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训练中的钟佩莹
18岁的年纪,1.8米的身高,头发高高束起,回眸一望,满是灿烂笑容。这样的女孩,走在大街上已是显眼,而更显眼的是,小小年纪,她已在全省、全国乃至亚洲的各种击剑比赛中揽获不少奖项:广东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
她叫钟佩莹,鹤龙街彭西村人,自小生长在白云山下。2007年,她在加禾小学读四年级时,就被区体校教练挑中,从此与击剑结下不解之缘。时隔8年,她当年的同班同学有的已踏入社会,有的开始入读大学,而因为击剑,她站到了更高的平台,经常代表省、国家参赛,并屡获大奖。她的梦想,是能进入国家队,走出国门,为国争光。
格斗中的芭蕾
击剑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其进攻、防守,绝对速度、相对速度,身体的腾挪闪躲、手上的千变万化,都凝集在一个目标――把剑刺向对方的有效部位。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击剑也总透着那么一股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影视片中,剑客佐罗,身披黑斗篷,典型的偶像范儿,用纤细的剑在敌人胸前飞快地画出大大的“Z”。这经典的一幕,让钟佩莹激动不已。
回忆起8年前的命运转折点,钟佩莹至今仍充满了感恩。2007年,钟佩莹在加禾小学读四年级时,当时的区体校教练张莹来挑选击剑运动员,一眼就挑中了她。自小活泼外向的钟佩莹,练过田径、游泳,一听说击剑,立刻就答应了。后来,她被送到了区体校位于棠涌小学的击剑训练基地。当时,她的身高是全班最高的。
2009年,经区体校推荐,钟佩莹进入广州市伟伦体育学校。2011年10月,她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获得个人第一名。这一年,她被送到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进行训练,从此站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经常代表省、国家参赛,并屡获大奖。
在低潮中成长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现在,很多人或许都只看到钟佩莹获奖的光环,实际上在过去8年里,钟佩莹的每一步成长都充满了汗水。
钟佩莹练的是重剑击剑。重剑是击剑运动器械之一,由剑柄、剑身和护手盘组成。全长不超过110厘米,重量不超过770克,是击剑运动比赛项目之一。一开始学重剑,她并不被看好。因为没有离开过父母,年纪又小,一下子远离了家,有点适应不了,学得比较慢。
“当时非常痛苦,也失去了一些参赛机会。我为此懊恼过,但是从不放弃。”钟佩莹坦诚地说道:“我觉得教练看中我,为我指明了前路,如何前进在于我个人。不管多苦多累,我都必须走下去,而且必须有所成就,才能不辜负父母、教练以及其他亲人的期待。”
击剑非常讲究思维转变以及应变能力,如何抓住时机瞬间刺中对手,需要一定的判断与爆发力,而这恰恰是一开始钟佩莹所缺乏的。为了训练自己的击剑技巧和瞬间爆发力,钟佩莹每日加倍训练,当别人休息时,她还在训练场,因为训练时间过长,有时累得坐倒在地上,浑身是汗,握剑的手起了泡,出了血,结成茧。
刻苦的训练换来了喜人的成绩: 2011年、2012年,钟佩莹获得广东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2012年、2013年,获得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2014年,参加全国击剑冠军赛(成人)大赛,获得团体第一,继而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团体第四,同年在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荣获个人第一;今年7月底,获得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
梦想进入国家队
8年时间里,从昔日来自农村的黄毛丫头,到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冠军、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冠军,这是钟佩莹做梦都想不到的。然而,跟很多运动员一样,进入国家队训练才是最大的梦想,钟佩莹也毫不例外。
击剑是双方在博弈,一方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对方的弱点以及漏洞,当机立断以雷霆万钧的爆发力刺中对方,这需要冷静的判断力、扎实的击剑技巧以及超强的心理素质。来自云山脚下的钟佩莹,凭借多年来的苦练,一次次站在赛场,捧回各种荣誉。
区体校副校长、当初挑选钟佩莹进入体校的张莹,对钟佩莹充满信心,她说:“当初挑钟佩莹是因为她身材高挑,手脚长,这在击剑运动中会占很大的先天优势。佩莹是从乡下来的孩子,一开始接受新事物不太快,但是人很踏实,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她的脚下功夫以及击剑技巧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乡下孩子的那种淳朴从原来的弱势逐渐转变成为她的优势。我完全相信她可以进入国家队!”
“成为国家队的队员,可以穿上印有国旗的运动服,代表国家对外参赛,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说到梦想,钟佩莹笑意吟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