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成佑出身贫寒,父亲原在广州、香港等地做工,失业后回到家乡聚龙村耕田。年少时,林成佑读了5年书后,早早地就外出“揾食”。
“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林成佑感受到了社会局势的动荡,一心想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松洲街文化站站长刘英荣说。1926年上半年,广州市郊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林成佑加入聚龙村农民协会,担任农会委员。同年10月,林成佑被农会选派到芳村谢家祠农民自卫军模范队训练班学习三个月,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学成返乡后,林成佑在村里选拔了多名青年,组成了聚龙村农民自卫军,由他担任队长,每天准点操练,悉心教学。由于林成佑训练有方,后来同德围的横滘、上步的农民自卫军也由他领导。1927年初,林成佑、林蚊棠等共同建立了中共聚龙村支部,这是当时广州北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一声枪响,广州起义爆发。“怕死的不要去!”1927年12月10日,林成佑动员农民自卫军及闻讯赶来的青年共36人,把他们集中起来,与广州市郊区第四区农民自卫军汇合,共同前往横滘参加了广州起义。300多名农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损失严重。“我们虽然暂时失败了,但我们更加坚强了,不要害怕敌人,不要灰心,要努力坚持下去。”广州起义失败后,槎头的民团头子黄康带领100多人再次洗劫聚龙村,林成佑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倒,他不断地激励农会成员,重振士气。
1928年1月24日,林成佑等共产党员正在芳村召开秘密会议,突然遭到国民党军警包围,林成佑当场被捕。敌人强施各种酷刑,但林成佑守口如瓶,没有泄露半点机密。就义前,林成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沿途高呼革命口号:“革命一定要胜利!”牺牲时,林成佑年仅27岁。
在战争的摧毁下,聚龙村与林成佑相关的遗址(旧址)已难觅踪迹,但槎龙村陈列馆的宣传栏里依旧记载着林成佑的光荣事迹,时常有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