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好青年”黄如钦:青春年华扎根基层 书写无悔人生

2021-06-27 20:15:39 来源:信息时报

  7年前,20岁的他投身增城区正果镇抗洪一线志愿者服务,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感人的故事;2年前,25岁的他在南沙区黄阁镇抗击台风“山竹”,扛起摄像机记录守护防护堤和转移群众的最美背影。疫情防控期间,他投身“战疫”一线,收集每一位基层防疫人员奋勇直前的忙碌背影,拍下最美影像。

  他是黄如钦,今年27岁,就职于南沙区黄阁镇宣传办。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为及时将黄阁镇最新抗疫信息传递出去,他不分昼夜,任劳任怨,跟着基层防疫人员跑一线,记录抗疫中的每一个暖心瞬间,向逆行者致敬。

  res01_attpic_brief (3).jpg

  黄如钦用摄像机记录黄阁镇基层工作者的抗疫故事。

  痛下苦功提升专业素养

  黄如钦来自潮汕地区一户普通农村家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不重视孩子教育且受当地年轻人外出打工风气的影响,黄如钦曾三次面临辍学。回忆起少年时的读书经历,黄如钦都会有些感慨。“幸好有知心朋友的鼓励,让我丢掉思想包袱,专心提高学习成绩。”学习底子弱,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最终他选择入读一家民办专科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校期间,他认真学习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要趁年轻多学点技能知识,提高学历,适应社会发展竞争。这里只是你暂时的工作跳板。我们希望你能凭着在这里实习的经历,到大城市或回乡工作……”2013年,在增城区正果镇实习期间,实习老师的这番话让黄如钦受益匪浅。就在那时,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不断提升学历提高专业本领,才能在社会立足。

  由此,黄如钦一边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一边利用新闻写作知识跟随办公室的同事深入基层采访。稿件完成并经领导同意后,他还尝试向广州本地媒体投稿。“第一篇稿件刊登出来后,有着满满的成就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从那之后,我一边在空闲时了解自学考试和院校,一边多看办公室文书……”实习一年后,黄如钦先后向媒体供稿20多篇,并回校参加秘书职业资格考试。

  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2015年1月,黄如钦带着未修完的自考本科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专业学分来到工作的第二站——南沙区“麒麟之乡”黄阁镇。

  多个作品被刊发

  在工作中,黄如钦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扎根基层做好镇街新闻“通讯员”角色,用镜头捕捉瞬间精彩,传递党政强音,振奋人心。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对接有关单位,跑遍黄阁镇寻找新闻宣传素材。累了,就泡一杯茶;稍作休息后,又调整好心态继续投入工作。除采编新闻外,他还协助同事做好宣传工作,运营黄阁镇公众号以及承担网站内容更新、文秘文书、创文工作及办公室事务等工作。

  与此同时,黄如钦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参加考试,热爱学习的他重新报考华南农业大学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专业的自考本科。“来一场说干就干的学习,我就不相信这么坚持还弥补不了学业上的遗憾。”这股求知上进的韧劲儿,让黄如钦收获颇多。通过一点一点的学习积累、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2019年,他终于顺利拿到两所大学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那种心情无法言说。”黄如钦高兴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懂得坚持和吃苦,让黄如钦很快适应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慢慢成长。2013年至今,他采编的新闻稿件、照片和视频影像等多个作品被刊发。

  用镜头记录下感人故事

  勤勤恳恳,自学好学,追求上进……这是黄如钦对自己的要求。从实习到工作,他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精神,埋头苦干,将青春汗水洒在基层岗位。在疫情防控中,他勇敢奔赴防控一线,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见证并记录黄阁镇抗疫的全过程,为“战疫”工作人员加油打气。

  春节假期,黄如钦原本以为可以回家和半年未见的家人团聚。但得知基层一线需要党员参加防疫工作时,他毫不犹豫主动提前结束休假,驱车300多公里从潮汕老家返回黄阁。“这是我和家人相处最短的一个春节。”黄如钦说。

  奔赴抗疫一线,他与基层人员冲锋在前,捕捉最佳影像,记录感人故事;在办公室里,每张图片的修饰,每段视频的剪辑,他总是不厌其烦,和同事一起推敲研究每一帧画面。“我也是普通人,面对病毒,我一样心生恐惧。但当我拿着摄像机和笔站在一线时,恐惧感荡然无存,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希望能及时将黄阁镇的最新抗疫信息传递出去。”黄如钦说,作为一名“90后”党员,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脚踏实地寻找新闻素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崔小远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