物质利益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培养职工为精神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作奉献的理想情操。
党组织在他手中不断发展壮大
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周用棣有两件为之自豪的事,一是将医院投资人发展成了党员,二是将优秀的年轻党员培养成了院里的骨干力量。
当时,民营企业家入党是比较困难的,而周用棣认为,党支部要发挥作用,绝不能少了医院投资方的支持。为此,周用棣向区委组织部汇报了该院的情况,申请直接在该院党支部将民营企业家周怡发展为党员。
获批后,经过党支部多年的精心培养,周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她看到党支部在医院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后,也大力支持医院党建工作。
将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让这些党员在团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工作团队不断成长,是周用棣的又一个策略。目前,该院的院长和4位副院长以及主要科室负责人均为共产党员,副院长何勇就是其中一员。
刚到医院时,何勇只是一名普通医师,年纪轻轻,业务十分突出。周用棣觉得这是一个可造之才。在他的鼓励下,何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不断学习,逐渐成长为医院的主心骨。
说起老书记,何勇敬佩不已。“像我们这样的医院,经常要加班到很晚,老书记也跟我们一起熬。有时加班到深夜,肚子饿了,书记惦记着得让年轻人吃点好的,自己只是糊弄两口就完事。书记做的事,我们都看在眼里。党支部布置什么任务,那都是说一不二的。”
对于党支部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周用棣认为,这只能用来发挥党员在业务中的表率作用,这是他最初的想法,始终未变。“党组织的手不能伸长,党务和业务始终要有界限。”
坚持党建立足于承担社会责任
虽然已有近30年的党龄,但周用棣看起来似乎更像脱胎于新时代的党员。
“过去,党员在对待党的事情上是说一不二的,但现在时代在不断进步,80后、90后的观念和60后、70后不一样,过去那一套是行得通,但效果可能没那么好了。”在周用棣看来,民营医院党建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才能创造出活力。
近年来,该院的党建工作主要依托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的成员都是医院的优秀党员。在周用棣的组织下,服务队曾根据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的诉求,跋山涉水12000余里,将一名关锁在铁笼中长达十余年的精神病人,从云南边陲接到广州治疗。经过一年多的治疗,这名骨瘦如柴的病人渐渐与普通人无异。
去年,年过七旬的周用棣还亲自带着服务队,深入我区22条镇街、花都区10条镇街,宣讲广州市最新的救助政策、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让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患者家属知道,原来自己的亲人还能以极低的费用获得治疗。
“我常常和医院的同事说,对一家民办医院来说,党建、业务一定要立足于承担社会责任。有时看似在做亏本生意,事实上,社会声誉的提高,无形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让周用棣自豪的一点是,作为民营医院,他们从不打广告,“我们做的事比广告更让人信服。”
至今,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收治的病人达2万人次,治愈好转率达90%。如今,该院床位已经爆满,位于龙归的分院不久也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