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周洹(右一)为金沙街新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小腿水肿消了吗?银耳、茯苓吃完了没?”9月16日上午, 61岁的周洹来到邻居邓洁雯家,了解其病情恢复情况。邓洁雯因患脑膜炎导致视神经受损,存在严重视力障碍。周洹曾为她提供陪诊志愿服务,闲暇时也会上门探访,关心其生活现状。
周洹原是一名护士,退休后加入金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金沙家综”)组建的导医志愿服务队,已为十来位视障居民提供陪诊志愿服务。由于熟悉医护知识,经常传授医疗保健妙方,周洹还成了邻里街坊的“救命使者”。她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形式,继续发挥医护工作者的余热,坚守白衣天使的职责。
视障居民的“眼睛”
金沙街新社区是全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居住着众多低保、残疾居民,其中约100人患有各类视力障碍,存在就医难问题。今年6月,金沙家综成立了导医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为视障居民提供陪诊服务。该服务队第一批志愿者共4名,周洹便是其中之一。
周洹还记得第一次到邓洁雯家中探访的情景,后者年纪不到40岁,因患脑膜炎导致视神经受损,存在严重视力障碍。当时,邓洁雯得了重感冒,面色憔悴,蜷缩在床上,只靠七十高龄的婆婆照顾。救死扶伤多年,周洹心生怜悯,决心帮助她走出困境。
第二天,周洹搀扶着邓洁雯,辗转到市区医院就诊,周洹一路上都伴随左右,并帮忙挂号、取药。3个月来,周洹经常陪邓洁雯就诊,还根据多年医护经验,为其提供治疗建议。闲暇时,周洹也会上门探访,送去银耳、茯苓等食材药材,关心邓洁雯病情恢复情况。
有一次,邓洁雯无意间告诉周洹,家中蚊虫太多,晚上睡不好觉。周洹查看了房屋四周,建议邓洁雯安装纱窗,并提出可以介绍熟识的师傅。邓洁雯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周洹便带着师傅前来,为其安好防蚊纱窗。
经过长时间相处,邓洁雯愈发依赖周洹,得知周洹要来探访,立马露出孩子般的笑容。“虽然我看不清周姨的面容,但一听到她的声音,我就觉得很开心。”邓洁雯说道。
邻里街坊的“救命使者”
由于熟悉医护知识,经常传授医疗保健妙方,周洹也成为邻里街坊的“救命使者”。前不久,周洹在小区看到一名环卫女工的唇部、嘴角出现严重溃疡,便热心地上前询问,得知其受此困扰已久,花费了近1000元服药、输液,均无见效。
根据多年医护经验,周洹判断该症状为真菌感染,建议该名女工购买某类药用牙膏,涂抹于患处。该名女工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没想到数天后症状减轻不少,很快恢复正常,便特地向周洹道谢。有趣的是,周洹并不认识该名女工,只知其负责居住楼栋的保洁工作,连姓甚名谁都不清楚。
自退休后成为志愿者,周洹一直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形式,继续发挥医护工作者的余热,坚守白衣天使的职责。即使当前80多岁的母亲处于癌症晚期要照顾,她亦不忘其自愿服务。9月16日探访邓洁雯的前几天,周洹才刚刚奔赴上海老家,为母亲办理医保报销事宜,回来不久便抽空前往探访。
周洹为自己志愿服务时间减少,冷落了受助对象而深感歉意。事实上,她并不愿意让受助对象知道自己的难处,“怕他们有心理负担。”探访完邓洁雯后,她还不忘悄悄拉着同行社工,叮嘱道:“以后有时间,我一定还来参加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